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6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07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0篇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食管异物是医院急诊科较常见的急性消化道疾病,其中以颈段食管最常见,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大多采用食管镜取出或手术治疗。尽早明确有无异物是诊断的关键,如有异物应尽早明确异物性质、部位对治疗和预后十分重要,传统检查手段为食管钡餐造影,但其诊断效果并不理想,有易漏诊、难直接准确显示异物形态和周围有无并发症等缺点,还可能导致二次伤害[1,2]。文献[3,4]报道多层螺旋CT(multi 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相似文献   
2.
数字减影子宫输卵管造影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介绍和评价数字减影与自动高压注射器联合应用于子宫输卵管造影(HSG)。方法:自行设计造影用硅胶管使之能与自动高压注射器相联接,用40%泛影葡胺和数字减影方法作造影;随机抽取常规透视点片碘油造影片44份,数字减影泛影葡胺造影片50份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两组比较:清晰度宫腔无显著性差异(P>0.05),输卵管有显著性差异(P<0.05);输卵管通畅率、血管或(和)淋巴管回流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盆腔涂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数字减影与高压注射器行子宫输卵管造影能提高造影质量。  相似文献   
3.
笔者通过对35例阻塞怀黄疸的CT所见,指出了胆道扩张征象可作为鉴别肝内、阻阻塞性黄疸的可靠指标,再结合临床及CT的初期征象,可更加提高其鉴别诊断准确率。本文对这些指标的可靠性进行重点讨论。提出了该特点是特别胆道管囊肿的重要指征,即后者的胆道扩张为局部性或节段性。本文对良、恶性病变所致的胆道扩张形态亦进行了对照分析,发现二阻之间无明显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正常肝脾容积的CT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肝脾容积的变化,一直是临床的诊断信息之一。虽然已有正常肝容积值的报道,但差异较大,与人体的相对值研究较少,且差异也大。因此,将肝脾容积及其与人体相关比值的变异性进行比较研究,可以为临床应用筛选更好的指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感染时各炎症指标及螺旋CT影像的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7月医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确诊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46例和未感染组34例。比较两组患者感染炎症指标及螺旋CT影像。结果感染组患者血清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红细胞压积(HCT)分别为(5.27±0.52)×109/L、(157.31±25.30)mg/L、(5.11±0.62)μg/L、(59.26±25.61)%均高于未感染组(P均0.05),两组患者红细胞计数(R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组患者Ranson评分低于未感染组,而APACHEⅡ评分高于未感染组(P均0.001);感染组患者螺旋CT检查出现胰腺体积增大、胰腺脂肪层模糊不清及周围渗出增多,可见单个或多个区域胰液潴留,且出现片状坏死及气泡征的患者均多于未感染组(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合并感染时WBC、HCT、PCT等感染指标会升高,且螺旋CT检查可见胰腺体积增大伴胰腺脂肪层模糊不清及周围渗出,多区域组织坏死、胰液潴留及出现气泡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3.0T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在评估胶质瘤瘤体微观结构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胶质瘤患者36例,接受多模态MRI扫描扩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及扩散张量成像(DTI),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比较不同级别胶质瘤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相对脑血容量(rCBV)值的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法检测胶质瘤瘤体ADC值、FA值和rCBV值与VEGF阳性细胞百分比及细胞密度的相关性。结果高级别胶质瘤瘤体FA值和rCBV值高于低级别胶质瘤,ADC值明显低于低级别胶质瘤(P<0.05);胶质瘤瘤体FA值、rCBV值与VEGF阳性细胞百分比及细胞密度呈正相关,ADC值与VEGF阳性细胞百分比及细胞密度均呈负相关。