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3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4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评价五种不同介入性心导管堵闭术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应用价值。方法  1989年 3月 - 1999年 12月 ,354例PDA患儿分别用五种不同介入堵闭术进行治疗 ,男 135例 ,女 2 19例 ,年龄 0 4 - 15(3 2± 0 8)岁 ,体重 4 8- 4 9(2 0 6± 3 2 )Kg ,Qp Qs为 1 2 - 4 4 (2 2± 0 5)。其中Porstmann海绵法 2 5例 ,Rashkind双面伞器法 78例 ,Sideris纽扣式补片法 4 3例 ,Cook及PFM弹簧圈器法 6 9例 ,Amplatzer蘑菇伞器法139例。单纯PDA351例 ,其中 3例为PDA结扎后残余分流 ;2例合并轻度主动脉狭窄 ,1例合并轻度肺动脉瓣狭窄。所有PDA患儿术后 1天 ,1个月 ,3个月 ,6个月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随诊。结果 总成功率 98 6 % (351 354) ,其中Porstmann法 92 % (2 3 2 5) ,Rashkind法 98 7% (71 78) ,Sideris法 10 0 % (43 4 3) ,Coil法 10 0 % (6 9 6 9) ,Amplatzer法 10 0 % (139 139)。具体见表。五种方法残余分流分别是 :Porstmann法无残余分流 ;Rashkind法 17 9% (2 4小时 ) ,7 7% (6个月 ) ;Sideris法 18 6 % (2 4小时 ) ,15% (6个月 ) ;Coil法 5 8% (2 4小时 ) ,2 8% (6个月 ) ;Amplatzer法 8 6 % (2 4小时 ) ,1 4 % (6个月 )。五种方法的X线透视时间分别是 :Porstmann法 54 0± 13 0分钟 ,Rash  相似文献   
2.
1986年1月至1997年2月,开展小儿各种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导管介入性治疗共计287例,年龄7天至15岁,其中瓣膜成形术153例,封堵术129例,造口术4例,支架成形术1例,总成功率98.6%。导管介入性治疗小儿先心病非开胸,疗效确切、安全、恢复快,并发症少,尤其以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及动脉导管未闭堵闭术最为成熟,但器械材料需国产化,有些放置技术还要改进,使本方法具有更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四种不同的介入治疗方法堵闭动脉导管共127例,成功率海绵塞法为92%(23/25例),双面伞器法为98.6%(66/67例),钮扣式补片法为100%(26/26例),弹簧圈器法为100%(9/9例)。海绵塞法和弹簧圈器无残余分流;术后6个月双面伞器法残余分流为7%(5/67例),钮扣式补片法为15%(4/26例)。钮扣式补片法和弹簧圈器法无并发症,海绵塞法为24%(6/25例),双面伞器法为4%(3/67例)。我们认为,钮扣式补片法及弹簧圈器法在小儿动脉导管未闭的介入治疗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Inoue球囊瓣膜成形术治疗儿童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2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病例经皮穿刺Inoue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的体会。方法患儿22例。男10例,女12例。年龄9.5~14.0(11.2±2.6)岁,先行右室造影及右心导管检查,测量压力及肺动脉瓣环直径,应用Inoue环形导丝建立钢丝轨道,使导丝前端在肺动脉形成自然圆圈状以固定轨道钢丝。选用最大径较肺动脉瓣环直径大20%~40%Inoue球囊进行扩张。结果本组22例均扩张成功。5例术后出现反应性右室流出道狭窄,经药物治疗后好转。1例出现三尖瓣乳头肌断裂,经外科治疗痊愈。结论对于较大儿童应用Inoue球囊进行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效果良好,但应严格掌握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导管封堵动脉导管未闭(PDA)介入治疗后残余分流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自1997年3月至2001年8月16例PDA介入治疗后残余分流的患者,其中男4例,女12例,平均年龄5.9±2.4岁(2~9岁),平均体重17.7±5.4kg(9~28kg),应用不同介入方法经动脉或静脉途径封堵残余分流,首次介入治疗与再次介入治疗的时间间隔平均为1.5±1.1年(1天~3.5年)。