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9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68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47篇
临床医学   203篇
内科学   329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5篇
特种医学   82篇
外科学   237篇
综合类   223篇
预防医学   5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9篇
中国医学   5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9年   1篇
  196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总结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的防治经验.方法 对207例下肢动脉硬化件闭塞症行介入治疗,统计围手术期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泛大西洋介入协会(trans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TASC)分型分级之间的关系以及糖尿病和冠心病对重要脏器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本组207例,介入手术成功190例.17例失败,其中13例为介入操作失败、4例死于术后重要脏器并发症.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穿刺点出血12例、假性动脉瘤4例、消化道出血2例、动脉破裂6例、脑梗塞8例、急性心衰9例、呼衰13例、肾衰6例、支架内血栓形成5例和蓝趾综合征1例.在本组患者的TASC分型中,股腘动脉病变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9.84%(51/128),高于主髂型的18.99%(15/79)(P<0.05);患有糖尿病以及合并糖尿病和冠心病患者重要脏器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7.66%(13/47)和24.49%(12/49),高于无合并症患者的5%(2/40)(P<0.05).结论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可能与术中操作不当、病变类型复杂及合并糖尿病和冠心病有关,术前注意合并症的处理及术中选择合理治疗方式、缩短手术时间等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经验。方法:从1995年7月~2002年7月共对292例(313条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进行外科治疗,其中20条患肢施行解剖外血管重建术,38条患肢施行了腔内外科治疗或合并开放性血管重建手术,255条患肢施行了开放性手术重建下肢血供。结果:手术成功者患肢的踝肱指数与术前比较显著增加(P<0.01),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平均随访时间3.1年(0.5~7年),解剖外重建组移植血管一期通畅率为56%,腔内外科组通畅率为78%,开放性手术组通畅率为72%。结论:病人的全身情况、动脉病变的范围和程度是选择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外科治疗方法的主要依据,为取得较好的长期通畅率和临床效果需要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和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脑钠素(BNP)与慢性肾脏病(CKD)非透析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及心功能不全的关系。 方法 采用双抗夹心免疫荧光法检测203例CKD非透析患者与16例高血压患者对照组全血BNP水平,分析其与颈动脉超声结果、心脏彩超结果及既往心血管疾病史的关系。 结果 CKD非透析患者BN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M(范围):54.40(15.10~ 173.00) ng/L比9.35(7.35~15.00) ng/L,P < 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KD患者BNP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等呈正相关。存在颈动脉斑块、左室肥厚或既往发生过心血管事件的患者血BNP水平显著增高。多元回归分析显示LVMI、既往心血管事件均是影响BNP水平的独立因素。 结论 CKD非透析患者BNP水平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左室肥厚及心功能不全相关,提示BNP水平可作为一项评价CKD非透析患者心功能及动脉粥样硬化的敏感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报道1例严重鼻衄伴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经常规方法止血无效,行患侧颌内动脉超选择性栓塞术。术后鼻出血停止,但出现脑梗塞、昏迷,经抢救无效,于术后第9天死亡。认为对有动脉硬化的患者,应不用或慎用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  相似文献   
5.
股深动脉血流重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总结股深动脉血流重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经验。方法选择FontaineⅢ、Ⅳ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共23例。入选标准:膝上无理想的用于旁路术的流出道,股深动脉主干长度达到或超过股骨干中点且与胭动脉间有侧支血管,近端动脉病变导致股深动脉内无正常动脉血流。采用旁路术、取栓术及股深动脉成形术重建股深动脉血流。结果全部FontaineⅢ期病例于术后肢体静息痛消失;9例FontaineⅣ期病例中术后肢体静息痛消失7例,6例于术后10d行截足(趾)术,1例于术后1周行膝上截肢术。手术后踝/肱血压指数显著增加(P〈0.01)。术后22例随访2个月至6年,移植血管3年通畅率为82%。结论股深动脉血流重建治疗严重肢体缺血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表明,猕猴高脂造型22—28个月,其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内皮发生水肿、细胞间隙变宽,局部破裂等改变,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迁移。老年高脂组病损程度较重,且中央支也表现出类似改变。结果提示,高血脂可以引起脑动脉硬化性改变,且病损程度与年龄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ApoE-/-小鼠肾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对下游肾脏的损伤机制。 方法 采用ApoE-/-小鼠建立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动物模型。选择肾动脉狭窄程度 <50%的ApoE-/-小鼠,按斑块分为破裂组和未破裂组;选择同条件喂养的C57BL/6J 野生型小鼠为对照组。常规检测Scr及尿 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核中核转录因子κBp65(NF-κBp65)、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P-选择素(P-sel)表达; RT-PCR检测白细胞介素6 (IL-6)mRNA表达;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巨噬细胞浸润情况。 结果破裂组Scr和尿NAG活性明显升高(均P < 0.01);肾组织出现病理改变,肾间质中巨噬细胞浸润增加(P < 0.05);细胞核中NF-κBp65表达增加(P < 0.05);ICAM-1、P-sel、IL-6 mRNA表达增加(P < 0.05)。未破裂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肾脏未见明显病理改变。 结论 肾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可引起肾脏病理改变和肾功能受损;在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肾损害机制中,炎性反应是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Summary Different regions of human aorta and of other human arteries obtained at autopsy were analyzed with regard to their topography and to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arteriosclerosis. Material was studied by immunocytochemical techniques with antibodies specific for either desmin (D) or for vimentin (V), the two types of intermediate filament proteins present in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In normal arteries endothelial cells as well as the adjacent intimal cells were D–V+. In the media D+V+ as well as D–V+ cells were present, with the relative numbers of each cell type dependent on the particular blood vessel. When cells in arteriosclerotic plaque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development were examined an occasional plaque showed cells of the D+V+ type. In the majority of plaques however the cells were V– D+. In plaques where severe ulceration and necrotic material was present D–V+ cells were found at the border of the lesion: foam cells when they could be identified appeared to be D–V+.  相似文献   
9.
Matrix Gla protein (MGP) is an 84-residue, vitamin K-dependent protein expressed by chondrocytes and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and is a potent regulator of calcium deposition in cartilage and arterial wall. We isolated a polymorphic dinucleotide CA repeat marker from a genomic clone containing the human MGP gene. This polymorphism will be useful in genetic studies of arteriosclerosis and osteoporosis. Received: November 5, 1997 / Accepted November 27, 1997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肺炎衣原体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感染及其对细胞分泌和表达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影响,探讨C.pneumoniae感染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用人喉表皮癌(HEP-2)细胞培养C.pneumoniae,以C.pneumoniae感染HUVE细胞,经透射电镜及PCR检测有无感染。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感染前后HUVE细胞表面ICAM-1蛋白的表达的变化,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ICAM-1mRNA的变化。结果:C.pneumoniae能感染体外培养的HUVE细胞;感染后12h,细胞表面ICAM-1蛋白的表达即增加,其峰值约在感染后24h;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其增加在mRNA水平。结论:C.pneumoniae能感染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并增加ICAM-1的表达,提示C.pneumoniae感染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因子之一,其致动脉粥样硬化机制可能与感染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