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6篇
  2篇
中国医学   104篇
肿瘤学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观察比较消癌平注射液联合TP化疗及单纯化疗两种治疗方式对ⅢB~ 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 纳入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痰湿瘀阻证患者,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TP化疗, 治疗组为TP方案联合消癌平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治疗2个疗程后的客观有效率(RR)和疾病控制率(DCR)、中医证候量表积分、欧洲生活质量协作组癌症核心(QLQ-C30)量表积分。比较治疗前后肿瘤标记物、凝血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并评估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结果  2个疗程后治疗组RR为41.5%(22/53),DCR为71.7%(38/53),对照组分别为35.8%(19/53)和62.3%(33/53)。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量表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QLQ-C30量表疲乏和总体健康状况改善明显(均P<0.05)。治疗组肿瘤标记物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高于对照组、D-二聚体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炎症因子PCT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事件中血小板降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消癌平注射液联合TP方案在改善中医临床症状、提高生命质量方面有优势,能预防血小板下降的发生,综合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痰湿瘀阻证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反义端粒酶催化亚单位抑制喉癌细胞生长的离体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反义寡核苷酸对人喉癌细胞株Hep-2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用脂质体包裹hTERT反义寡核苷酸转染体外培养的Hep-2细胞,分别于转染后24、48、72h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转染的72h行HE染色及端粒酶活性测定。结果:转染后细胞增殖活性降低;细胞生长密度下降;端粒酶活性受到抑制。结论:hTERT反义寡核苷酸短期内可以降低端粒酶活性、抑制喉癌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 系统评价艾迪注射液联合FOLFOX4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Medlin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中艾迪注射液联合FOLFOX4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起至2022年4月1日,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8项RCTs,包括1 515例患者,其中试验组775例、对照组740例。汇总全部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试验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RR=1.22,95% CI(1.11,1.34)]及疾病控制率(diseasecontrol rate,DCR)[RR=1.10,95% CI(1.05,1.16)]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RR=1.30,95% CI(1.18,1.44),P<0.01],降低白细胞减少发生率[RR=0.53,95% CI(0.41,0.70),P<0.01],降低血小板减少发生率[RR=0.53,95% CI(0.28,0.98),P<0.05],降低恶心呕吐发生率[RR=0.57,95% CI(0.47,0.70),P<0.01],降低腹泻发生率[RR=0.30,95% CI(0.14,0.65),P<0.05]。敏感性分析显示ORR及DCR研究结果稳健,证据可靠。结论 艾迪注射液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较单纯化疗可明显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但鉴于本研究局限性,尚需要高质量、大样本的临床RCT对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4.
5.
核苷酸结合寡聚域蛋白质家族(NOD)广泛存在于植物、线虫、脊椎动物和人类的细胞内,在遗传上高度保守.其中NOD2基因是第一个被发现的人类克罗恩病(CD)易感基因.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的深入,已被认为是肠道上皮细胞的细菌识别感受分子.本实验旨在探讨NOD2蛋白在胃腺癌及其相关疾病中的表达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对其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 4)基因外显子1的49位点A/G和启动子- 318位点C/T多态性与溃疡性结肠炎(UC)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 -SSP)方法,检测82例中国湖北汉族溃疡性结肠炎患者(UC)以及204 例健康对照者CTLA- 4 基因外显子1的49位点A/G和启动子-318位点C/T的基因型和单倍型。结果 UC患者CTLA -4 A+49G和C- 318T基因型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性别无关。在单倍型分析中,UC患者CTLA -4单倍型2,3(C-318 G49/T-318 A49)显著低于正常人群(26%比41%,P<0.05,OR=0.4918,95%CI:0.2784~0.8688)。结论 UC患者CTLA- 4 基因A+49G和C -318T单倍型2,3 与UC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半表半里,与表、里一样,都是<伤寒论>六经辨证的病位概念,是分析归纳诊治疾病的一个基本方法.但张仲景在<伤寒论>原文中并未明确提出"半表半里"一词,只有在第148条有"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一句,以致有人至今认为不存在"半表半里"为病位概念,认为只不过是<伤寒论>中独有的一个病证名,表现症状以往来寒热、口苦、咽干、目眩为主.笔者立足于现存文献、<伤寒论>原文和临床实践三方面去探讨,认为半表半里作为一个病位概念,是<伤寒论>六经辨证中的一个重要纲领,是仲景在<伤寒论>所提出,有实在内容,是疾病规律的反应,在临床实践中能够很好地指导多种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自1989年以来,我科采用清开灵(北京中医学院药厂生产)静脉注入法治疗肿瘤患者因化疗药物引起肝功损伤所致转氨酶异常,取得一定效果。近来我们又改用清开灵直肠灌注法取得与静脉注入法相当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40例患者全部为住院肿瘤病人,均因化疗药物引起程度不同的肝功损伤而出现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30单位以下)1倍以上。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20~40岁5例,41~60岁24例,61~70岁6例,71岁以上5例。胃癌18例,肠癌7例,肝癌5例,乳癌4例,其他恶性肿瘤6例;其中Ⅱ期3例,Ⅲ期9例,Ⅳ期8  相似文献   
9.
扶正解毒活血抗转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炜  李杰 《中国肿瘤》1999,8(10):449-450
由于肿瘤具有早期转移的生物学特性,是导致大多数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对肿瘤转移研究的重要性,无论是临床还是基础,都已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重视。通过近几十年来的研究认为,肿瘤转移包括脱离、转运和生长三个主要环节。肿瘤细胞脱离原发瘤群体,粘连侵袭基底膜并在周围间质中浸润生长;与局部毛细血管或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密切接触并穿透其管壁,或突入腔道(浆膜腔),在血管淋巴管内继续存活并被转运;同时启动血小板聚集,形成小瘤检,到达靶组织;肿瘤细胞与血管或淋巴管内皮细胞和基底膜粘连,穿透毛细血管或毛细淋巴管…  相似文献   
10.
包皮中人乳头瘤病毒基因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人乳头瘤病毒(HPV)在正常包皮中的感染及感染型别,来分析HPV与阴茎癌的发生关系。采用PCR技术对48例包皮环切患者的包皮组织进行HPV感染相关性研究及分型。20/48例HPV阳性,阳性率为41.7%,其中HPV11、16、18型阳性率分别8.3%(4/48)、12.8%(6/48)、22.9%(11/48),未见HPV6型。包皮垢或包皮炎患者也有HPV11、16、18型感染。正常包皮中有HPVDNA存在且多为高危型,并伴有包皮垢或既往包皮炎等局部理化刺激因子,为HPV感染与阴茎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