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1篇
肿瘤学   6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螺钉棒复位内固定技术对于已行不当后颅窝减压术的先天性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进行翻修手术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收治的21例先天性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患者在外院已行后颅窝减压术,3例患者行后颅窝减压术+枕颈内固定术。患者术前及术后均行颅颈交界区3D-CT及MRI检查,评估寰枢椎脱位和上颈髓受压的程度;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标准对患者的临床状况进行评价。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螺钉-棒技术行寰枢复位内固定,并取髂后上棘松质骨颗粒植骨融合。结果 本组患者的翻修手术均成功实施,术中未出现脊髓、椎动脉损伤。术后20例患者完成了6~24个月,平均12. 2个月的随访。3D-CT复查示,19例患者(90. 5%)获得垂直方向的完全复位,18例患者(85. 7%)获得水平方向的完全复位;植骨均出现融合,未出现钉棒脱落或复位丢失者。MRI复查显示,上颈髓受压均获得缓解。术后3个月的JOA评分从术前的(9. 8±2. 1)分提高到(14. 1±1. 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 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螺钉-棒复位内固定技术治疗已行不当后颅窝减压术的先天性颅颈交界区畸形是安全有效且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_2下关节突螺钉的手术技术和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用C_2下关节螺钉代替C_2椎弓根螺钉与C_1侧块螺钉连棒固定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术后影像及临床JOA评分进行评估。结果共植入23枚下关节突螺钉(3例双侧,17例单侧),除4枚突入椎间孔外口(小于1 mm),其他均准确植入。突入椎间孔螺钉未引起相关神经根性疼痛。患者术后JOA评分从术前的平均12.2分提高到术后的15.4分。枕颈植骨融合率为100%。结论对不适合C_2椎弓根螺钉的患者,C_2下关节突螺钉可以做为一个替代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C1-2螺钉棒内固定系统行后路复位、固定和融合治疗寰枢椎脱位的手术疗效。方法 2013年4月至2013年10月,对30例我科收治的合并寰枢椎脱位的颅底凹陷症患者采用寰椎侧块螺钉和枢椎椎弓根峡部螺钉(或下关节突螺钉、颈3椎弓根螺钉)棒内固定系统进行复位、固定并取髂后上嵴松质骨植骨融合。通过术后3D-CT评判复位程度,JOA评分评判临床疗效,并探讨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结果 30例患者中26例达到完全复位,4例为部分复位。其中25例完成了3个月以上随访,CT显示植骨愈合良好,未出现植骨的吸收及内固定的松动。结论 C1-2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对治疗合并寰枢椎脱位的颅颈交界区畸形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Arnold-Chiari畸形)的外科手术方法。方法采用枕下正中直切口,后颅窝小骨窗减压、硬脑膜修补术,重建脑脊液循环通路。结果 24例患者感觉障碍均得到改善,其中16例症状改善明显,8例病情缓解。14例脊髓空洞症患者术后经6个月~3 a的随访,空洞明显缩小。结论后颅窝小骨窗减压、硬脑膜扩大修补术,临床效果较好,是一种治疗Arnold-Chiari畸形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边缘系统低级别胶质瘤的临床特点、显微手术治疗策略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76例脑边缘系统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手术入路、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 脑边缘系统低级别胶质瘤常见于中青年患者,癫痫发作是最常见症状;行神经导航手术52例,肿瘤全部切除58例(76.3 %),次全部切除18例(23.7 %);69例随访6个月~6年,平均45个月,恢复良好49例,生活基本自理8例,死亡12例。结论 癫痫发作是脑边缘系统肿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神经导航显微外科手术有助于提高肿瘤的全切率,降低病残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回顾2002年至2009年经治的海绵窦病变60例的临床特点、手术人路及手术效果.方法 神经鞘瘤18例,海绵状血管瘤23例,皮样囊肿9例,脑膜瘤4例,脊索瘤3例,垂体瘤3例.均经耳前颧弓硬膜外入路切除.结果 神经鞘瘤18均全切,海绵状血管瘤23例,全切18例,5例有残留.皮样囊肿9例全切,脑膜瘤4例,全切3例,次全切1例.脊索瘤3例,结合经鼻蝶窦入路手术,均达到了全切.垂体瘤3例全切.结论 经耳前颧弓硬膜外入路切除海绵窦病变是一个理想的手术入路,可以充分显露病变,减少对脑组织的牵拉,也可以明确Ⅲ~Ⅵ脑神经和颈内动脉的位置,减少神经和血管损伤的概率.