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8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9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121篇
综合类   109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40篇
中国医学   82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感染药学》2016,(3):673-675
目的:评价曲安奈德复合镇痛液对硬膜外麻醉神经损伤后根性疼痛患者的镇痛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间诊治的行硬膜外麻醉置管或穿刺时因多次刺激神经根出现反复放射性疼痛患者80例,按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研究组患者术后给予硬膜外腔推注曲安奈德复合镇痛液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经硬膜外腔推注镇痛液,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根性疼痛的发生率、疼痛消失时间、VAS评分值以及术前、术后的血糖测得值。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根性疼痛的发生率、VAS评分值(为0~≤3分,>3~≤6分,>6~10分的比例)和疼痛消失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2,3和4 d时血糖测得值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曲安奈德复合镇痛液治疗硬膜外麻醉神经损伤后根性疼痛患者的镇痛疗效优于镇痛液,对患者术后根性疼痛的发生率下降,疼痛程度较轻且恢复较快,以及对血糖值的影响甚小。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性,73岁。无明显诱因突发双下肢剧烈放射样疼痛,伴大便排不尽感及小便失禁3周。在当地医院行腰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发现T12~L1锥体水平的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并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病变内有大量异常增生的血管团块,未能切除而关闭切口,转入我院治疗。查体:双下肢肌力Ⅲ级,肌张力降低,右侧腱反射减退,双下肢痛觉过敏,鞍区感觉减退。胸腰椎MR/显示T12-L1锥体水平脊髓圆锥内一类椭圆形,边界尚清,异常信号影,T1W呈稍高信号、T2W呈不均匀高信号,肿瘤邻近区域可见不规则点、线状的血管流空影,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DSA检查见动脉期L1.2锥体水平椎管内造影剂的异常浓集区域,主要由左侧第12肋间动脉供血。手术取原切口进入,剪开硬脊膜,见脊髓背侧团块状迂曲的引流静脉,并在引流静脉腹侧可见棕黄色实质性肿瘤,位于圆锥右侧方的软脊膜下,椭圆形约2cm,与脊髓边界较清晰,血供丰富,手术首先切断来源于脊髓腹侧的供血动脉,然后沿边界小心分离肿瘤,边分离边电凝缩小肿瘤体积,肿瘤与数根马尾神经根粘连,小心剥离保留马尾神经,最后离断肿瘤引流静脉,全切肿瘤。病理报告:肿瘤大体呈花生米粒大小,灰褐色切面,镜下见片状分布小血管,其间夹杂瘤细胞,胞浆泡沫状,核圆,居中,免疫组化S100(+)、Lyso(+)、GFAP(-)、EMA(-)、CD34血管(+),病理诊断为血管母细胞瘤。术后患者神经根性疼痛明显减轻,二便控制良好,复查胸腰椎MRI示肿瘤消失。  相似文献   
3.
椎间盘源性腰痛(discogenic low back pain)指椎间盘内各种病变(如髓核及纤维环退变、终板损伤等)刺激椎间盘内疼痛感受器所引起的功能丧失的下腰痛,不伴有根性症状,无神经受压或节段过度活动的放射学证据。下腰痛正日益成为严重影响健康的一种疾病,60%~80%的成年人均经历过不同程度的下腰痛。近年来,对于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治疗尚没有肯定的结论。现将近10年来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神经根修复时间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颈。神经根性撕脱伤和椎孔外切断实验动物模型,根据动物神经根损伤类型和损伤后修复时间分为A、B、C、D四组,每组16只。A、C组分别将撕脱与切断的神经根即刻回植入脊髓和于椎孔外直接吻合,B、D组将撕脱和椎孔外切断的神经根旷置3周后再重复上述手术。分别于神经根撕脱和椎孔外切断术后3周、3个月、6个月取材。应用组织病理活检、免疫组化技术及神经示踪技术,对神经中枢及吻合口下段神经干检查,观察脊髓病理改变和轴突再生情况,进行A、B组和C、D组间对比。结果臂丛神经根性损伤即刻修复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尼氏体数目、形态、减少程度及周围再生神经纤维数目、发育程度均优于损伤后3周修复组。结论神经根早期修复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有明确的保护作用,对外周神经再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骶管冲击疗法治疗根性腰腿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蔡保明 《中国骨伤》1998,11(1):24-25
