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19篇
药学   39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广超  吕志刚  刘梅 《骨科》2012,3(2):110-111
目的 探讨复杂Pilon骨折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对2003年2月~2010年6月收治的30例复杂Pilon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全部病例均进行回访,回访时间为7.9~42.0个月,平均时间28.6个月.痊愈13例,良好9例,可5例,差3例,总有效率为90%.2例患者术后出现创口皮肤浅表感染,经及时采取换药措施后痊愈.未发生一例螺钉进入关节面、内固定物断裂、深部感染及皮瓣坏死等并发症,术后除1例患者因过早负重导致骨折再移位外,其他患者均获得良好的固定效果.结论 对于复杂Pilon骨折,治疗前应对软组织损伤进行充分的术前评估,根据受损程度,选择准确的手术时机,合理安排手术方案及术后科学指导患者早期行功能锻炼,可有效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双钢板内固定与Y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5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肱骨远端骨折患者75例随机分组。对照组接受Y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实验组接受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根据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等进行术后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1年HSS肘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3年HSS肘关节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6例出现异位骨化,实验组仅有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钢板内固定与Y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骨折均可取得满意的内固定效果,其中Y型钢板内固定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双钢板固定后生物力学稳定性好,可以满足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的康复要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进展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门诊综合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00年3月~2012年3月,门诊治疗进展期强直脊柱炎患者365例,其中男264例,女101例;年龄15~42岁,平均29岁;病程5~9年,平均6.3年;给予心理辅导教育,重视功能锻炼,必要物理治疗,规范药物治疗,配合小针刀应用进行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疗效。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长期随访,随访时间24~120个月,17例患者发展为纤维性强直,2例患者出现双侧髋关节骨性强直,股骨头坏死,行双侧人工全髋置换术。其余患者未出现畸形及功能障碍, VAS由初次确诊平均得分6.13分降为末次随访3.16分。结论:进展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通过合理门诊综合治疗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4.
郝斌昌 《中国医药科学》2014,(9):194-195,201
目的探讨手术方法对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7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80例,对患者进行骨折分型,按照分型结果选择合适的入路方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骨盆骨折情况均得到改善,均恢复行走功能,X线片检查结果表明,患者的骨折移位情况愈合良好,术后骨盆功能优良率为96.25%。结论采用骨盆外固定支架对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对患者失血性休克症状进行纠正,且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骨科患者围术期的相关风险因素。方法选择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85例65岁以上老年骨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术前并发症、手术相关风险因素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85例术后病死率为2.4%,18.8%的老年骨科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与术后出现并发症密切相关的风险因素是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神志状况、手术类别。结论正确评估老年骨科患者围术期的的风险因素,积极调整手术方式,对其手术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桡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末节皮肤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3年1月-2007年1月,收治16例拇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10例,女6例;年龄19~56岁.电锯伤6例,压碰伤5例,切割伤4例,电击伤1例.缺损范围为2.0 cm×1.5 cm~3.5 cm×3.0 cm.受伤至手术时间为4 h~7 d.术中采用2 cm×2 cm~4 cm×3 cm桡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缺损.供区创面13例直接缝合,3例植皮修复.结果 术后皮瓣及植皮均顺利成活,供、受区切口均I期愈合.12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年.皮瓣质地、外形与周围组织相似,血运、功能良好.拇指指问关节功能良好.结论 采用桡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末节皮肤缺损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Stoppa入路在骨盆骨折前路固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30例骨盆骨折患者病历资料,其中应用Stoppa入路手术治疗18例,应用髂腹股沟入路治疗12例,随访观察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Stoppa入路方法在骨盆骨折前路固定术中复位效果优良率为83.33%,髂腹股沟入路组为75.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Stoppa入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56%,显著低于髂腹股沟入路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toppa入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髂腹股沟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oppa入路组在骨盆骨折前路固定术中效果显著,手术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后外侧植骨融合术(PLF)和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联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青少年轻中度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效果。方法随机将52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青少年患者分为2组,各26例。在椎弓根内固定后A组行PLF术,B组行PLIF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前及术后2 a腰腿痛VAS评分、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 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多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2组患者的腰腿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JOA及ODI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F联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青少年轻中度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半髋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6月在我院骨科进行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50例,把所有患者随机分A组(半髋置换术)和B组(全髋置换术),每组各25例,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B组手术时间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A组,疼痛率低于A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治疗中全髋置换术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半髋置换术,可以降低患者的疼痛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同时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也令患者比较满意,建议该方法为临床股骨颈骨折治疗的首选方式,应广泛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下腰椎手术失败的原因及再次治疗的手术方法并对疗效进行观察。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0月就诊的下腰椎手术失败再手术患者32例,分析其手术失败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再次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0~320min,平均225min,出血量为100~1400ml,平均500ml。术后随诊1~3年,患者症状均有所缓解,疗效优者15例,良者11例,可者4例,差者2例,优良率为81.2%。结论下腰椎手术失败应认真做好检查,分析手术失败的原因,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再手术治疗,可取的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