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0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35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0篇
口腔科学   25篇
临床医学   82篇
内科学   70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59篇
综合类   164篇
预防医学   78篇
眼科学   35篇
药学   81篇
  5篇
中国医学   96篇
肿瘤学   4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对昆明市城区连续三年3~6岁学龄前儿童体质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寻找学龄前儿童体质发展中的不平衡点,为制定体格锻炼、全面提高学龄前儿童身体素质的相关措施提供建议。 方法 选取2017-2019年连续进行体质测定的昆明市城区幼儿园38所,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相关指标包括:身高、体重、10米折返跑、立定跳远、网球掷远、双脚连续跳、坐位体前屈、走平衡木8个体质项目,以及年龄别身高、年龄别体重、身高别体重3个生长发育评价结果。 结果 2019年体质测定的优秀率从2018年的32.5%提高到35.7%(χ2=62.512,P<0.05)。坐位体前屈0分值比率从2018年的1.7%上升到2019年的3%;除10米折返跑外,其余五个项目5分值比率2019年较2018年上升了1.8%~8.8%。与正常儿童6个项目相比,身高低常儿童平均分低1.855分(t=-16.416,P<0.05),体重低常儿童平均分低1.856分(t=-17.346,P<0.05);体重超常儿童平均分低0.277分(t=-2.798,P<0.05),消瘦儿童平均分低0.917分(t=-6.073,P<0.05),肥胖儿童平均分低0.571分(t=-5.490,P<0.05);身高超常儿童平均分高0.812分(t=7.123,P<0.05),且这生长发育异常的儿童在6个体质项目表现中,大部分项目的低分(0~2分)比率高于正常儿童。 结论 重视儿童柔韧性、平衡性锻炼,加强对家长的健康教育及认识的提高,做好儿童健康管理,做到早期预防及治疗生长发育相关疾病,才能持续促进体质健康发展,保障儿童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云南省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流行特征,建立灰色GM(1,1)模型,预测云南省布病病情。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云南省统计局2008-2018年云南省布病疫情数据和人口资料,分析布病流行病学特征(包括时间、地区、人群分布),并以灰色GM(1,1)模型进行建模,预测2019、2020年云南省布病发病率。结果2008-2018年云南省共报告布病病例1216例,年均发病率为0.2374/10万,呈逐年递增趋势(χ2趋势=843.34,P<0.01)。病例报告主要集中在3-9月份,占总病例数的69.41%(844/1216)。病例报告数居前5位的州市分别为红河州(289例)、曲靖市(264例)、昆明市(258例)、大理州(160例)、玉溪市(134例),占总病例数的90.87%(1105/1216)。职业以农民为主,占79.03%(961/1216)。建立灰色GM(1,1)模型预测2019、2020年云南省布病发病率分别为0.4876/10万和0.4817/10万。结论云南省布病发病较以往上升,应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进行针对性防控,并对预测结果进行前瞻性评价,逐步完善云南省布病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云南省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尿病肾病(DN)发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防治DN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以云南省社区T2DM患者(年龄≥18岁,且均在云南省居住≥1年)为调查对象,于2019年1—3月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测,统计DN发病情况。采用χ2检验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DN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5 122例T2DM患者,男性2 317例(45.24%),女性2 805例(54.76%);平均年龄(56.28±19.03)岁,以45~59岁为主,共2 649例(51.72%);婚姻状况以在婚为主,共3 834例(74.85%);居住在城市2 190例(42.76%),农村2 932例(57.24%);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共2 051例(40.04%)。DN发病1 462例,发病率为28.54%。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60~90岁(OR=1.994,95%CI:1.409~2.821)、T2DM病程11~15年(OR=1.530,95%CI:1.207~1.939)、吸烟(OR=1.441,95%CI:1.203~1.726)、肉类摄入频次>1次/周(OR=1.347,95%CI:1.134~1.599)、肥胖(OR=1.678,95%CI:1.338~2.104)、高血压(OR=2.086,95%CI:1.367~3.182)、总胆固醇(TC)升高(OR=2.070,95%CI:1.842~2.327)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OR=1.799,95%CI:1.550~2.089)是云南省T2DM患者DN发病的危险因素,而参加体育锻炼(OR=0.613,95%CI:0.426~0.883)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OR=0.573,95%CI:0.413~0.794)是T2DM患者DN发病的保护因素。结论 云南省T2DM患者DN发病率较高,年龄较大、T2DM病程较长、吸烟、肉类摄入频次、参加体育锻炼、高血压、HbA1c是否达标及BMI、TC、HDL-C是该地区T2DM患者DN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疫苗在对抗传染性疾病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特别是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期间,疫苗的广泛使用显著降低了感染率与死亡率。然而,由于个体之间的免疫应答差异,不能使所有人都能获得好的疫苗保护。精准疫苗学理念的引入,正引领疫苗应用与研发向个性化、精确化的方向转型。本文系统性地梳理和阐述了精准疫苗学研究的进展,介绍其在全球公共卫生及个体健康保护领域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ObjectiveAlthough there have been improvements in targeted therapy and immunotherapy, the majority of lung adenocarcinoma (LUAD) patients still lack effective therapies. Consequently, it is urgent to screen for new diagnosis biomarkers and pharmacological targets. Junctional adhesion molecule-like protein (JAML) was considered to be an oncogenic protein and may be a novel therapeutic target in LUAD. Kaempferol is a natural flavonoid that exhibits antitumor activities in LUAD. However, the effect of kaempferol on JAML is still unknown.MethodsSmall interfering RNA was used to knockdown JAML expression. The cell viability was determined using the cell counting