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密固达辅助治疗老年OVCF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其骨转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本院进行PKP治疗的老年OVCF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给予钙尔奇、维生素D治疗,试验组3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密固达治疗,观察两组患者VAS评分、骨转换指标BALP、BGP、β-crosslaps、(25-OH)D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药品不良反应率(9.67%)低于对照组(12.90%),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固达辅助治疗老年OVCF患者能减轻患者疼痛感受,改善患者骨转换水平,用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低剂量CT(low-dose CT,LDCT)在孤立性亚实性肺腺癌结节影像分期中的价值。方法:搜集LDCT筛查发现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亚实性肺腺癌结节53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55岁。采用Kappa检验回顾性分析影像与病理分期的一致性,以及不同胸部影像科医师之间影像分期的一致性。结果:LDCT对亚实性肺腺癌结节影像T和N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88.7%(47/53)和94.3%(50/53)。影像与病理分期及不同胸部影像科医师之间影像分期的一致性良好(Kappa=0.803,0.733;P0.05)。结论:亚实性肺腺癌结节多为早期肺癌,淋巴结或远处转移发生率低, LDCT适用于其术前影像分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孤立性蝶窦炎的CT临床征象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2006年6月诊治的18例孤立性蝶窦炎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全部患者均行蝶窦冠状位及水平位薄层CT扫描.结果 本组中17例以头痛为主诉就诊.18例中,蝶窦气化分型为鞍前型7例(7/18,38.9%),鞍后型6例(6/18,33.3%),甲介型5例(5/18,27.8%).12例蝶窦有中隔,其中1个中隔6例,2个中隔4例,2个以上中隔者2例;6例蝶窦为单房.CT表现为蝶窦腔的部分或全部混浊变暗,蝶窦内密度增高.11例行鼻内窥镜蝶窦开放冲洗术,7例行抗感染治疗,均治愈.结论 CT可提供蝶窦解剖的细节和病变的范围,对鼻内窥镜手术有指导意义.CT可作为诊断孤立性蝶窦炎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杨烈  林清池  陈丽君  隋桐  段少银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4):3317-3319,3457
目的 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CTA)的应用范围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84例确诊为血管疾病的CTA资料,包括头颈血管组141例和躯干四肢血管组143例.扫描层厚为0.625 ~3.0 mm、螺距1.0~1.5,造影剂总量1.5 ~2.0 ml/kg.成像方法包括容积重建法(VR)、多层面重建法(MPR)、曲面重建法(CPR)、表面遮盖法(SSD)、最大强度投影法(MIP)及仿真内窥镜(VE).诊断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或手术对比.结果 进行2期CT螺旋扫描,实现心脏及全身血管三维成像,图像质量符合诊断要求.本组CTA诊断血管性疾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7.28%、82.35%、96.48%.CTA显示动脉瘤瘤体大小与DSA基本一致(P>0.05),但较手术测量小(P<0.05).结论 三维CTA适用于心脏及全身血管检查,可弥补常规CT检查的不足,具有诊断准确率高、无创伤的特点和部分替代创伤性DSA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状腺髓样癌(MTC)CT影像表现与病理对照。方法选取经病理确诊的20例MTC患者(27枚病灶),均行增强CT检查,比较微小MTC(﹤1 cm)与非微小MTC(≥1 cm)的影像表现及病理特征。结果27枚病灶中,中上极25枚,形态不规则19枚,边界不清17枚,不均匀低密度24枚,钙化10枚,动脉期不均匀低强化24枚,27枚静脉期均为延迟低强化,13枚显示肿瘤血管和不完整包膜,6枚显示“盐和胡椒征”,19枚出现条索/间隔样强化。“盐和胡椒征”在微小MTC与非微小MT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结论MTC大部分位于甲状腺中上极,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增强扫描出现肿瘤血管、“盐和胡椒征”和条索/间隔样强化时应高度提示MTC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三维影像学探讨常人寰椎椎弓根钉内固定通道的解剖学基础。方法从本院PACS系统中随机选取60例头颈部CTA枕寰枢复合体无明确异常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三维CT成像。测量相关解剖学数据,以颈椎扩孔器横截面面积(3~5 mm2)为对照,归纳出3种椎弓根类型。结果 60例头颈部CTA三维图像显示寰椎及周围结构清楚,测量出寰椎椎动脉沟底部后弓外径高度男性(4.39±1.16)mm,女性(3.84±0.84)mm,小于常规螺钉直径(3.50 mm)占27.7%;在寰椎椎弓根通道分型中,Ⅰ型68侧,占56.67%,Ⅱ型25侧,占20.83%;Ⅲ型27侧,占22.50%;皮质骨面积比例随通道面积的减小而增大,在各型椎弓根通道都在80%以上。结论寰椎椎动脉沟底部后弓外径高度是制约寰椎椎弓根钉固定的重要因素,而寰椎椎弓根骨性通道的解剖结构特点则影响置钉技术的选择;设计出适应寰椎椎动脉沟底部后弓外径高度的螺钉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胎儿尾部退化综合征(CRS)产前超声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32胎CRS产前超声资料,观察其超声表现及伴发异常。结果 32胎中,7胎于妊娠早期(<孕14周)、25胎于妊娠中晚期(14~40周)检出;均表现为脊柱尾部发育不良伴不同程度椎体缺如,其中27胎(27/32,84.38%)骶尾椎受累,31胎(31/32,96.88%)合并其他系统异常。7胎于妊娠早期检出的CRS胎儿均合并其他系统异常,其中5胎肢体异常、4胎颈部透明层增厚。25胎于妊娠中晚期检出的CRS中,14胎(14/25,56.00%)合并肛门闭锁,12胎(12/25,48.00%)合并肾脏异常,8胎(8/25,32.00%)肢体受累;其中13胎可见脊髓末端,8胎脊髓拴系。随访中30例妊娠终止,1胎失访,1胎活产。结论 CRS产前超声表现具有特异性,且多合并其他系统畸形。  相似文献   
8.
