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22篇
临床医学   1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50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文旨在阐明MRI对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价值。19例均有明显的外伤史,X线片无骨折脱位者12例。其中C_(5~6),髓核突出7例,C_(5~6)、C_(1~5),突出5例。有小关节绞锁半脱位者7例,MRI均示损伤间隙有髓核突出。19例均为不全瘫。全部病例经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平均随访15个月,植骨块平均于12周愈合。除1例骨块退出4~5mm外,余位置良好。脊髓功能均有明显恢复。结论:外伤是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的主要原因,而颈椎间盘突出又是SCIWORA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对小关节绞锁半脱位者应考虑同时有椎间盘突出的可能。手术治疗一般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尺骨鹰嘴骨折皮质骨加压螺钉固定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尺骨鹰嘴骨折加压螺钉与常用的4种内固定的强度,为临床选择内固定方法提供实验依据。用22具新鲜尸体肘关节做成横型、斜形和粉碎形鹰嘴骨折模型。用5种内固定后置于MD—10E万能电子力学试验机上,测定骨折处的位移与压力的关系;结果:钢丝内固定强度最小,钩钢板最大。髓内加压螺钉固定欠可靠。横形骨折皮质骨加压螺钉与张力带钢丝比较,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斜形骨折皮质骨加压螺丝钉强于张力带钢丝(P〈0.01)。粉碎形骨折使用钩钢板尤佳(P〈0.01)。临床应用24例中,22例平均随访1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优良率达90.91%;认为皮质骨加压螺丝钉治疗横、斜形尺骨鹰嘴骨折,创伤小,操作简便,固定确切,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偏头痛发作期脑电地形图分析林美英,黄爱华,张朝春,唐浩,董闽田,刘胜民,王玖我院自1992年4月~1993年10月对108例偏头痛发作期病人进行了BEAM检查,现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一、病例选择:本组男37例,女71例,年龄14~68岁,平均年龄38...  相似文献   
4.
5.
前路一期病变椎体切除并重建治疗胸腰椎结核并后凸畸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观察前路一期病变椎体切除、人工椎体或钛网融合器植骨替代、椎体钉板或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连续两个及以上节段胸腰椎结核并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34例病变累及连续两个及两个以上椎节的胸腰椎结核患者,术前后凸Cobb角27.8° ̄65.4°(38.6°±10.3°),一期行前路病变椎体切除,椎间撬拔撑开复位,人工椎体或钛网融合器植骨替代,辅以椎体钉板或钉棒系统短节段邻近椎节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术后均给予短疗程化疗。观察术后局部疼痛缓解、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后凸畸形矫正及脊柱稳定性情况。结果:患者术后局部疼痛缓解,术前伴有脊髓神经损伤的12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影像学检查示脊柱内固定物位置良好,椎体序列恢复良好,椎间高度恢复。后凸Cobb角矫正至2.1° ̄14.2°(7.5°±8.3°),平均矫正31.2°±8.5°。随访18 ̄54个月,平均35个月。末次随访时后凸矫正度丢失4.3°±3.8°,均无结核复发。结论:连续两个及两个以上节段的胸腰椎结核采用前路一期行病变椎体切除有利于病灶彻底清除,减少复发;也有利于椎管彻底减压。前路椎体替代、植骨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可更好地纠正和预防脊柱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6.
邻近非主干血管蒂皮瓣移位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足跟部皮肤缺损皮瓣修复的优化选择及临床效果. 方法 2000年2月~2004年4月,应用4种邻近非主干血管蒂皮瓣移位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8~65岁.致伤原因:车轮绞伤19例,重物压伤5例,电锯伤3例,骨髓炎2例,足跟部鳞状细胞癌1例.皮肤缺损6.0 cm×5.5 cm~16.5 cm×11.0 cm者14例,均合并足后跟或足底皮肤缺损,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及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皮瓣切取范围6.0 cm×5.0 cm~18.0 cm×12.0 cm;皮肤缺损2.5 cm×2.0 cm~5.5 cm×4.5 cm者16例,采用足外侧皮瓣及足底内侧皮瓣修复,皮瓣切取范围4.0 cm×3.0 cm~8.0 cm×7.0 cm.供区采用全厚或中厚皮片移植覆盖. 结果术后皮瓣均成活.获随访6~12个月,皮瓣外观良好,无破溃,2例出现胼胝.皮瓣痛觉或触觉部分或完全恢复,两点辨别觉恢复至1.0~3.2 cm.供区外观恢复良好. 结论采用邻近非主干血管蒂皮瓣移位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具有切取简便、损伤少、不影响患肢血供、可选择性高和可操作性强等优点,是足跟皮肤缺损修复的一种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7.
肩关节作为人体具有最大活动范围的关节,在运动创伤中常发生前脱位,由于复位后固定的不规范.使得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成为运动创伤中最常见的复发性脱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我院1988年起对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部分患者获得1年以上的术后随访。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SD大鼠骨组织冷冻预处理温度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冷冻预处理温度对骨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为吻合血管同种异体骨保存移植提供依据。方法 以15%二甲基亚砜(DMSO)为低温保护剂,采用两步冷冻步骤,对SD大鼠骨组织进行-45,-50,-55,-60,-65和-70℃冷冻预处理,-196℃液氮保存1周,复温后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温度-55℃冷冻预处理和液氮保存的大鼠骨组织超微结构保持良好,其余温度组的骨细胞轻度水肿,线粒体肿胀,嵴破坏,细胞核有固缩现象,部分骨细胞变性明显,甚者细胞膜不连续。结论 骨组织冷冻预处理温度在-50~-60℃之间,-55℃是最佳温度值,可获得最大部分生物活性的骨组织。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107例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病例的治疗,探讨前、后路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方法 31例经前路减压植骨,采用Z-Plate等内固定。76例经后路采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结果 两组均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结论 选择前或后路手术,应综合考虑脊髓损伤程度、手术时机与技巧、骨折的部位、骨折类型和影像结果等,才能确实做到减压、恢复脊柱序列和坚强固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期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双膝骨关节病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采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双侧膝骨关节病患者16例,其中一期手术8例(Ⅰ组),分期手术8例(Ⅱ组)。结果:16例均得到随访1~3a,平均16个月。Ⅰ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日,明显低于Ⅱ组(P〈0.05);术后膝关节HSS评分,两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一期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双膝骨关节病安全,且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