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2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27篇
儿科学   44篇
妇产科学   165篇
基础医学   155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162篇
内科学   198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138篇
特种医学   40篇
外科学   98篇
综合类   362篇
预防医学   221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52篇
中国医学   77篇
肿瘤学   2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5篇
  1973年   3篇
  196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目的探究面肌痉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MVD)中异常肌反应(AMR)的变化特点与术后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MVD术中采用AMR全程定量化监测患者的AMR变化特点,减压操作前AMR阈值较基础阈值升高≥1倍为A1组、1倍为A2组,手术结束时AMR完全消失为B1组、未消失为B2组,B2组中AMR阈值较基础阈值升高≥1倍为B2a组、1倍为B2b组,对各组的术后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1组21例中,19例立即治愈,1例延迟治愈,1例未愈; A2组52例中,35例立即治愈,9例延迟治愈,8例未愈。A1组较A2组疗效好(P=0. 046)。B1组50例中,42例立即治愈,5例延迟治愈,3例未愈; B2组23例中,12例立即治愈,5例延迟治愈,6例未愈。B1组较B2组疗效好(P=0. 003)。B2 a组的治愈比例较B2 b组高(分别为14/1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45)。结论 AMR在术中的变化特点对术者有重要参考意义,AMR在减压前升高、在手术结束时完全消失、未消失但升高较基础阈值≥1倍者术后疗效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3.
笔者根据现代临床子宫内膜的病理演变过程结合中医“异病同治”理念,提出“子宫内膜功能亢进性疾病”概念,涵盖5种常见的子宫内膜疾病: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 Ovulatory dysfunction,AUB-O),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EP),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基于文献的汇总,分析得到此类疾病的子宫内膜病理演变与中医病因病机的关联性,为寻找关键通路、创新性治疗此类疾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方向,对深化中医妇科学常见疾病的共性病因病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探索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育龄、绝经过渡期子宫肌瘤患者异常阴道出血危险因素,为异常阴道出血临床精准诊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06月—2020年06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行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实验组设为非月经期异常阴道出血的子宫肌瘤患者,对照组为无异常阴道流血子宫肌瘤患者。根据第9版教科书年龄18-43岁定为育龄组;44-54岁定为绝经过渡期组(我国妇女平均绝经年龄为49.5岁,80%在44-54岁之间〔1〕)。 应用Excel双录入,核对无误后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用R×C列联表卡方检验、四格表卡方检验及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用于子宫肌瘤阴道异常出血危险因素的分析,并分别得到OR值与相应95%的可信区间。在此模型中,OR值>1认为是危险因素,OR值<1认为是保护因素。统计学显著性水平设定为双侧p≤0.05,即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部统计分析选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将与子宫肌瘤阴道异常出血相关的33项临床指标纳入单因素分析得出,月经周期异常、肌瘤位置(子宫颈肌瘤)、肌瘤直径≥9cm、血红蛋白异常、子宫内膜癌、核分裂像>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是子宫肌瘤阴道异常出血的危险因素;2.子宫肌瘤异常阴道出血核分裂像>5个与子宫内膜病理性改变和异常阴道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1. 子宫内膜发生病理改变是子宫肌瘤患者引起异常阴道出血的原因之一。2.月经周期异常、子宫颈肌瘤、肌瘤直径≥9cm、血红蛋白异常、子宫内膜病理改变均是子宫肌瘤阴道异常出血的危险因素;子宫肌瘤核分裂像>5个是子宫平滑肌瘤出现异常阴道出血的独立高危因素;3.子宫肌瘤核分裂像>5与阴道出血、子宫内膜病理改变有统计学意义。进行单因素分析后得知,月经周期、肌瘤位置、肌瘤大小、血红蛋白、子宫内膜病理变化均子宫肌瘤阴道异常出血的发生有关。 关键词育龄;绝经过渡期;子宫平滑肌瘤;异常阴道出血;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PICC使用过程中的异常问题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PICC使用过程中的异常问题及护理措施,提高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08年11月在我科放置PICC导管的62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 成功置管61例,1例送管未成功.其中贵腰静脉55例,正中静脉6例,头静脉1例.发生静脉炎4 例,置入颈内静脉1例,导管部分脱出1例,导管堵塞2例.62例患者除2例危重患者非导管原因死亡外,均顺利出院或完成化疗周期,正常拔管.