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力带固定与钢丝环扎治疗髌骨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使用张力带固定、钢丝环扎与丝线环扎治疗髌骨骨折共65例,平均优良率91.52%,但优级疗效者张力带组是80%,钢丝及丝线环扎组分别是56%及56.5%。张力带内固定术后不需石膏外固定,利于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与康复,疗效明显优于其它两种疗效(p<0.05),但术中操作要求准确细致。与钢丝环扎相比,丝线环扎荷包缝合具有可避免取出内固定的第二次手术的优点,两组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治疗及其疗效。方法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116例,82例股骨颈骨折,行空心螺钉固定28例,人工关节置换54例;3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行复位内固定30例,人工关节置换4例。结果随访19个月,内固定组58例(5例失败后行关节置换,其功能评定划归关节置换组),治愈率91.4%,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2.5%;人工关节置换组63例(包括内固定失败之5例),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2.1%。结论老年人髋部骨折应同时防治内科并发症和骨质疏松。65岁以下的股骨颈骨折患者首选闭合复位内固定,65岁以上者宜用人工关节置换;股骨粗隆间骨折多主张行切开复位内固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节律性听觉刺激及视觉刺激对帕金森病患者步态的影响。方法:帕金森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在节律性听觉及视觉刺激下步行训练。训练前后进行步行参数测试,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第2、3部分,Berg平衡量表(BBS),6min步行测试(6minwT)评价患者的步行、运动功能。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步频、步长、步速、6min wT及BBS评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提高(P<0.05),UPDRS评分第2及第3部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节律性听觉刺激及视觉刺激可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步态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观察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青年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经临床确诊的 2 3~ 5 0岁中青年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共 1 39例 ( 1 48髋 )施行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 ,假体均采用进口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假体。对所有随访病例比较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 Harris评分 ;比较术后不同时期的 X线表现 ,评价假体有无松动、下沉以及假体与骨组织的愈合情况。结果 :1 31例 ( 1 39髋 )获得 0 .5~ 7年随访 ,平均 4.2年。术前 Harris评分平均 45分 ,术后平均 93分 ,优良率 94%。X线随访结果良好 ,假体与骨质紧密结合 ,未见松动、下沉。结论 :对中青年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施行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生活、工作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 ,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60例未经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均进行血压、腰围测量及血糖、血脂、肾功能检查,其中30例符合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ATPⅢ标准)作为研究组,其余30例仅有高血压无代谢综合征者作为对照组。2组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颈动脉IMT,根据简化的MDRD方程计算GFR,GFR〈60ml·min^-1·1.73m^-2诊断为慢性肾病。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GFR分别为(98.4±0.5)ml·min^-1·1.73m^-2和(119.1±11.9)ml·min^-1·73m^-2(P〈0.01)。2组中GFR〈60ml·min^-1·1.73m^-2的患者分别为26.7%与10.0%(P〈0.05),IMT分别为(0.62±0.18)mm和(0.58±0.22)mm(P〈0.05)。结论代谢综合征组GFR明显减低,慢性肾病增加,IMT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
