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8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5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38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分析抗结核药物导致的肝损伤(anti-tuberculosis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ATB-DILI)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类(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中发生ATB-DILI的98例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对照组。采集研究对象晨起空腹静脉血6 ml,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其MMP-1、MMP-2、MMP-7、MMP-9、MMP-13、MMP-14浓度。病例组研究对象根据ATB-DILI临床分型分为肝细胞损伤型(A组)、胆汁淤积型(B组)、肝血管损伤型(C组)、混合型(D组);根据ATB-DILI严重程度分为0级(无肝损伤)、1级(轻度肝损伤)、2级(中度肝损伤)、3级(重度肝损伤)、4级(急性肝功能衰竭)、5级(致命)。比较不同临床分型组及对照组研究对象MMP水平;分析MMP水平与ATB-DILI严重程度分级相关性。结果:按照ATB-DILI临床分型,病例组中A组有51例,B组有12例,C组有15例,D组有20例;根据ATB-DILI严重程度分级,病例组中1级有33例,2级有27例,3级有22例,4级有14例,5级有2例。A、B、C、D组及对照组MMP-1浓度分别为:(89.1±11.2)ng/ml、(32.3±6.3)ng/ml、(47.5±9.1)ng/ml、(55.2±11.1)ng/ml、(27.5±8.2)ng/ml;MMP-2浓度分别为:(8.2±2.1)ng/ml、(6.2±2.3)ng/ml、(15.5±1.8)ng/ml、(7.2±1.6)ng/ml、(3.2±1.3)ng/ml;MMP-9浓度分别为:36.1(25.9,47.3)ng/ml、11.3(5.1,20.6)ng/ml、14.1(6.1,21.3)ng/ml、15.3(3.8,28.1)ng/ml、6.4(2.8,8.6)ng/ml;MMP-14浓度分别为:5.2(2.8,7.5)ng/ml、6.0(3.6,8.9)ng/ml、11.2(5.2,17.4)ng/ml、4.0(1.8,6.2)ng/ml、2.8(1.4,4.3)ng/ml。A组MMP-1和MMP-9浓度明显升高,C组MMP-2和MMP-14浓度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983,P=0.031;H=9.979,P=0.041;F=9.381,P=0.010;H=10.555,P=0.032)。ATB-DILI严重程度1、2、3、4、5级患者MMP-9浓度分别为:16.2(13.2,19.3)ng/ml、21.5(18.4,23.6)ng/ml、24.3(20.6,27.1)ng/ml、30.3(25.1,35.3)ng/ml、38.5(33.9,43.1)ng/ml,与严重程度分级呈正相关(r=0.882,P=0.000)。结论:不同临床分型ATB-DILI患者MMP-1、MMP-2、MMP-9、MMP-14浓度有不同程度升高;MMP-9浓度与ATB-DILI严重程度呈正相关;MMP水平可能为ATB-DILI发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化疗时是否加用糖皮质激素对肺功能的动态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172例,对患者的肺通气、容积、弥散功能和呼吸肌力学指标在化疗前,以及化疗第1、6、12个月末进行4次检测;根据在抗结核药品化疗方案的基础上是否加用糖皮质激素分为两组,即加用组60例(醋酸泼尼松+2H-R-Z-E/10H-R-E)和未加用组112例(2H-R-Z-E/10H-R-E)。肺通气功能的检测指标为患者用力肺活量检测值占正常预计值的百分比(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检测值占正常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 pred)、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比值占正常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FVC% pred)、用力呼出75%肺总量时瞬间呼气流量检测值占正常预计值的百分比(FEF75)、最大分钟通气量检测值占正常预计值的百分比(MVV% pred);肺容积功能的检测指标为残气量检测值占正常预计值的百分比(RV% pred)、肺总量检测值占正常预计值的百分比(TLC% pred)、残气量/肺总量比值占正常预计值的百分比(RV/TLC% pred);弥散功能的检测指标为肺弥散量检测值占正常预计值的百分比(DLCO)和肺泡容量校正的肺弥散率检测值占正常预计值的百分比(DLCO/VA% pred);呼吸肌力学的检测指标为气道阻力检测值占正常预计值的百分比(Rtot% pred、呼气峰流量检测值占正常预计值的百分比(PEF% pred)、吸气峰值流量实测值(PIF),通过对检测指标的观察,了解肺功能的变化。肺功能测定结果按“测定值/正常预计值×100%”表示(除PIF为实测值),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overline{x}$±s”进行统计描述,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M(Q1,Q3)] 表示,统计学处理采用Z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化疗前,以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FVC% pred为(62.1±13.4)%,FEV1% pred为(64.4±15.5)%,FEV1/FVC% pred为(87.0±11.1)%,MVV% pred (65.7±21.1)%,FEF75% pred为61.6(41.6,83.0)%,RV% pred为111.3(89.8,131.4)%, TLC% pred为 (77.0±16.9)%,RV/TLC% pred为(146.9±35.9)%, DLCO% pred为(62.6±18.3)%,DLCO/VA% pred为(92.3±16.6)%,PEF% pred为(64.1±18.13)%,PIF为 3.2(2.3,4.1)L/s,Rtot% pred为96.0(69.3,118.9)%]。