对与动脉或神经粘连无法彻底切除的病变可以辅以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view our experience of microsurgery for 60 cavernous sinus tumors from 2002 to 2009.The clinical features,surgical techniques and outcome of cavernous sinus tumor in 60 cases were investigated retrospectively.Methods The patients included 23 hemangiomas,18 shwannomas,9 dermoid cysts,4 meningiomas,3 chordomas,3 pituitary adenomas.AIl the tumors were removed with subtomperal preauricular extradural approach.Results The tumors were removed satisfactorily.The shwannomas were totally removed. The hemangiomas were totally removed in 18,near-totally removed in 5 cases.Nine dermoid cysts were removed totally.For the 4 meningiomas,3 were removed completely,neartotallv removed in 1 cases.The 3 Chordomas were resected near-totally and achieved a completely removal with combined approach.Conclusion The subtomperal preauricular extradural approach is a rational choice.It can reveal the cranial nerve branches and artery at an early stage so that cranial nerves Ⅲ~Ⅵ and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can be preserved during operation.The tumor exposure is ideal and brain traction and contusion are slightly.The adjunctive radiotherapy is demanded for residual tumors adhering to nerves and arteries severely.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幼年猪下丘脑区接受不同剂量单次照射后下丘脑-垂体-睾丸轴反应。方法 ⑴20只幼年雄性小型猪分为5个组,第每组4只,以蝶鞍上1cm为靶点等中心、10MV的X射线、16mm限光筒平行对穿照射,靶区中心吸收剂量分别为5,10,15,20Gy;⑵猪血清睾丸酮测定:照射后每隔4周采血1次直至照射后36周,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猪血清睾丸酮水平;⑶将观察期满40周采血1次直至照射后36周,采用放射  相似文献   
8.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的影像学与临床病理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T)的MRI、CT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12例DNT的MRI、CT表现与临床病理特点。结果男6例,女6例,年龄12~68岁(平均36.7岁)。大多数病例以癫痫小发作为主,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MR检查病变均位于幕上结构,累及皮层,额叶(4例)及颞叶(3例)为主;最大径2-5cm不等,形态呈类圆形、分叶状或不规则状;2例累及白质,7例伴囊性变。病变在MRI均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无病变周围水肿及占位效应;囊性病变在T1WI信号均匀,等于或略高于脑脊液。6例CT扫描病变均呈低密度改变,其中2例呈囊性分叶状,1例呈局灶性钙化;4例增强后病变无强化,1例病变内呈轻度不均匀强化。病理组织学DNT分为3型:单纯型(4例)、复杂型(6例)及非特异型(2例)。结论DNT是一种良性病变,MRI较CT更具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后路中线和侧方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的效果。方法分别采用后路中线线缆和椎板夹技术以及寰椎侧块与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对68例先天性寰枢椎不稳患者进行植骨内固定。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术后即刻稳定,术中未发生脊髓和椎动脉损伤,无死亡、重残或其他手术并发症。47例获3月~7年随访,平均17个月。术后颈部疼痛均消失,肢体肌力有不同程度改善。过伸过屈位X光片检查显示内固定材料无松动、断裂,46例植骨块融合,1例术后1年复查发现植骨块吸收,做了翻修手术并随访1年,植骨块融合。结论后路中线线缆技术可以达到稳定寰枢椎、植骨融合的目的,适合大多数寰枢椎不稳患者;颈1-2侧块固定可以作为中线固定技术的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10.
鞍隔结外Rosai-Dorfman病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男,27岁。因头痛、双眼视力进行性下降3个月入院。无诱因起病,头部呈轻度持续性胀痛,无恶心、呕吐,双眼视力下降呈持续性。无发热病史,无体重下降,无鼻塞、鼻衄病史,查体:体温37.0℃,全身淋巴结无肿大,左眼视力光感,右眼0.7,双眼颞侧视野部分缺损,神经系统无其它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示血沉加快(40mm/h),血清内分泌化验示垂体部分激素水平降低。术前头部MRI提示鞍隔上方不规则,边界清楚的占位性病变,大小2.6cm×3.3cm×3.5cm,呈等T1等T2信号,强化均匀,影像学及临床初步诊断为鞍隔脑膜瘤。手术中见肿瘤起源于鞍隔,未侵入蝶鞍,与垂体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