kit-8 assay. The proliferation of LUAD cells was evaluated using the 5-ethynyl-2′-deoxyuridine incorporation assay. The migration and invasion of LUAD cells were evaluated by transwell assays. Molecular mechanisms were explored by Western blotting.ResultsJAML knockdown suppressed proliferation, migration and invasion of LUAD cells, and JAML deficiency restrained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 via inactivating the 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rotein kinase B/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PI3K/AKT/mTOR) pathway. Using a PI3K activator (740Y-P), rescue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phenotypes to JAML knockdown in LUAD cells were dependent on the PI3K/AKT/mTOR pathway. Kaempferol also inhibited proliferation, migration and invasion of A549 and H1299 cells and partially suppressed EMT through the PI3K/AKT/mTOR pathway. Knockdown of JAML ameliorated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kaempferol on LUAD cells. Kaempferol exerted anticancer effects by targeting JAML.ConclusionJAML is a novel target for kaempferol against LUAD cells.Please cite this article as: Wu Q, Wang YB, Che XW, Wang H, Wang W. Junctional adhesion molecule-like protein as a novel target for kaempferol to ameliorate lung adenocarcinoma. J Integr Med. 2023; 21(3): 268–276.  相似文献   
6.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7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直肠给药优于口服治疗.方法应用中药直肠滴入给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以口服治疗组为对照,临床观察126例,治疗组78例.结果治愈33例,显效38例,无效、复发7例,总有效率91.03%.结论中药直肠滴入治疗痛经,疗效明显优于口服治疗(P<0.05).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脂质体介导的反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寡核苷酸基因转染对血管紧张素Ⅱ促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反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寡核苷酸脂质体复合物转染Sprague—Dawley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通过RT—PCR、Western—Bloting分别检测转染后EGFR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用^3H—Tdr掺入率实验检测经反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寡核苷酸转染再用血管紧张素Ⅱ刺激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反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寡核苷酸转染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后,EGFRmRNA及蛋白的表达较正义组及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用血管紧张素Ⅱ刺激后,反义组细胞的^3H—Tdr掺入较正义组及对照组明显降低,经方差分析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脂质体介导的反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寡核苷酸转染减弱了血管紧张素Ⅱ的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效应,证明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血管紧张素Ⅱ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常情况下角膜基质细胞处于静止状态,受损伤时易发生表型及生理功能的改变,转换为成纤维细胞或肌成纤维细胞。不同的损伤因子影响角膜细胞的应答反应,决定角膜组织是完全修复还是形成瘢痕组织。角膜基质细胞合成分泌多种细胞外基质,活化的角膜基质细胞利于角膜损伤修复,角膜肌成纤维细胞可致角膜表面混浊,损伤、细菌或病毒感染等因素导致角膜受损后修复产生瘢痕,富血小板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等生化因子在表型转换、瘢痕组织的临床治疗和预防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国际眼科纵览, 2018,  42:   194-198)  相似文献   
9.
自拟通芪汤治疗原发性支气管肺癌10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拟方通芪汤治疗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9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4例,给予口服通芪汤治疗,对照组65例,给予口服消癌平片治疗,连服3个月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瘤体缓解率75.96%,临床症状改善率85.58%,对照组治疗后,瘤体缓解率66.15%,临床症状改善率75.3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自拟方通芪汤疗效显著,且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非编码 RNA 调控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为生物学研究及临床治疗 OA 提供参考。方法广泛查阅近年国内外有关非编码 RNA 调控 OA 病理过程的相关研究报道,并进行总结。结果根据 RNA 长度可将非编码 RNA 分为 3 类。相关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以及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大量与 OA 发病过程相关的非编码 RNA,并经 RT-PCR 验证此类非编码 RNA 多参与了 OA 的调控;通过对 OA 中表达最显著的非编码 RNA 进行基因敲减及过表达,明确了其调控 OA 的作用靶点;以及了解了非编码 RNA 间以及非编码 RNA 与编码 RNA 间存在复杂的基因共表达网络拓扑结构,为明确基因间结构及功能的相互作用、寻求 OA 治疗靶点提供线索。结论目前对于非编码 RNA 调控 OA 病理过程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已有初步研究,但每个非编码 RNA 发挥调控作用的关键结构或序列,以及其效应复合结构的组建及相互作用机制仍未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