(2)化疗过程中,第1、6、12个月末 FVC<80%的患者分别为80.2%(138/172)、75.0%(129/172)、0.0%(0/0);化疗第6个月末DLCO<80%的患者为44.2%(76/172)); (3)加用组和未加用组患者在化疗前、化疗第1、6、12个月末FEF75% pred[分别为(68.7(49.8,84.1)%和60.7(39.4,80.7)%);87.1(70.5,94.4)%和73.1(51.9,87.0)%;80.1(66.5,111.9)%和66.8(59.9,87.2)%;90.4(55.3,102.9)%和78.4(54.6,87.3)%],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值分别为-1.091、-0.111、-1.609、-1.171,P值均>0.05); MVV% pred[分别为(65.8±19.4)%和(65.5±18.6)%);(86.9±18.6)%和(79.5±18.7)%;(90.3±16.0)%和(86.3±16.0)%;(96.8±11.1)%和(87.3±19.8)],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43、0.444、0.708、1.113,P值均>0.05)。结论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治疗前、治疗第1个月末肺功能减退主要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减退,治疗第6个月末仅通气功能恢复正常,而弥散功能在治疗第12个月末恢复正常;早期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肺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抗结核药物(ATD)引发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以60例抗结核药物所致DILI的患者为观察组,以同期行相同方案治疗的结核病患者1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分析手段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找出ATD引起DILI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利用R软件建立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结果60例ATD引起DILI的不良反应报告中以女性为主,占58.33%;平均年龄为46.83±11.24岁,其中40~69岁发生率最高,占56.67%;临床分型中包括40例肝细胞损伤型,13例胆汁淤积型,7例混合型;临床表现以食欲下降、乏力最为显著。风险因素分析中,年龄、基础肝病、糖尿病、胆囊疾病、ALB、TBIL、含吡嗪酰胺、合用其他增加肝毒性药物为TB患者DILI的独立危险因素。R软件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C-index指数高达0.902,说明本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结论运用列线图模型评分预测发生DILI的风险,对结核病患者个体化化疗方案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对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水矿集团总医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147例,其中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 HBV-M)阳性患者62例作为观察组,HBV-M阴性患者8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相同的抗结核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肝功能损害情况、肝功能损害出现及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水平及血清总胆红素( TBL)水平高于对照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肝功能损害出现时间早于对照组,肝功能恢复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抗结核药物对肺结核合并HBV感染患者肝功能损害明显,故应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加强对患者病情的监测,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合理用药,降低肝功能损害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结核病是威胁我国乃至全世界的健康问题。由于细菌变异、治疗方案不合理和药物滥用等原因导致细菌耐药情况越来越严重,耐药结核病已经威胁到了全人类的健康安全。近10年来针对结核分枝杆菌各种新靶点的抗结核新药已经陆续进入临床试验,作者对抗结核分枝杆菌研究中细胞壁合成、蛋白质合成和能量代谢机制的新靶点进行梳理和分析,并且对一些相关的新型化合物进行简要介绍,以期为抗结核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老年性脊柱结核的特点及保守治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老年性脊柱结核的特点及单独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早期老年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纳入选择标准的36例经单纯应用抗结核药物行保守治疗的老年性脊柱结核病例进行分析研究,其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60~85岁,平均73.5岁。36例患者病灶均处于活跃期,血沉及CRP水平高于正常。治疗方法为联合用药(3HRZE/6-9HRE),疗程9~12个月。随诊通过观察结核症状、化验指标和放射学的影像变化以评价疗效并调整用药,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程度。结果:36例均获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5个月。其中31例患者化疗9~12个月结核病灶治愈,血沉及CRP恢复正常;4例(对利福平或异烟肼耐药)选用左氧氟沙星、对氨基水杨酸等抗结核药物化疗15个月后痊愈;1例患者结核症状加重,经手术治疗3个月后缓解,血沉及CRP恢复正常。