结果残余分流直径平均为2.7±0.9mm(1.2~5.0mm)。15例成功完成残余分流封堵术,1例失败,技术成功率为94%(15/16)。单纯应用Cook可控弹簧圈9例(其中双弹簧圈2例),Rashkind双面伞2例,Sidris纽扣式补片1例,Amplatzer蘑菇伞2例,同时应用Cook可控弹簧圈和Sidris纽扣式补片1例。封堵术后即刻造影,3例仍有少量残余分流,完全闭合率为80%(12/15)。平均手术时间为75.0±22.8min(45~120min),平均X线透视时间为10.4±3.9min(5~20min)。股动脉并发症1例,其余无并发症出现。封堵术后24h复查超声心动图,所有残余分流均完全闭合(100%),在平均2年随访中未出现残余分流再通、封堵器移位和左右肺动脉狭窄。结论经导管封堵PDA介入治疗后残余分流安全、疗效确切、创伤小,可作为外科手术治疗PDA介入治疗后残余分流的一种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探讨经导管纽扣式堵塞装置关闭小儿室间隔缺损的疗效。方法我科从1995年1月~1997年9月采用Sideris纽扣式补片关闭小儿室间隔缺损9例。结果堵闭成功8例,失败1例,经1月~2年随访,4例恢复良好,2例有轻或中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例残余分流2.smm,1例中度三尖瓣关闭不全。结论本方法关闭小儿室间隔缺损,从指征,堵塞装置及操作技术上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应用CPA-Ⅱ心血管功能仪(CPA-Ⅱ)测定儿童心功能的研究。将CPA-Ⅱ所测各项心功能值与二维多普勒彩色血流显像(2DCFI)及心导管检查所测心功能值进行比较,除左室舒张末压外,各项心功能值相关良好。说明CPA-Ⅱ所测值准确、可信;初步报道CPA-Ⅱ的临床应用情况,证明CPA-Ⅱ能反复、较全面监测儿童心力衰竭或休克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能及时指导抢救药物的选择及评价治疗效果,明显地提高了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太钢放射线防护监测结果分析.认为各项的监测结果均未超过国家标准.同时发现γ射线称量的平均剂量显著高了医用X线论断和γ射线测厚;放射同位素的源表面均值高于各类操作位的均值,且有显著差异,医用X线诊断机的透视剂量均值显著高于投照室门及铅玻璃的均值,故认为隔室操作仍是降低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经导管弹簧圈堵闭小儿动脉导管未闭 (PDA)结扎术后残余分流的应用价值。方法  10例小儿PDA结扎术后残余分流的病人 ,男 3例 ,女 7例 ,平均年龄6 6± 2 9岁 (2~ 11岁 ) ,平均体重 18 6± 5 9公斤 (10~ 30公斤 ) ,均应用Cook可控弹簧圈经动脉途径进行堵闭。结果 残余分流PDA最小直径平均为 1 75± 0 6 2mm (0 8~ 3 0mm) ,漏斗形 8例 ,管形 2例 ;10例均用单个Cook可控弹簧圈一次堵闭成功 ,术后即刻造影仅 1例极少量残余分流 ;平均手术时间为 47 0± 3 5分钟 (40~ 5 0分钟 ) ,平均X线透视时间为 6 1± 1 8分钟 (4~ 10分钟 ) ;平均 32 2月随访残余分流均完全堵闭 ,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经导管弹簧圈法是关闭小儿PDA结扎术后残余分流适宜 ,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扩张型心肌病(DCM)的预后和静脉用丙种球蛋白(Wm)治疗小儿DCM的疗效。方法对34例小儿DCM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按治疗方法分成常规应用洋地黄、利尿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的常规治疗组和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剂量WIG治疗的IVIG治疗组。采用SPSSl3.0软件包寿命表法和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和两种治疗方法疗效比较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常规治疗组16例:男10例,女6例,平均7.8岁(7月~14岁)。IVIG治疗组18例:男11例,女7例,平均7.5岁(9月一12岁)。本组DCM患者死亡8例(23.5%),确诊并治疗后5年生存率为48%,IVIG治疗组的5年生存率为64%。生存分析显示IVIG治疗组较对照组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和减少臆用血管活性药物及住院次数(P〈0.05)。结论小儿DCM预后不佳,应用大剂量IVIG治疗有助于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