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12篇
  免费   1189篇
  国内免费   925篇
耳鼻咽喉   227篇
儿科学   341篇
妇产科学   449篇
基础医学   2135篇
口腔科学   1848篇
临床医学   5130篇
内科学   1814篇
皮肤病学   121篇
神经病学   289篇
特种医学   156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篇
外科学   2783篇
综合类   8416篇
预防医学   3708篇
眼科学   483篇
药学   2659篇
  38篇
中国医学   1259篇
肿瘤学   351篇
  2024年   151篇
  2023年   466篇
  2022年   534篇
  2021年   545篇
  2020年   617篇
  2019年   505篇
  2018年   234篇
  2017年   411篇
  2016年   501篇
  2015年   733篇
  2014年   1395篇
  2013年   1324篇
  2012年   1792篇
  2011年   1796篇
  2010年   1755篇
  2009年   1681篇
  2008年   2633篇
  2007年   2288篇
  2006年   1967篇
  2005年   2107篇
  2004年   1479篇
  2003年   1234篇
  2002年   908篇
  2001年   952篇
  2000年   781篇
  1999年   678篇
  1998年   633篇
  1997年   583篇
  1996年   561篇
  1995年   540篇
  1994年   423篇
  1993年   302篇
  1992年   287篇
  1991年   251篇
  1990年   208篇
  1989年   190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47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同步健康教育对社区居民预防骨质疏松的作用。方法将社区居民随机分为健康教育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同步健康教育,采用发放书面资料、健康教育讲座、个性化指导、定期复查、填写调查表等方式。对照组采用发放材料、自由就诊方式。4年后分别进行对比。结果干预组对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行为方式、治疗效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社区居民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和患者更适合面对面指导,对社区居民预防骨质疏松症实行同步健康教育干预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究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 factor-α,TNF-α)-308基因对导管相关性脓毒症(Catheter related sepsis,CRS)患者病情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治疗CR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10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6例CR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共48例,未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试验组共38例,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分析两组患者TNF-α-308基因多态性差异,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RS患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危险因素。结果试验组GA基因型频率34.21%、AA基因型频率50.00%、高G等位基因频率18.42%均高于对照组,GG基因型频率52.63%、A等位基因频率28.95%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GG基因型频率、低G等位基因频率、高GA基因型频率、高AA基因型频率、高A等位基因频率是CRS患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TNF-α-308基因与CRS患者病情密切相关,GG基因型频率和G等位基因频率降低,GA基因型频率、AA基因型频率、A等位基因频率升高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增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风险,临床上应该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患者在面对复杂的治疗期、漫长的康复期及难以预测的病情变化时容易产生对疾病或疾病进展的恐惧。恐惧疾病进展会损害脑卒中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功能,最终影响患者的康复和预后。从恐惧疾病进展的定义、测量工具、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影响因素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为临床护理人员深入了解脑卒中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现状、开展相关护理实践和临床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CT影像测量了解漏斗胸Nuss矫形术前后胸廓径线的改变情况,探讨并分析Nuss矫形术对胸廓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0例行漏斗胸Nuss矫形术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50例患儿中男43例,女7例。所有患儿中存在脊柱侧弯6例,胸廓不对称12例,胸骨旋转11例。