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杰  刘遂心  沈玄霖   《中国医学工程》2006,14(2):117-119
目的观察代谢综合征(MS)患者胰岛素抵抗(IR)和游离脂肪酸(FFA)的变化及非诺贝特对其影响。方法入选30例MS患者,给予非诺贝特治疗12周,采用放射免疫法和酶比色法测定治疗前后空腹血清胰岛素和FFA水平及空腹血糖、血脂,计算IR指数。另选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MS患者HOMA—IRI和FFA较正常人明显升高(P分别〈0.01和〈0.05)。经非诺贝特干预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升高(P〈0.01),甘油三酯、IR指数、FFA均明显下降(P分别〈0.01,〈0.01及〈0.05)。结论非诺贝特能够明显降低MS患者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改善IR,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FFA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非诺贝特对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入选20例MS患者,每天口服非诺贝特胶囊200mg,干预12周,干预前后采用氧化酶法测定血糖,酶法测定血脂,放免法测定胰岛素,ELISA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18(IL-18).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MS组患者血清CRP(2.70±0.59 vs.1.26±0.23,P〈0.01)、TNF-α(17.34±4.46 vs.11.43±2.49,P〈0.01)及IL-18(308.61±52.53vs.230.60±29.15,P〈0.01)等炎症因子较健康组明显升高.干预后,CRP(2.70±0.59 vs.2.40±0.34,P〈0.01)、TNF-α(17.34±4.46 vs.13.74±3.09,P〈0.01)及IL-18(308.61±52.53 vs.291.19±30.54,P〈0.05)水平均显著下降.结论 非诺贝特能够显著降低MS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长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小鼠心功能及心肌热休克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运动对小鼠心肌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 16只昆明小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运动组。运动组小鼠给予中等强度跑步训练12周,对照组除不进行运动干预外,其余同运动组。运动干预前后,两组小鼠均采用心脏超声检测心脏结构和功能;运动干预后处死小鼠,取左室中部心肌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心肌细胞的结构,另取左室上部心肌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观察心肌热休克蛋白(HSPs)信使RNA(m RNA)的表达,并运用Image-pro plus v 6.0图像分析软件对HSPs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小鼠心脏超声显示,运动组小鼠心脏左室内径较对照组明显减小;心脏室间隔、左室后壁较对照组明显增厚;左室重量指数、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小鼠左心室游离壁光镜检查显示运动组小鼠心肌纤维排列有序,较对照组明显增粗,细胞体积明显增大,边缘变钝。RT-PCR结果显示运动组小鼠心肌HSP27、70、90和αβ-晶状体蛋白m 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长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引起小鼠心肌肥厚,心功能增加。其机理可能与上调小鼠心肌HSPs m 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主要观察MOTOmed智能训练系统对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肌痉挛的治疗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60例为脊髓损伤组,其中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龄35~62岁,平均年龄47.45岁。同时选取同年龄段的非截瘫肌电图受检者30例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30~68岁,平均年龄46.30岁。分别记录双下肢胫神经的F波的最小潜伏期、最大潜伏期和F波的出现率,计算F波的时间离散度(即F波的最小潜伏期与F波的最大潜伏期的差值)及F波的平均出现率,比较F波的时间离散度及F波的平均出现率在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及非截瘫患者之间的差异。将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MOTOmed组(MOTOmed+常规康复训练)30例和常规治疗组(常规康复训练)30例,进行了MOTOmed智能训练治疗的临床对比分析。结果脊髓损伤患者F波的时间离散度值比正常对照者高,分别为(9.0±1.8)ms vs(5.5±1.0)ms(P0.01)。脊髓损伤患者F波的平均出现率比正常对照者低[(84.5±6.2)%vs(89.5±5.7)%;P0.01]。脊髓损伤MOTOmed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OTOmed组F波的时间离散度值比常规治疗组低[(8.9±2.1)ms vs(10.4±2.2)ms;P0.01]。MOTOmed组F波的平均出现率比常规治疗组高[(84.2±7.1)%vs(80.4±6.8)%;P0.05]。结论 MOTOmed智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下肢痉挛的临床对比研究发现,采用智能训练的患者疗效明显好于常规治疗的患者,提示MOTOmed智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下肢痉挛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代谢综合征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1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病学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好发于现代文明社会,美国成年人中大约24%的人患有MS,年龄大于50岁的人患病率为44%左右。我国成年人随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大约1/6的人群患有MS,其中超重及肥胖者MS的患病率分别为21.6%及29.6%。若按此推算,中国至少有1亿以上MS患者。  相似文献   
6.