退行性腰椎滑脱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比较腰椎管减压、椎弓根内固定联合后路 Cage椎间融合与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分别采用椎管减压、椎弓根内固定联合后路 Cage椎间融合与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经严格保守治疗无效的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 31例和 1 9例。Cage椎间融合组与横突间植骨融合组有腰骶部隐痛不适者分别为 2 5例和 1 1例 ,合并双侧下肢疼痛者为 1 5例和 8例 ,单侧下肢疼痛者为 1 0例和 3例 ,仅表现为下肢疼痛者分别为 6例和 7例。其中表现为典型间歇性跛行者分别为 2 6例和1 4例。L4、5滑脱分别为 2 6例和 1 6例 ,L5S1滑脱为 5例和 3例 ,所有病例均未见椎弓根崩裂。根据 Meyerding分类法 : 度滑脱分别为 2 6例和 1 6例 , 度滑脱为 5例和 3例。 CT和MRI检查者分别为 2 9例和 1 2例 ,提示双侧侧隐窝狭窄者分别为 2 4例和 8例 ,单侧侧隐窝狭窄者为 5例和 4例。手术后平均随访 1 4.2月和 1 8.4月 ,比较手术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善和X线片上滑脱复位程度。结果 :随访时两组患者腰骶部疼痛改善率为 80 %和 84.2 % ,间歇性跛行改善率 88.46%和 85 .7%。 度滑脱完全复位 2 6例和 1 4例 , 度滑脱完全复位 3例和 2例 ,总复位率 93.5 %和 84.2 %。所有病例椎间高度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 ,Cage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腰椎峡部裂滑脱三种植骨融合方法的疗效。方法腰椎峡部裂滑脱76例,横突间植骨(A组)22例,椎体间髂骨植骨(B组)29例及融合器植入(C组)25例。比较三组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椎间隙高度、优良率、融合率及滑脱率。结果A组优良率为86.4%,融合率为81.8%。B组优良率为93.1%,融合率为89.7%。C组优良率为92.0%,融合率为92.0%。B、C两组术后、随访时椎间高度及滑脱矫正度的维持均比A组好,随访时滑脱率B、C两组也比A组低(P<0.05)。结论椎体间髂骨植骨及椎间融合器应用比横突间植骨融合率及优良率高,椎间高度及滑脱矫正度的维持亦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周围神经切断后局部嗅鞘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及神经节内神经元的作用,为嗅鞘细胞移植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于2005-08/2006-01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用健康成年SD大鼠55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25只、实验组25只、空白组5只。①对照组与实验组大鼠在坐骨切迹处游离坐骨神经的各分支,在远端切断,在半腱肌内侧肌膜上切口,将坐骨神经近断端的各游离分支包埋进肌肉,神经外膜与肌膜缝合固定,实验组在缝合口两侧2mm处肌肉中各注射1×109L-1的嗅鞘细胞0.1mL,对照组注射细胞培养液DMEM。空白组仅暴露坐骨神经而不进行切断。②术后1,2,3,7和14d,分批处死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每次5只,空白组于14d后处死,分别进行病理及TUNEL法观察神经元的改变。结果:实验共选用大鼠55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坐骨神经损伤后各组不同时间点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伤侧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率变化:术后7,14d,实验组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形态改变与对照组相似,但变性数目明显少于对照组,存活神经元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②坐骨神经切断后各组坐骨神经损伤侧前角运动神经元凋亡指数变化:在术后第3,7,14天,对照组明显多于实验组犤(2.1±1.1)%,(1.2±0.8)%;(3.1±1.1)%,(1.4±0.6)%;(6.1±1.8)%,(4.1±1.3)%,P<0.05犦。③坐骨神经切断后各组坐骨神经损伤侧神经节神经元凋亡指数变化:7,14d时,实验组的神经节内的感觉神经元凋亡阳性细胞要较对照组少犤(2.1±0.32)%,(4.4±0.56)%;(4.3±1.8)%,(6.7±2.5)%,P<0.05犦。结论:在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及神经节内神经元有凋亡发生,嗅鞘细胞移植对神经元凋亡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验证可调式胸腰骶支具对特发性脊柱侧弯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过程中支具与治疗者之间的调适特点,选取2002/2003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科对西安市城乡25725名7~15岁中、小学生脊柱侧弯普查中发现的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38例(10°≤cobb角≤40°),采用可调试胸腰骶支具治疗,每天佩带23h,休息1h,每3个月复查一次X射线片,共随访18个月。结果显示治疗后平均cobb角为24.2°,较治疗前的31.7°改善了7.5°,且无一例发生压疮。证实了可调试胸腰骶支具与传统支具有相同的治疗效果,但更易被患者所接受,能够长期携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