背景:颈内动脉虹吸部走行弯曲、周围结构复杂,解剖学、影像学测量研究较多,并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但目前对颈内动脉虹吸部血流动力学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利用有限元分析技术,为相关动力学研究提供了基础。目的:明确颈内动脉虹吸部正常及狭窄血液动力学特点,探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因素。方法:利用64排螺旋CT扫描获得DICOM数据实现颈内动脉虹吸部有限元建模,分别在Mimics 10.01软件上进行三维模型的实体构建,用ANSYS 13.0 CFX软件模拟仿真人类颈内动脉虹吸部正常及狭窄后血流,观察正常血流及狭窄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分析其特点与差异。结果与结论:颈内动脉虹吸部正常血流在弯曲的虹吸部呈层流状态,但经过两个折角时血流发生旋动与湍流。血流经折角内弯区较快,外弯区较慢,速度越慢湍流越明显;折角处剪切力较小,同时折角外弯区剪切力较内弯区小。动脉狭窄后血流经狭窄区速度加快,狭窄下游形成湍流及低剪切力区;随狭窄程度增大,湍流、低剪切力区域扩大,中央性狭窄比偏心性狭窄影响大。结果证实,颈内动脉虹吸部弯曲、管腔狭窄直接影响湍流及低剪切力区形成,以外弯区及中央性狭窄影响明显。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寰枢关节区骨血管分解、融合、透亮及伪彩三维成像(SFOF-VR)的技术方法,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 从头颈部三维CT血管成像检查者中选择35例,其中包括未见异常(6例)、变异及病变者(29例)的影像资料.利用其原始资料,首先进行常规VR成像,然后进行SFOF-VR成像.比较SFOF-VR、VR三维图像的特点,显示解剖结构及诊断其变异或病变情况,并进行x2精确概率法统计学分析.结果 35例研究对象包括6例未发现异常,16例寰椎或椎动脉变异,6例椎动脉病变,7例寰枢关节骨折或脱位,均获得满意的SFOF-VR图像.SFOF-VR图像实现单独或联合显示寰椎、枢椎、椎动脉等结构,并任意切割、伪彩及三维解剖测量,较VR图像清楚、直观,显示解剖、变异及病变全面、准确.35例SFOF-VR图像显示空间结构、遮挡结构、空间测量、变异和病变及图像边缘分级优、良、一般、差分别为25、7、3、0,31、3、1、0,26、3、6、0,23、7、5、0,0、10、20、5例;VR图像相应分别为2、5、24、4,0、2、8、25,0、7、25、3,5、6、23、1,29、4、2、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依次分别为40.259、61.444、42.245、24.220、51.299,P值均<0.01).结论 SFOF-VR三维成像是一种新的图像处理技术,能很好显示寰枢关节区骨、血管结构并为影像诊断、外科手术提供解剖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左前降支心肌桥(LAD-MB)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冠状动脉CTA资料823例,其中LAD-MB完全包绕型199例(A组)、不全包绕型55例(B组),无MB者569例(C组).利用容积再现(VR)、曲面重组(CPR)、多平面重组(MPR)等三维技术显示LAD-MB,统计冠状动脉硬化斑块发生率,观察LAD斑块特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x2检验.结果 LAD-MB 254例,发现MB 269处,近、中、远段分别为3(1.1%)、246(91.5%)、20(7.4%)处.A、B、C组中LAD、PDA、LCX粥样硬化发生率分别为51.8%、47.3%、47.5%;32.2%、25.5%、28.1%;29.6%、20%、20.9%;A组、B组在LAD-MB近侧段、MB段、MB远侧段的硬化发生率分别为51.8%、0.5%、4.5%;47.3%、0%、1.8%;组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无差异(P>0.05).A、B、C组LAD近段、中段、远段硬化发生率分别为44.7%、19.1%、2.5%;36.4%、20%、1.8%;40.2%、26.7%、0.5%;A+B组与C组比较,近段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中段、远段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LAD-MB的存在不影响冠状动脉各支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其LAD斑块分布MB近侧段多于MB段及MB远侧段.与对照组比较,斑块发生率LAD中段低、而远段高,后者可能导致左心室心尖及下壁的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