结论多模态MRI参数ADC值、FA值和rCBV值可为术前评估胶质瘤瘤体微观结构特点提供重要参考,间接反映肿瘤血管新生和细胞密度,其中以rCBV值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病原学特征与生存状况,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治提供临床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月10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年龄>60岁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临床和病原学特征,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感染性内膜炎老年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结果 100例患者的病变位置左心82例占82.0%、右心5例占5.0%、左右心均出现病变的患者7例占7.0%,不明确病变位置的6例占6.0%;100例患者中伴有心脏基础疾病41例占41.0%;动脉血培养呈阳性47例占47.0%,检出病原菌47株,以酿脓链球菌为主24株占51.0%;医院感染、血红蛋白<90g/L是影响老年患者感染性心内膜炎生存的危险因素,手术治疗是保护性因素。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老年患者的主要病原菌为酿脓链球菌,应预防控制其危险因素,手术治疗是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累及的结构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经临床及影像检查确诊为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CVST累及的结构,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152例CVST中,最常受累的静脉结构为横窦(57.2%),其次为上矢状窦(51.9%)、乙状窦(48%)、颈内静脉(12.5%),超过50%的CVST累及多个静脉窦,皮质静脉及深静脉血栓少见;上矢状窦血栓以中段血栓最为常见。39.5%的患者存在脑实质损害,最为常见的是脑水肿或脑肿胀,其次是静脉性脑梗死、颅内出血等;CVST最为常见的CT影像学特征依次是高密度三角征、条带征,而高密度点征、火焰征少见;MRI的特征性表现为静脉血管腔血液流空效应消失;DSA表现为静脉窦腔狭窄、显影变淡或完全不显影,侧支静脉异常扩张。结论CVST主要累及横窦及上矢状窦中段,常同时阻塞多个静脉窦;常见的直接影像学特征有条带征、三角征及血管充盈缺损;间接影像征象有脑水肿、脑出血、静脉性脑梗死等。了解脑静脉及静脉窦的结构及CVST影像学特征对CVST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热带地区急性缺血性中风中医证型与DWI脑梗死容积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12月经三亚市中医院临床及核磁共振扩散成像技术(MRI-DWI)确诊的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134例,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56例和腔隙性脑梗死78例,按1993年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其分为肝阳暴亢、风火上扰(2例);风痰瘀血、痹阻脉络(68例);痰热腑实、风痰上扰(13例);气虚血瘀(49例);阴虚风动(2例)。分析其MRI-DWI图像资料,并测量DWI病灶大小信息。肝阳暴亢、风火上扰和阴虚风动证型仅各有2例,代表性较差,不予分析。结果三组患者的DWI脑梗死容积经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9.229,P=0.010)。进一步经扩展的t检验法作组间的两两比较,风痰瘀血、痹阻脉络与热痰腑实、风痰上扰证型间DWI脑梗死容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2,P=0.031);风痰瘀血、痹阻脉络与气虚血瘀间DWI脑梗死容积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2.551,P=0.011);而热痰腑实、风痰上扰与气虚血瘀中证型间DWI脑梗死容积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t=0.637,P=0.525)。结论 MRI-DWI在评价热带地区的急性缺血性中风各中医证型的脑梗死容积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正常乳腺组织与其表现扩散系数值(ADC)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同时行乳腺X线摄影及乳腺MRI检查的78例女性患者,根据美国放射学会制定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将乳腺分为四型:致密型(9例),多腺体型(27例),少腺体型(26例),脂肪型(16例)。乳腺X线摄片体位为头尾位及内侧斜位片,MRI检查行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MR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扩散敏感因子b=800/mm2。分别测量各组乳腺的ADC值并做统计。结果各组ADC均值中致密型(1.5±0.0006)×10-3 mm2/s ,多腺体型(1.7±0.0005)×10-3 mm2/s ,少腺体型(1.7±0.0004)×10-3 mm2/s ,脂肪型(1.1±0.0005)×10-3 mm2/s,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317,P<0.01);其中致密型与多腺体型间,致密型与少腺体型间,致密型与脂肪型间,以及多腺体与少腺体型间分别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多腺体与脂肪型间和少腺体型与脂肪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类型正常乳腺与其组织的ADC值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