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8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57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0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造血干细胞自我更新调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血干细胞(HSC)是目前研究最为广泛、应用最为成熟的成体干细胞,对其表型和功能特点已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但对于干细胞的基本功能——自我更新的调控机制仍然未有明确的认识。近年来研究发现一些内在因素对HSC自我更新具有强大的调控能力,如Wnt信号途径、Notch信号途径、同源盒(HOX)转录因子家族等可以调控HSC的自我更新能力。我们就HSC自我更新的调控途径和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DNA芯片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A芯片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前沿生物技术 ,根据 DNA芯片表达结果 ,不仅可精确作出肿瘤的分子分型 ,还可以识别出以前未知的新的肿瘤亚型 ,已应用于血液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白血病、淋巴瘤的分子病理分型、诊断的研究。利用DNA芯片还可以检测白血病、淋巴瘤的功能相关基因 ,并探寻恶性血液病新的治疗靶基因。应用寡核苷酸芯片测序和测变异技术 ,可以大规模地检测遗传性疾病的突变基因 ,可用于遗传性血液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在激发机体抗白血病T细胞免疫应答中具有重要作用,有报道DC可以由单核细胞及粒细胞分化生成,本研究应用细胞因子在体外诱导了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细胞向DC的分化.从M3型APL患者外周血分离白血病细胞,加入GM-CSF(100ng/ml)或GM-CSF(100ng/ml) rhIL-4(500U/ml)体外培养14天,并于培养结束前3天加人TN-α(100ng/ml).结果表明,GM-CSF可以促进白血病细胞体外增殖,并从幼稚状态逐渐分化成熟,表达高水平的CD45分子,其中部分为CD14~ 的单核细胞,部分为CDla~ 的DC(M3DC);培养后期加入TNF-α,可以促进DC生成,约占35%;以GM-CSF IL-4培养也诱导了幼稚细胞的成熟,2周后DC约占10%,但较少单核细胞生成,培养至3周时DC约占60%;而在培养后第11天加入TNF-α则可以加速DC生成,3天后生成的白血病型DC达90%.电镜观察到M3DC具有与单核细胞来源的DC相似的超微结构,但具有的突出特征是部分细胞存在少量胞浆颗粒;M3DC高表达HLA-DR、B7-2、CD40、CD54分子,体外可以强烈刺激同种T细胞增殖.此类由白血病细胞诱导生成的DC可被用于体内外诱导生成肿瘤特异性CTL,在APL的免疫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药物所致出血性疾病的致病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药物可影响血管、血小板及凝血因子的功能,从而导致出血,其原因包括3个方面[1].  相似文献   
5.
患者 ,男 ,74岁。 1 993年因“脸红”来我院就诊 ,体检 :面颈手掌皮肤发红 ,口唇发疳 ,无皮疹黄疸 ,浅表淋巴结不大 ,胸骨无压痛 ,心肺无异常 ,腹平软 ,肝脾肋下未及。血常规检查示 :WBC 1 2 .1×1 0 9/L ,Hb 2 0 0 g/L ,PLT 60 0× 1 0 9/L ,Hct 0 .7。动脉血氧饱和度 0 .96。骨髓象检查 :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 ,红系 0 .73,粒系 0 .2 7,粒红比 0 .36∶1。ALP阳性率 1 0 0 % ,积分 2 1 8分 ,Ph 1染色体阴性。诊断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一直予“羟基脲”治疗。 2 0 0 2年 1月中旬开始出现双侧脓性鼻涕 ,8月出现鼻塞并逐渐加重 ,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报道1例初发伴有rob(13;21) t(15;17)(q22;q21)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并探讨其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方法 在常规核型分析和骨髓细胞形态学的基础上,应用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DCDF-FISH)和RT-PCR技术进一步检测该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异常和分子生物学异常.并结合文献分析此类伴少见变异易位APL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患者的临床表现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均符合APL.初诊时免疫表型分析髓系标志呈阳性,R显带染色体分析显示患者核型为45,XX,rob(13;21)t(15; 17) (q22;q21) [6]/45,XX,rob(13;21)[14],FISH结果显示68.9%的细胞为典型的t(15;17)模式,RT-PCR结果显示PML-RARα融合基因水平为25.8%.经诱导化疗、巩固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核型为45,XX,rob(13;21) [20],FISH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细胞率为2.5%,PML-RARα融合基因水平为0.003%.结论 伴特征性的rob(13;21)t(15;17)(q22;q21)的APL十分罕见,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基本符合APL的临床特点;该染色体异常对APL患者的预后判断价值仍需进一步的观察.  相似文献   
7.