背景:脑损伤和脑卒中存活者有相当部分遗留有足下垂内翻畸形,需要借助于踝足矫形器进行治疗。 目的:探讨早期使用前置式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及优势。 方法:回顾分析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2008年6月至2009年10月治疗的5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佩戴前置式踝足矫形器为前置组28例和佩戴后置式踝足矫形器为后置组26例。所有患者进行10 m最大步行速度测试,每天观察两组患者步行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在观察期间,无退出及死亡,前置式踝足矫形器组日常生活能力的Barthel指数评分(60.0±12.9)明显高于后置踝足矫形器组日常生活能力的Barthel指数评分(59.1±10.9),但两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 > 0.05),在10 m最大步行速度测试中,前置式踝足矫形器组步行速度(39.6±11.6) m/min较后置踝足矫形器组步行速度(33.0±12.4) m/min明显加快(P < 0.05)。说明前置式踝足矫形器更合适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改善步行速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家庭功能缺陷埘脯瘫患儿父母以及家属牛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脑瘫患儿父母(观察组)72例及健康儿童家庭父母(对照组)75例进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及臼编影响生活质鼍丰曼因素调查,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GQOLI-74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0.01)。各分条H中对患儿父母牛活质量影响较大的因素依次为:担心疾病治疗前景、社会歧视、经济负担、名誉受损等。结论:脑瘫患儿家庭存在较为严重的社会与家庭功能缺陷,影响患儿父母的牛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治疗脊柱融合术后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腰椎融合术后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循序进行直腿抬高及仰俯卧位背伸肌锻炼,对照组仅行仰卧位背伸肌锻炼,比较两组VAS评分及腰背痛JOA评分。结果:治疗组术后半年及1年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1年腰背痛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术后未见螺钉松动、断棒、断钉等并发症。结论:运动疗法能明显减少脊柱融合术后腰椎退行性病变术后腰背痛,是有效的系统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不同TOAST分型急性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TOAST分型急性脑梗死患者之间危险因素的差别。方法按照TOAST分型标准选取37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患者134例,心源性脑栓塞型(CE)患者102例,小血管病变型患者(SAA)137例。所有患者测定血压和血脂水平,同时采用超声检测颈动脉斑块,以最厚处内-中膜厚度(IMT)≥1.2mm为阳性。结果SAA组患者静息血压较LAA组和CE组高(P〈0.05);SAA组患者的TCH和TG浓度较LAA组和CE组高(P〈0.05);SAA组患者的LDL浓度较CE组高(P〈0.05);LAA组患者的HDL和ApoA浓度较CE组和SAA组低(P〈0.05)。三组之间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无显著差异。结论不同TOAST分型急性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存在一定的差异。SAA型患者静息血压偏高,“坏”胆固醇浓度亦偏高,LAA型患者“好”胆固醇浓度偏低。  相似文献   
10.
非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代谢综合征(MS)患者胰岛素抵抗(IR)相关因素,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160例年龄在32~63岁的非糖尿病MS患者资料进行分析,MS诊断参考NCEP ATPⅢ标准,修改腰围指标(腰围男≥90.0 cm,女≥80.0 cm),采用酶法测定血脂,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放免法测定空腹胰岛素,酶比色法测定游离脂肪酸,稳态模型评估法的胰岛素抵抗指数评价IR。结果非糖尿病MS患者中大约有83.1%的患者存在IR,甘油三酯升高发生率最高;IR程度与空腹胰岛素(r=0.937,P<0.01)、游离脂肪酸(r=0.235,P<0.01)、甘油三酯(r=0.220,P<0.01)、空腹血糖(r=0.178,P<0.05)呈正相关;空腹血糖升高患者IR发生率高(95.7%)(P<0.05)。结论甘油三酯是诊断MS的敏感指标,空腹血糖是早期诊断MS的特异性较高的指标,空腹血清胰岛素、FFA可作为早期诊断MS的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