结论 针对PICC常见异常问题,进行预防及处理,可提高PICC的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柴苓小方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s)异常增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脂多糖刺激系膜细胞异常增殖。MTT法检测柴苓小方对㈣异常增殖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药物作用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乳酸脱氢酶释放实验检测柴苓小方的细胞毒作用。采用RT—PCR检测药物作用不同时间点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p21的表达。结果:柴苓小方可以剂量依赖性的抑制系膜细胞异常增殖并显著减少PCNA阳性细胞数而没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并且柴苓小方可以显著地上调p21基因的表达(P〈0.05)。结论:柴苓小方可剂量依赖性的抑制GMC8异常增殖.其机制可能与上调p21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伽玛刀治疗垂体腺瘤126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伽玛刀治疗垂体腺瘤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对2000年8月至2005年12月间伽玛刀治疗垂体腺瘤并有完整临床资料.病人年龄15~76岁,肿瘤最大径<10mm 68例、10~20mm 56例、>20mm 2例,伽玛刀治疗剂处方量为15~30Gy、50%~65%等剂量曲线.结果 随访1~6年,肿瘤消失75例,肿瘤缩小28例,肿瘤无变化15例,肿瘤继续增大8例.肿瘤生长控制率93.6%(118/126);激素水平恢复正常率63%(49/78),垂体功能低下发生率为15%,因肿瘤复发或激素水平未恢复再行肿瘤切除术5例.结论 伽玛刀治疗垂体腺瘤,能控制垂体腺瘤肿瘤生长,可恢复垂体内分泌功能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8.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contribution of several variables to fluid loss during 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submucous myomas.Design: An observational study using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es.Setting: A university-affiliated training hospital and a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clinical epidemiology and biostatistics.Patient(s): Patients with submucous myomas.Intervention(s): 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submucous myomas and monitoring of fluid loss.Main Outcome Measure(s): Patient age, uterine enlargement, treatment with GnRH analogues or 8-ornithine-vasopressin, type of anesthesia, number of myomas, intramural extension of the myoma (type of myoma), and operating time were tested as variables.Result(s): Only intramural extension of the myoma and operating time were obviously related to fluid loss. For the other variables, such a relation was weak at best. The relation between fluid loss and operating time was not modified by any of the other variables.Conclusion(s): Because fluid loss is an important limiting factor in the 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submucous myomas, special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reduction of the operating time and preoperative assessment of the intramural extension of the myoma to guide appropriate patient selection.  相似文献   
9.
掌背动脉蒂逆行掌骨瓣移位治疗指骨骨折不连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设计以掌背动脉为蒂的逆行掌骨瓣移位,对12侧新鲜成人上肢标本进行解剖观察,发现手的掌背动脉在指蹼处与指革侧总动脉有恒定的吻合支.并发出1~3条小分支至2~5掌骨基底部.临床应用掌背动脉蒂逆行掌骨瓣移位治疗指骨骨折不连接6例,掌骨瓣最大1.2cm×0.5cm×0.5cm,最小0.7cm×0.5cm×0.5cm。指骨均在2.5~3个月内骨性愈合,经术后8~10个月随访,按TAM标准评价,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达80%.本术式提供有血运的活骨,加速骨折愈合,为治疗指骨骨折不连接提供了一个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产程中改变产妇体位以矫正胎位。方法:选择临产至宫口开全经B超及内诊检查为枕后位的初产妇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在产程中指导观察组产妇取侧俯卧位,利用胎儿重力、羊水浮力、子宫间歇性收缩的合力作用,使胎头下降时逐渐从枕后位转至枕前位娩出,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组91例(91%)胎儿由枕后位转至枕前位经阴道分娩,剖宫产9例(9%);对照组经阴道分娩仅16例(16%),剖宫产84例(8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在产程中指导产妇取侧俯卧位,用以矫正胎位不正是降低难产发生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