影像学变化:治疗后X线及CT示椎体骨质硬化、融合,未见明显后凸畸形,1例手术患者植骨融合,未见内固定松动。治疗前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分别为(17.6±2.3)°、(18.1±2.7)°(P>0.05);MRI示椎旁脓肿吸收,椎体炎症消退。VAS评分治疗前为6.5±1.7,末次随访时为1.4±0.5(P<0.05)。7例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通过暂时停药并配以对症药物治疗后恢复正常。结论:对于早期老年脊柱结核病例,在严格的督导下单纯应用抗结核药物行规范的个体化保守治疗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评估保守方法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初步探讨保守方法治疗脊柱结核的适应证.方法 总结解放军第三○九医院骨科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资料完整的经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试验性抗结核治疗或影像引导下穿刺活检及细菌学检查确诊为脊柱结核,开始治疗时选择保守方法治疗的54例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结果.54例患者采用口服抗结核药物治疗的方式,需要在标准化疗方案的基础上,根据症状缓解情况、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调整.抗结核治疗时间9~18个月,服药期间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影像学检查判断病灶愈合、脊椎生理曲度改变情况,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血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根据疗效情况调整治疗疗程.随访时间1.5~5.5年,平均(3.0±0.8)年.结果 54例患者中49例患者通过保守治疗病灶愈合,其中45例局部疼痛消失,4例轻微背痛,不需服用止痛药物;49例患者中的32例X线或CT片显示椎间骨性融合,17例显示纤维愈合;49例脊柱局部后凸角度平均增加(5.5±0.8)°;47例ESR、CRP下降至正常范围(正常标准:男性ESR<15 mm/1 h,女性<20 mm/1 h;CRP<5 μg/L);18例治疗期间出现药物不良反应,通过减量或停用抗结核药物等治疗恢复正常.54例患者中5例分别因为治疗期间疼痛加重、出现神经损害症状或后凸畸形明显加重而选择手术治疗.结论 对于局部疼痛不严重、不伴畸形或神经损害、对抗结核药物敏感的脊柱结核患者,可通过保守治疗达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国产抗结核药物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DC)隔日疗法的临床应用效果,为抗结核FDC隔日疗法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两组试点市(县)地貌、人口数、总体经济状况、结核科仪器设备和工作人员水平等基本接近的原则,“抗结核药物FDC隔日疗法试点组”(简称“FDC组”)为保定市12个市(县)中纳入的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共计1225例;“抗结核药物板式组合药对比观察试点组”(简称“组合药组”)为保定市另11个市(县)中纳入的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2328例,通过人口容量比率概率法抽取1225例患者.对两组临床治疗完成率,2、3、6个月末痰菌阴转率,疗程末X线实变阴影及空洞改变,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用对照研究的方法进行对比观察.用统计软件包SPSS 13.0进行处理与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治疗完成率抗结核FDC组为94.53%(1158/1225),组合药组为90.94%(1114/12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73,P<0.01);2、3、6个月末痰菌阴转率抗结核FDC组分别为91.29%(262/287)、94.08%(270/287)、97.56 %(280/287),组合药组分别为89.05% (244/274)、93.07% (255/274)、96.72%(265/274),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79、0.24、0.36,P值均>0.05);FDC组疗程末X线胸片实变阴影有效吸收率及空洞改善率分别为93.06%(845/908)、89.60%(181/202),组合药组分别为91.99%(781/849)、88.95%(169/19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73、0.04,P值均>0.0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抗结核FDC组为21.35%(237/1110),组合药组为22.62%(235/103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50,P>0.05);实验室检测结果血常规异常、肝功能异常及肾功能异常方面,抗结核FDC组和板式组合药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16、0.00、0.21,P值均>0.05).结论 国产抗结核FDC与板式组合药疗效相似,且能提高患者治疗完成率,可作为传统板式组合药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10.
结核病是一种与营养不良有关的传染性疾病.营养不良可影响肝脏合成血清白蛋白功能,从而诱发或加重药物性肝功能损伤(简称“肝损伤”).抗结核药物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在营养不良的状况下,肝血流灌注障碍,肝血流量减少,使药物清除率下降,加重药物性肝损伤.因此,在结核病合并营养不良的患者治疗过程中,应该在积极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加强营养支持治疗;改善结核病患者的营养状况,是减少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使抗结核治疗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