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目的探究5A健康咨询联合心理疏导工作对骨科患者的影响及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骨科患者146例,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科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5A护理干预联合心理疏导。对比两组患者在临床上压疮、畸形愈合、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情况,对治疗依从性分析探究。结果通过对比分析,观察组住院期间基本指标和政策与对照组存在差异,观察组在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治疗依从性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当前阶段针对骨科患者来说,并发症发生概率较高,要想降低骨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就需要从护理方式干预,当前5A护理干预方式结合心理护理干预方式能够有效地提升护理效果,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将65例(86个病变颈椎间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23例(31个病变颈椎间盘)行Bryan颈椎间盘置换术(下称Bryan组);42例(55个病变颈椎间盘)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下称ACDF组).ACDF组采用常规颈椎手术后护理,Bryan组采用改进型术前体位、肢体和气管推移训练及术后体位护理和功能锻炼.结果 Bryan组的住院时间、术后颈部外固定时间以及术后恢复工作时间显著短于ACDF组(均P<0.01);术后24个月,Bryan组JOA评分与ACD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Bryan组的屈曲与后伸活动范围明显增大,与ACDF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近期疗效良好,患者恢复时间短,术后护理简便,观察周期短;但对围术期护理计划制定以及患者配合度要求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跨学科健康教育模式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将入住我院关节外科中心,符合标准的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186例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95例,2015年1月-5月收治,采用常规单一的健康教育方法;干预组91例,2015年6月-10月收治,采用跨学科健康教育模式,包括健康教育前对患者基本情况、感觉、认知、社会因素、学习准备情况进行评估,并制定患者教育的目标及内容,根据评估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对患者进行教育,后期还对患者健康教育接受效果情况进行反馈。结果 干预组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术后1个月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跨学科健康教育模式提高健康教育的效能,并使之规范化,改善患者了对疾病及健康状况的认知水平,促进身心的愈复。  相似文献   
4.
吴明珑  李枫  阮娜 《骨科》2017,8(4):317-320
目的 探讨跨学科健康教育模式在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中的效果.方法 将我科收治的符合标准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86例病人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分组:2015年1~5月入院的95例病人纳入常规组,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方法进行护理;2015年6~10月入院的91例病人纳入跨学科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用跨学科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护理,建立跨学科小组,进行全面评估,并制定病人教育的目标及内容,根据评估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对病人进行教育,后期根据病人健康教育接受效果情况进行反馈.评价病人的满意度,并比较病人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术后髋关节恢复情况.结果 跨学科组比常规组的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降低、病人满意度提高,且术后1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跨学科健康教育模式能规范并提高病人健康教育的状况,改善了病人对疾病及健康状况的认知水平,促进了病人的身心康复.  相似文献   
5.
闵甜甜  阮娜  徐勇 《骨科》2020,11(1):78-81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脊柱侧弯三维矫形术中的护理应用,总结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应用于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选取我科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脊柱侧弯三维矫形术中应用体感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MEP)和自由肌电图(FEMG)的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的5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围手术期结合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制定详细的护理方案,观察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不良事件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50例病人术中发生电灼伤和Ⅱ期压力性损伤各1例,术后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均治愈。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异常电位报警4例,其中3例矫形过程中双下肢SEP下降50%~70%,及时提醒术者后暂停手术,改变手术方案,待SEP稍恢复后继续手术,术后神经功能基本恢复正常;1例SEP波幅下降70%~90%,潜伏期延长50%,MEP波形消失。预警后采取紧急处理,未见明显好转,术后病人脐平面以下感觉、运动消失,采取高压氧疗和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下肢肌力未见明显变化,现仍处于恢复期。结论术中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的应用能有效地预防脊柱侧弯三维矫形手术的并发症。在应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同时,更需要整个医护团队科学的配合。  相似文献   
6.
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康复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2月~2007年1月本科收治的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98例(98髋),男56例,女42例;年龄平均(52.0&#177;0.5)岁;病程1d~6年;手术病种有股骨颈新鲜骨折45例,陈旧骨折14例,股骨无菌性坏死31例,髋关节炎4例,扁平髋1例,股骨大转子肿瘤1例;术前Hamis评分255分。98例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对照组术后均按骨外科常规护理实施。实验组术前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系统康复训练:①术前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疾病的卫生知识宣教。术后第1天患者平卧,患髋外展20~30。,踝关节中立位,被动活动膝、踝关节;进行腿部肌肉的等长收缩,5~10min,2次/d;  相似文献   
7.
阮娜  吴明珑  刘洪娟 《骨科》2016,7(4):278-281
目的:下肢骨牵引是骨科常用的治疗手段,骨牵引治疗情况是骨科评价骨科专科护理质量指标之一。本研究通过对持续质量改进,为降低下肢骨折患者骨牵引无效率和提升专科护理品质提供依据。方法将下肢骨折骨牵引患者42例(304人次)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20例(146人次),2014年6~7月收治]和研究组[22例(158人次),2014年10~11月收治]。利用自制下肢骨牵引查检表对对照组患者下肢骨牵引情况进行调查,通过柏拉图分析法确定下肢骨牵引无效的主要类型,利用鱼骨图对其原因进行分析。针对分析结果进行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并对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研究组患者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对照组的下肢骨牵引无效率为24.66%,研究组为8.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骨折骨牵引患者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地降低骨牵引无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MRI融合导航技术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在食管胃底静脉栓塞的技术优势。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在珠海市人民医院治疗的6例需行TIPS手术患者。术前行肝脏容积加速采集成像(LAVA)序列腹部MRI增强扫描,将MRI增强图像与术中DSA图像匹配并2次校准后的融合图像叠加至术中透视影像,作为由肝静脉至门静脉穿刺的路径指引,同时在MRI融合导航下不使用对比剂完成胃底静脉插管,根据静脉曲张情况行栓塞治疗。结果 6例导引手术全部成功,技术成功率100%。2例采用气管插管麻醉,4例局部麻醉。术中肝静脉和门静脉穿刺为(2.5±1.7)次,穿刺时间(开始穿刺至导丝通过)为(211.7±180.6)s,手术时长为(117.5±53.5)min,X射线累积剂量为(1 010.3±833.8)mGy,对比剂使用量为(122.5±25.9)m L,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MRI融合导航技术辅助TIPS手术安全可行,融合导航下可快速完成食管胃底静脉插管,技术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谈晶  阮娜  杜杏利 《中国康复》2012,27(4):265-265
2000年1月~2010年9月我院治疗股骨近端骨肿瘤患者40例,均经CT、MRI检查确诊,随机分为2组各20例。①观察组,男12例,女8例,年龄13~65岁;病程3~485d;左侧15例,右侧5例。②对照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16~62岁;病程10~405d;左侧12例,右侧8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1]。观察组进行系统的康复护理:①术前护理:医护人员术前充分介绍手术方法,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0.
骆玉蓉  阮娜 《骨科》2015,6(3):162-164
目的 探讨小夹板外固定治疗下肢胫腓骨骨折的全程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 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对我院67例采用小夹板外固定治疗下肢胫腓骨骨折的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编号,根据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全程综合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在骨折愈合情况和住院期间VAS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虽然观察组的各项并发症例数均低于对照组,但仅有压疮一项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程综合护理能够有效促进患者骨折愈合,缓解患者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