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576篇
  免费   7118篇
  国内免费   7175篇
耳鼻咽喉   483篇
儿科学   731篇
妇产科学   738篇
基础医学   6933篇
口腔科学   1118篇
临床医学   26786篇
内科学   9765篇
皮肤病学   424篇
神经病学   4684篇
特种医学   5378篇
外国民族医学   42篇
外科学   22887篇
综合类   43710篇
预防医学   7611篇
眼科学   830篇
药学   16390篇
  280篇
中国医学   17195篇
肿瘤学   1884篇
  2024年   1027篇
  2023年   3709篇
  2022年   3593篇
  2021年   4441篇
  2020年   5037篇
  2019年   5034篇
  2018年   2195篇
  2017年   4100篇
  2016年   4419篇
  2015年   5180篇
  2014年   8476篇
  2013年   8213篇
  2012年   10295篇
  2011年   11613篇
  2010年   10186篇
  2009年   9330篇
  2008年   9733篇
  2007年   9043篇
  2006年   8035篇
  2005年   8541篇
  2004年   6706篇
  2003年   6057篇
  2002年   4776篇
  2001年   3695篇
  2000年   2660篇
  1999年   2165篇
  1998年   1892篇
  1997年   1576篇
  1996年   1453篇
  1995年   1238篇
  1994年   990篇
  1993年   582篇
  1992年   466篇
  1991年   409篇
  1990年   323篇
  1989年   304篇
  1988年   91篇
  1987年   103篇
  1986年   70篇
  1985年   50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动脉栓塞术(transarterial embolization,TAE)治疗食管癌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行TAE治疗的14例食管癌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严重并发症情况。评估TAE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14例患者中导管成功选择性插入靶动脉并行栓塞患者11例。9例患者接受治疗后未再出现出血征象。出血的主要责任血管为胃左动脉7例,支气管动脉6例和食管固有动脉6例。栓塞材料为微弹簧圈、明胶海绵颗粒及聚乙烯醇颗粒。常见不良反应有疼痛、发热,其中1例患者发生食管瘘。结论 对于内科治疗无效的食管癌出血,TAE可以起到良好的疗效。食管瘘作为术后的严重并发症,需特别注意预防。对于胸段食管癌及食管胃交界处癌,最常见的责任血管为胃左动脉、支气管动脉及食管固有动脉。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血栓弹力图(TEG)常用参数与凝血因子及凝血象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20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需输血治疗的患者共12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TEG和常规凝血功能试验进行检查。pearman相关性分析TEG常用参数分别于与凝血因子及凝血象间的相关性;多元回归方程分析TEG常用参数与凝血因子及凝血象间的相关性。结果 Pearman相关性分析凝血因子中凝血因子Ⅰ(FIB)与TEG常用参数R时间无相关性(P>0.01),与K时间、Angle夹角、Ma、G值、综合凝血指数(Cl)具有较高的相关性(P<0.01);凝血因子Ⅷ与凝血因子Ⅸ与TEG常用所有参数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P<0.01);其余凝血因子与TEG常用参数无相关性(P>0.01)。凝血象中APTT与R时间、K时间、Angle夹角、Cl具有较高的相关性(r=0.553,r=0.259,r=-0.258,r=-0.398,P<0.01);TT与Ma、G值具有较高的相关性,(r=-0.341,r=-0.321,P<0.01);PT与TEG常用参数均无相关性(P>0.01)。多元...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细棒、PEEK棒固定对寰枢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6具新鲜成人枕骨(occipital bone,Oc)~颈椎C4节段进行测试,模拟以下手术及固定状态:①完整状态;②损伤状态:枢椎齿状突II型骨折;③坚强固定:寰枢椎均采用普通椎弓根螺钉固定,直径3.5 mm钛棒连接;④PEEK棒:直径3.5 mm的PEEK棒连接;⑤细棒:直径2.0 mm钛棒连接。采用重复测量实验设计,在完整、损伤和不同的固定状态下,通过脊柱试验机对标本分别施加1.5 N·m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轴向旋转的纯力偶矩。采用Optotrak三维运动测量系统连续采集标本运动,分析寰枢椎之间角度运动范围和中性区。结果采用直径3.5 mm的钛棒,2.0 mm的细棒以及3.5 mm的PEEK棒固定后,在前屈、后伸、侧弯和旋转方向上均显著减小了固定节段的运动范围(P<0.05)。直径3.5 mm和2.0 mm的棒固定后的运动范围,在各个方向上无显著性差异。PEEK棒固定的运动范围仅在侧弯方向上大于坚强固定(P=0.005),其他方向无显著性差异。3种固定方式在屈伸、侧弯和旋转方向上均显著减小了固定节段的中性区(P<0.05)。各种固定方式之间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寰枢关节采用直径2.0 mm的细棒固定,与坚强固定的稳定性相当。采用直径3.5 mm的PEEK棒固定,在前屈、后伸、旋转方向上与坚强固定的稳定性相当,在侧弯方向上弱于坚强固定。