RT-PCR克隆人IL-6、IL-10、IL-13和SCF等四种细胞因子膜外区cDNA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逆转录病毒介导下将TNF基因转染入小鼠LAK细胞中.结果发现.转染TNF基因的LAK细胞比正常LAK细胞和转染对照基因的LAK细胞分泌更高水平的TNF.其体外生长能力和杀伤活性均显著升高.抗TNF单抗可显著抑制其体外杀伤活性.表明其杀伤活性升高是由基因转染后所表达的TNF介导的。将较低数量的TNF基因转染的LAK细胞与IL-2联合腹腔内注射后,对腹水型肝癌小鼠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健康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造血生长因子(HGFs)对健康供者外周血干细胞(PBSC)的动员作用,并比较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单用及G-CSF联合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动员效果.方法:52例健康供者分成G-CSF单用组(34例)及与GM-CSF合用组(18例),分别采用G-CSF(5 μg·kg-1·d-1)及G-CSF(3 μg·kg-1·d-1)+GM-CSF(2 μg·kg-1·d-1),连续皮下注射5~6 d动员,采集PBSC.动员前后动态检测外周血及采集物MNC、CD34+细胞、CFU-GM计数.52例血液病患者接受上述供体动员之PBSC并行异基因PBSC移植(Allo-PBSCT).结果:动员后CD34+细胞及CFU-GM分别较动员前增加10.83及8.7倍,并在第5~6天达到高峰;G-CSF单用及与GM-CSF合用均可有效动员CD34+细胞和CFU-GM,但合用较单用更有效(P<0.05);所有患者接受Allo-PBSCT后均满意获得造血重建;随访观察至今应用HGFs对健康供者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用中小剂量G-CSF单用和与GM-CSF合用均能安全、有效动员健康供者PBSC,但以合用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D-氨基酸氧化酶( DAAO)/D-丙氨酸(D-Ala)系统用作自杀基因治疗白血病的作用机制. 方法:[ HT5"SS〗以D-Ala杀伤稳定表达DAAO和绿荧光蛋白(GFP)的高致瘤性K562e单克隆细胞K DfGd、KDfGC,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并用酚红氧化法测定培养上清H2O 2和Lowry法测定细胞蛋白数量,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GFP的荧光强度.结果:在25 mmol/L D-Ala作用下24 h即可完全杀死KDfGd细胞,当 D-Ala为20 mmol/L时延长作用时间至48 h,杀伤率由64%增加至96.8%,而D -Ala≤15 mmol/L时杀伤率增加不明显.低于20 mmol/L,D-Ala 对K562e几乎无杀伤作用.培养上清的H2O2变化与杀伤转基因细胞作用相一致.结论:DAAO/D-Ala系统可能是通过产生H2O2发挥杀伤转基因K562e白血病细胞的作用 .  相似文献   
10.
阿糖胞苷诱导NF-κB活化与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DXM)和长春新碱(VCR)对阿糖胞苷(Ara—C)诱导HL60—n白血病细胞凋亡与核因子—κB(NF—κB)活化的影响。方法:采用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和DNA电泳技术检测H160—n细胞凋亡;采用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MSA)检测HL60—n细胞NF—κB活化水平。结果:Ara—C同时具有诱导HL60—n细胞凋亡和NF—κB活化的作用;DXM lμmol/L和VCR0.1μmol/L能显著增强Ara—C诱导的HL60—n细胞凋亡和抑制Ara—C诱导的HL60—n细胞的NF—κB活化,细胞凋亡增强率分别为39.1%和59.2%(均P<0.05),NF—κB活化抑制率分别为31.0%和47.0%(均P<0.05)。结论:Ara—C诱导HL60—n细胞凋亡的同时激活NF—κB;DXM和VCR可通过抑制NF—κB活化,增强其诱导HL60—n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