作者自1988年10月至1995年10月采用骶管冲击疗法共治疗根性腰腿痛患者116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16例,男87例,女29例;年龄23~61岁;病程3周~8年;发病诱因:腰部长期负重76例,轻体力工作有明确腰扭伤者20例,无明显外伤而发病11例,陈旧性腰椎骨折后发病9例。2.诊断依据及病例选择:具有下列典型体征:(1)椎间隙旁有局限性压痛并向同侧下肢放射。(2)神经根紧张试验阳性(屈颈试验,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3)脊神经根的定位症状:出现范围局限的感觉障碍区及相对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寻求健侧C7神经根移位治疗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手术中尺神经与桡神经的最佳吻合部位。方法在10具20侧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上肢标本上观察桡神经及其肱三头肌肌支的解剖学特征;尺神经的解剖学特征;尺神经不同水平与对侧颈根部的距离。结果桡神经从后侧束发出部位到发出肱三头肌长头的第一支肌支之间的距离为(8.2±1.4)cm,从发出长头的第一个肌支部位到外侧头最后一个肌支发出部位之间的距离为(4.8±0.7)cm。尺神经肘部以上几乎无分支,尺神经在发出部位的直径为(6.7±0.6)mm;在肘部的直径为(6.3±0.5)mm;在腕部的直径为(4.0±0.4)mm;从锁骨下尺神经发出部位到肘部的长度为(29.0±2.6)cm;从锁骨下尺神经发出点到对侧颈根部的距离为(18.0±1.8)cm。结论健侧C7神经根移位修复桡神经,尺神经与桡神经的最佳吻合部位是锁骨下区,在此部位吻合不但能保证肱三头肌功能恢复,而且大大缩短桥接神经的长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 讨极 外 型腰 椎间 盘 突出 症患 者 的临 床特 点 与神 经节 位 置的 相关 性 方 法:通过 术前 神 经根 造影 : 。确定 受压 神 经根 的背 根 神经 节的 位 置,根 据 其神 经节 的 位置 ,将 27 例极 外侧 腰 椎间 盘突 出 症患 者 分为 三 组 :椎管内 组,5 例;椎间 孔内 组 ,15 例 ;椎 间孔 外组 ,7 例 。分 别比 较神 经 节的 位置 与 临床 参数 ,如 受压 神 经根 的水 平 ,直腿 抬高 试 验的 度数 ,术 前和 术 后症 状(腿痛 ,下 腰痛 和 行走 能力 )及 体 征(感 觉 和运 动障 碍 )的 严重 程 度 及 与恢复率 之间 的 关系 。结 果:与椎 管 内和 椎间 孔 内组 相比 ,椎 间孔 外 组患 者直 腿 抬高 试验 的 度数 较低 ,下 腰 痛的 程度较轻 ,术 前的 腿痛 明 显重 ,而 行走 能 力低 于椎 管 内和 椎间 孔 组。 背根 神 经节 的位 置 与术 前的 感 觉和 运 动 障 碍以及手 术效 果 没有 明显 差 异。结论 :神 经节 的 位置 会影 响 极外 型腰 椎 间盘 突出 患 者根 性症 状 (腿痛 和 行走 能力 )的严重 程度 。  相似文献   
8.
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损伤,临床上并不多见。由于损伤后肩胛带以下的肌肉麻痹,使上肢的功能完全丧失,严重影响病人的工作和生活。如何恢复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病人的功能一直是广大骨科医生不断思考和研究的课题,可以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开展以  相似文献   
9.
压迫及非压迫因素在实验性神经根性疼痛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压迫及非压迫因素在实验性椎间盘源性神经根性疼痛中的作用。方法:取大鼠白体脊椎关节突修剪后放置在L5神经根下.造成对L5神经根的直接压迫(压迫组);取大鼠白体尾椎椎间盘组织无压迫下放置在L5神经根表面(非压迫组):同时设立对照组。术后不同时间点测定各组大鼠后足底机械刺激疼痛阈值的变化。结果:压迫组与非压迫组大鼠后足底均产生了一个长时程机械刺激疼痛阈值的降低;与压迫组相比.非压迫组大鼠术后1天就开始出现了疼痛阈值降低(P〈0.05),明显早于压迫组大鼠,并且疼痛阈值降低更加显著:而压迫组大鼠术后1周时才出现明显的疼痛阈值降低(P〈0.05)。对照组大鼠疼痛阈值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结论:尽管压迫和非压迫因素都参与椎间盘源性神经根性疼痛的发生.但二者作用的时间不同+在椎间盘突出的早期阶段非压迫因素可能在疼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后压迫因素可能逐渐成为致痛的主因。  相似文献   
10.
我们采用针刀配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现分析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126例患者,年龄19~38岁,平均24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12年。患者多呈被动体位,表现为腰痛和腿麻痛。查体:脊柱凸向患侧椎旁,一般能找出明显的压痛点,直腿抬高实验、加强实验均为阳性,膝、跟腱有异常反射21例。少数患者有典型根性神经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