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探讨中药热敷联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在老年腰椎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在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腰椎骨折患者9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中药热敷联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比较两组恢复指标、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结果观察组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两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热敷联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可缩短老年腰椎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减轻疼痛程度,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5 Hz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认知功能、肢体功能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方法选取荥阳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83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41例)给予低频rTMS(1 Hz)和观察组(42例)给予高频rTMS(5 Hz),对比两组认知功能、肢体功能、事件相关电位。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23.94±2.57)分、洛文斯顿认知成套测验(LOTCA)评分(99.52±7.04)分较对照组(21.65±2.04)分、(95.46±6.48)分高(P<0.05);观察组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上肢部分评分(38.50±4.29)分、Wolf运动功能评定量表(WMFT)评分(48.84±3.47)分、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评分(9.59±2.31)分均较对照组(31.53±4.08)分、(45.56±2.60)分、(8.07±1.88)分高(P<0.05);观察组P300的潜伏期(360.85±15.79)ms较对照组(379.46±16.82)ms短,P300的波幅(11.90±1.70)μV较对照组(11.15±1.54)μV大(P<0.05)。结论5 Hz频率rTMS可刺激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脑诱发电位,改善其认知功能和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腹腔镜经脐单一部位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经脐单一部位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观察记录患儿的手术结果及随访结果,并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手术过程顺利,100例患儿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无并发症发生。观察组患儿术后6 h将胃管取下,少量喂入温水后逐渐过渡到喂糖水、喂奶;对照组患儿术后24 h开始逐渐进食。患儿术后进行6个月的延续性随访,观察组患儿切口恢复美观,已经无法观察到切口瘢痕,两组患儿的生长发育均显示正常状态。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21.23±1.65)min及术后住院时间(5.58±1.98)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38.44±1.23)min、(9.67±1.2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采用腹腔镜经脐单一部位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手术效果良好,手术创伤小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丝素蛋白(SF)/壳聚糖(CS)复合纳米纤维膜对小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黏附和生长的影响,评估该材料用作心脏补片的可行性。 方法 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纤维素纳米纤维底板,用层层自组装技术(LBL),将SF和CS组装到纤维素纳米纤维表面,得到改性的SF/CS复合纳米纤维膜,用ζ- 电位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定材料的表征。分离培养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和荧光素酶(Fluc)双重报告基因的小鼠AD-MSCs细胞,并接种于SF/CS复合纳米纤维膜上共培养,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FM)观察细胞黏附和生长形态,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超微结构,生物发光成像(BLI)及MTT比色法评估AD-MSCs细胞的数量和活性。结果 XPS测定的结果提示SF/CS复合纳米纤维膜构建成功。SEM观察可见纳米纤维直径均一,具有良好的三维多孔结构,细胞在SF/CS复合纳米纤维膜上增殖活跃,形态和生长状态良好。CFM、BLI及MTT比色法的结果提示细胞与SF/CS复合纳米纤维膜共培养后呈三维分布,增殖状态好。 结论 对纤维素纳米纤维用LBL进行改性后可明星促进AD-MSCs的三维生长,SF/CS复合纳米纤维膜是可用于组织工程心肌补片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