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5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77篇
耳鼻咽喉   604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29篇
口腔科学   95篇
临床医学   318篇
内科学   44篇
神经病学   540篇
特种医学   15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29篇
综合类   605篇
预防医学   54篇
眼科学   37篇
药学   147篇
  5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13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89篇
  2007年   180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153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颅底沟通肿瘤手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7年12月间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43例前颅底沟通肿瘤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相应的护理经验。结果 43例前颅底沟通肿瘤术后患者出现并发症11例(25. 6%),无颅内感染和颅内出血,脑脊液漏、感染及伤口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经对症处理均治愈。结论术前制定个性化的预防和处理并发症的预案,术后预见性地观察和护理,是防控前颅底沟通肿瘤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螺钉棒复位内固定技术对于已行不当后颅窝减压术的先天性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进行翻修手术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收治的21例先天性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患者在外院已行后颅窝减压术,3例患者行后颅窝减压术+枕颈内固定术。患者术前及术后均行颅颈交界区3D-CT及MRI检查,评估寰枢椎脱位和上颈髓受压的程度;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标准对患者的临床状况进行评价。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螺钉-棒技术行寰枢复位内固定,并取髂后上棘松质骨颗粒植骨融合。结果 本组患者的翻修手术均成功实施,术中未出现脊髓、椎动脉损伤。术后20例患者完成了6~24个月,平均12. 2个月的随访。3D-CT复查示,19例患者(90. 5%)获得垂直方向的完全复位,18例患者(85. 7%)获得水平方向的完全复位;植骨均出现融合,未出现钉棒脱落或复位丢失者。MRI复查显示,上颈髓受压均获得缓解。术后3个月的JOA评分从术前的(9. 8±2. 1)分提高到(14. 1±1. 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 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螺钉-棒复位内固定技术治疗已行不当后颅窝减压术的先天性颅颈交界区畸形是安全有效且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单纯后路复位,同时行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的方法,既不需要颅骨牵引,也不需经口腔齿状突切除.方法 2004年5月至2007年12月,收治自发性寰枢椎脱位病人20例,手术前后利用CT及MRI进行影像学测量,评价脱位及脊髓延髓受压程度.根据是否合并寰枕融合分别采用C1侧块~C2椎弓根螺钉技术3例及C2椎弓根~枕骨螺钉技术17例.手术中向前推压C2棘突或通过C2椎弓根及枕骨螺钉间撑开将齿状突向前、下牵拉以恢复齿状突与C1前弓的解剖关系.结果 20例病人随访6-48个月,1例术后1周因基底动脉内血栓形成死亡,其余19例均明显改善.手术后影像学检查见脊髓延髓均获彻底减压,合并脊髓空洞的5例病人,空洞均明显缩小;各项影像学测量指标均明显好转(P<0.01).1例于术后3个月时CT提示复位部分丢失,但螺钉位置良好,脊髓延髓减压良好,脊髓空洞继续缩小,6个月时骨性融合.结论 首先选择后路复位及固定,而不是前路经口腔齿状突切除减压,是治疗寰枢椎脱位简单有效,相对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颅底中线区大型和巨大型脑膜瘤的显微手术切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颅底中线区不同部位大型和巨大型脑膜瘤手术入路和切除方式,并分析特殊类型脑膜瘤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本组93例,男性26例,女性67例;平均年龄48.4岁。术前行神经影像学检查,根据肿瘤部位,选择相应手术入路,采用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80例(86.02%),大部分切除13例(13.98%),死亡1例(10.75%)。除单条颅神经功能术前完全丧失外,术后神经功能改善者75例(81.52%),不变者10例(10.86%),加重者7例(7.6%)。经6月 ̄7年随访,13例(14.13%)肿瘤复发。结论颅底中线区大型和巨大型脑膜瘤手术切除难度大。要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必须选择正确手术入路,采用分块切除方式,精心保护重要血管和神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颅底骨质缺损的钛网修复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前颅底骨质缺损用钛网修复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出现术后短暂脑脊液鼻漏,1例出现无症状性颅内少量积气,经保守治疗后痊愈。随访6个月~2年,钛网裸露于术腔者,用鼻内镜随访观察,一般在3~6个月被粘膜覆盖。结论钛网加邻近带蒂肌骨膜瓣修复前颅底骨质缺损,对减少术后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头皮针是目前在针灸临床中应用较广泛的一种治疗方法,头皮针运动疗法是由中国中医科学院王端义教授经过多年头针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所提出的。在对头皮针治疗带的研究上经过多年的总结和探索发现,通过对头颅骨底部沿发际线一带的治疗,对于临床中某些疾病可以明显增加治疗疗效。本文就颅底带的机理和具体定位、主治进行详细阐述,并举相关病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中窝-侧颅底沟通性晚期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16例颅中窝-侧颅底沟通性恶性肿瘤分别采用了①耳后“C”形切口,颗骨次全切除进路与高位颈侧切开联合进路行颅中窝一侧颅底和腮腺区肿瘤切除;②颗侧舌形切口,颅中窝进路颅内外肿瘤切除;③颞-耳-下颌骨外旋进路行咽旁、颞下窝、颅中窝肿瘤切除等三种手术方法治疗。其中13例术后补充放射治疗。结果:16例中11例术后存活3年以上,5例术后3年内死亡。按生命表法统计,3年生存率为68.75%。结论:所采用的三种手术方式,能较好地暴露颅内外病变,进行肿瘤切除。对颅底区晚期恶性肿瘤采用手术及术后放射治疗等积极措施可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结构作参照系进行重叠法X线头影测量对测量结果产生的影响。【方法】20例Ⅱ类Ⅰ分类拔牙矫正患者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侧位片,分别以①SN及S点,②Bolton平面和R点,③BaN及Pt点,④BaN及N点为参照系进行重叠分析颌面部结构的位置变化,观察不同参照系对同一患者测量结果的影响。【结果】4种参照系对同一患者测量得出结果各不相同(P<0.05),若以差别≥1mm定为有临床意义,大部分结果差别仍有临床意义。【结论】用重叠法作头影测量分析颌面部变化时,应考虑不同参照系对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严重颌面外伤的急救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文新 《中国全科医学》2004,7(18):1330-1331
严重的颌面外伤多发生于工伤和交通事故中。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严重颌面外伤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颌面部与颅脑毗邻且外伤多伴有面中部、鼻腔、鼻窦、眼眶、视神经、颅底等多部位损伤,病情多复杂且危重。因此及时正确的急救处理十分重要。1992年10月~2002年10月,我院救治严重颌面外伤患者66例,现将救治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颈静脉孔区肿瘤位于颅底深部,临近主要动静脉及颅神经,手术显露困难。介绍选用远极外侧入路能良好暴露该区。方法 经切除14例颅底颈静脉孔区肿瘤,三维CTA模拟手术入路9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8例,大部切除6例。术后病人临床症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笔者就诊断特点、分型和手术入路选择等进行讨论,提出了选用远外侧入路对该肿瘤的手术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