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探讨和胃接骨胶囊对实验性大鼠骨折愈合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表达的影响,取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麝香接骨丹组、和胃接骨胶囊组。徒手造成大鼠下肢胫腓骨标准骨折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于1、2、4、6周每组断颈法处死5只大鼠,取骨痂组织制成病理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进行染色,并用图像分析系统对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各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含量的总体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骨形态发生蛋白-2表达的高峰都出现在骨折后第2周,但和胃接骨胶囊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阳性产物含量优于同期其他两组(P〈0.05)。表明和胃接骨胶囊能诱导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合成,可能是其促进骨折愈合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2.
乙酸钙-鲍氏不动杆菌临床分离与耐药性的7年监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1998~2004年乙酸钙-鲍氏不动杆菌在临床标本中的分离情况及其耐药趋势,为临床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回顾分析1998~2004年间所有标本中乙酸钙-鲍氏不动杆菌的分离率,菌株在标本和病区的分布以及对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乙酸钙-鲍氏不动杆菌的分离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从1998年的0.18%增至2004年的1.48%;其在呼吸道标本的分离率最高(70.58%),其次是尿液(9.42%)、血液(4.63%);病区分布以重症监护室最高(47.28%),乙酸钙-鲍氏不动杆菌对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1998年仅有氨曲南>50%,而到2004年仅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50%,其他13种均>50%;其耐药率均呈递增的趋势,耐药性增幅列前3位分别为:头孢他啶11.1%~88.9%、亚胺培南0~64.8%、复方新诺明0~64.0%。结论乙酸钙-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离率在增加,其对多数抗菌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且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对亚胺培南耐药率的快速增长,应引起临床抗感染治疗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Ⅱ、Ⅲ型Pilon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21例Ruedi-Allgower分型的Ⅱ、Ⅲ型Pilon骨折,采用有限开放复位有限内固定或结合外固定方法治疗,术后功能锻炼,并进行疗效评定.随访11~26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21例中,优11例,良7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5.7%.结论:采用有限开放复位有限内固定或结合外固定是治疗Ⅱ、Ⅲ型Pilon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1999~2003年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分离情况及耐药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从1999年到2003年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在临床标本中的分离情况及其耐药趋势,为临床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回顾分析1999~2003年间所有标本中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分离率,在标本和病区的分布构成情况以及对2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分离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从1999年的0·29%增至2003年的1·67%;其在呼吸道标本(痰液 咽拭子)的分离率最高(63·27%),其次是尿液(19·39%),血液(12·65%);病区分布以重症监护室最高(13·88%),其次是普外科(12·86%),所有内科病区(不含ICU)占56·94%;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13种抗菌药的耐药率大于50%,仅对其中8种的耐药率每年均低于50%,但也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分别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35%~48·98%,头孢他啶4·08%~47·75%,头孢吡肟3·00%~24·49%,头孢替坦6·00%~28·57%,替卡西林13·33%~36·73%,左氟沙星25·76%~49·00%,环丙沙星10·61%~43·67%,复方新诺明20·00%~42·42%。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分离率在增加,其对多数抗菌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即使对相对敏感的药物也呈逐年增高的趋势,所以感染的治疗应当依据抗菌药物的体外敏感试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2003年至2007年大肠埃希菌在临床标本中的分离情况及其耐药趋势,为临床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回顾分析2003-2007年间所有标本中大肠埃希菌的分离率,标本和病区的分布构成情况以及对1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五年间大肠埃希菌的总分离率变化不明显,但其阳性分离率呈上升趋势。从2003年的5.02%增至2007年的6.26%;其在泌尿生殖道标本(尿液标本和尿道分泌物标本)的分离率最高(50.5%),其次是呼吸道标本(36.66%);病区分布以重症监护室最高(20.7%),其次是普外科(18.3%).所有内科病区(不合ICU)占46.6%;大肠埃希菌对12种抗菌药的耐药率大于50%,仅对其中5种的耐药率每年均低于50%。结论大肠埃希菌的临床总分离率没有明显变化,但阳性分离率有呈上升趋势,其对多数抗菌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所以感染的治疗应当依据抗菌药物的体外敏感试验。  相似文献   
6.
肺炎克雷伯菌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也是ESBLs最主要的携带菌之一.ESBLs检出率正在逐年上升,但各个国家的检出率不同.在肺炎克雷伯菌中ESBLs检出率为0~50%,多数国家平均在15%左右[1],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分离率低于10%,但是在国内耐药率较高,约在15%~50%之间,而且近年来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2].了解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分离及耐药情况的变迁,对减少ESBLs的产生及指导临床用药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溶血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特别是红霉素对克林霉素的诱导耐药作用,作收集各类标本分离的114株溶血葡萄球菌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基于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快速检测假丝酵母菌临床菌株药物敏感性或耐药性的方法。方法以碘化丙锭( PI)为荧光染料,采用白假丝酵母菌ATCC90029株确定流式药敏试验门设置及最佳实验条件。采用所建立的真菌流式药敏试验检测110株假丝酵母菌临床菌株对氟康唑和伏立康唑的敏感性或耐药性并经典的M27-A3常量稀释法进行比较。结果调整电压可将白假丝酵母菌ATCC90029株活菌与死菌在流式细胞仪SS/log( FL3)门中分为边界清晰的两群细胞,不同比例死菌与活菌混合液与流式药敏试验检测值之间有高度相关性(r=0.999)。流式药敏试验30 min内可出结果,其最适菌液浓度为1.0×106/ml、药物与真菌最适孵育时间为3 h、最佳染色方法及时间为脱氧胆酸钠预处理后PI染色5 min。流式药敏试验与M27-A3常量稀释法对110株假丝酵母菌临床菌株对氟康唑和伏立康唑敏感或耐药总符合率分别为98.2%和87.3%。结论较之经典的常量稀释法,流式药敏试验用于检测真菌对药物的敏感性或耐药性具有快速、准确、敏感等优点,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流式细胞术快速检测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敏感性试验(FCST)的方法.方法用FCST法对标准菌株在不同实验条件下检测以探讨最佳实验条件,对FCST法与NCCLS M27-A法进行对比,得出最低抑菌浓度(MIC)判断标准;同时对30株临床菌株进行FCST法双份平行检测并与M27-A进行比较.结果 流式细胞术快速检测不同比例死菌与活菌混合液检测值及设定值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99);MIC判断标准为死菌比率在连续系列管中高浓度管比低浓度管出现>50.0%的增长,并且保持稳定或连续增长,则可判定高浓度管药物浓度为该菌的MIC值;对30株临床分离菌株的检测发现,该法具有很好的重复性,与M27-A比较,两者一致率为93.3%,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有很好的相关性(r=0.822).结论 FCST具有快速、重复性好、易于判断MIC值、准确性高等优点,在临床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检测中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癌痛是癌症患者常见的症状。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癌症三阶梯镇痛治疗的主要方法是药物镇痛治疗。阿片类镇痛药是癌症疼痛治疗的主要药物。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奥施康定)自从1995年在美国注册上市后已在50多个国家广泛应用。为确定奥施康定治疗癌痛的效果,我们对59例中重度癌痛患者口服奥施康定的止痛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了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