通过CT影像测量其放置矫形器前及取出矫形器后胸廓各椎体平面最大横内径及该平面胸脊间的距离,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矫形前后各径线的改变情况,以及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在不同年龄、性别、矫形时间、漏斗胸对称与否、是否合并脊柱侧弯等情况间的差异性。结果50例患儿均顺利完成矫形器置入术及矫形器拔除术,无明显术中及术后并发症,Nuss矫形后较矫形前相比,胸廓前后径在第8~12胸椎水平均较前增加,第3~5胸椎平面较前减小,胸廓横径在第8~10胸椎平面较前减小;年龄≤10岁、矫形时长≥2年及女性患儿胸廓前后径改变量在多个胸椎平面分别较年龄>10岁、矫形时长<2年及男性患儿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漏斗胸Nuss矫形后前胸壁凹陷较前明显改善,并且在不同年龄和不同矫形时长间存在差异性,年龄较小及适当增加矫形时间可获得较好的矫形效果,而胸廓横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受限。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MRI技术连续采集头颈部肿瘤患者吞咽时图像,观察并测量软腭、舌、喉的运动规律及最大活动度。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7月-10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调强放疗的原发头颈部恶性肿瘤20例患者,其中男17例、女3例,中位年龄58.5岁(28~78岁)。20例患者中鼻咽癌7例,口腔癌3例,口咽癌5例,下咽癌3例,鼻腔鼻旁窦2例。根据AJCC第八版分期Ⅰ-Ⅱ期患者2例,Ⅲ期8例,Ⅳ期10例。结果 吞咽时软腭向上移动移动距离为(1.06±0.31) cm且服从正态分布,向后移动距离为(0.83±0.24) cm且近似正态分布。舌体向后移动距离为(0.77±0.22) cm,且服从正态分布。含压舌板行图像采集患者舌上移位移为0,无压舌板患者舌体中位上移距离为1.23 cm (0.59~1.41 cm)。喉向上移动距离为(1.14±0.22) cm且服从正态分布,向前移动的中位距离为0.4 cm (0.27~0.90 cm)。结论 吞咽运动有可能发生于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过程中,并引起大体肿瘤体积(GTV)及周围正常组织移动;因此在制定放疗计划时应注意GTV至PGTV的个体化外放距离,以保证肿瘤处方剂量。  相似文献   
7.
教育测量与评价对实现教育目标具有重要作用。科学的教育评价既促进学生学习,又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以实现持续质量改进。"健康中国2030"的整体目标、医学科学的发展及人民的健康需求,对新时代护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高等护理院校应以国家和社会对护理人才需求、院校培养目标为导向,以测量理论为基础,制定完善的学业评定标准,科学地开展毕业考核,保证人才"出口"质量。毕业考核作为终结性评价,测试内容在评价质量中起核心作用,应符合国家护理学专业培养标准,并与院校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契合。院校应关注护理本科生毕业考核质量,在保障测试信度的同时,做到实施公平、评价适当、标准一致,以确保测试的效度。教育管理部门及各院校应优化评价体系,加强对护理本科生毕业管理,在充分开展系统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基于胜任力导向和结果导向,建立综合性评价体系,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全方位反馈评价管理。文章结合国内外护理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考核的现状,从考核目的、内容、方式、评价主体、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综述与分析,为我国加强护理学本科教育,完善护理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评价体系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正>准确的血红蛋白测试结果,对于各类贫血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贫血患者的疗效评估等都具有决定性意义,而恶性肿瘤晚期患者往往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尤其是晚期处于恶病质状态时,经常需要输血以维持生命,为监控患者的营养状态及是否有潜在的内出血发生,操作人员必须保障血红蛋白测试结果的准确可靠。BC-539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有全血模式和预稀释模式2种测量模式,给用户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尤其是预稀释模式,更是有利于特殊患者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整体理论、吊床理论及肛提肌维持盆底器官的重要性等多种观点的提出,盆底器官脱垂(POP)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化,因此获得POP的完整信息,应结合临床检查及辅助检查手段,在辅助检查手段中应用最广泛、最有优势的影像学技术。多种影像学技术应用于盆底,包括静态及动态盆底影像学技术,帮助临床医师全面了解POP的发病机制、诊断并建立盆底治疗方案及完善的术后随访体系。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真菌感染已成为临床上一类重要的疾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其中,假丝酵母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真菌病原体,由假丝酵母引起的深部器官感染致死率高达45%。快速精准的诊断真菌感染类型,将有利于降低假丝酵母感染的病死率。利用影像学手段快速诊断真菌感染类型,将为假丝酵母感染的治疗提供重要参考,有利于早确诊早治疗,降低病死率。本文将对近年来国内外在假丝酵母的深部器官感染的流行病学、生物学特征及影像学诊断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的综述,综合临床与基础研究的最新进展,为国内同行进行相关研究和医院内真菌感染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