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1篇
眼科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利用MRI技术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眼病患者在注射对比剂后血-视网膜屏障(BRB)的破坏情况,探讨MRI评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选取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眼病(PDR)患者及其与之年龄相匹配的对照组受试者。PDR患者7例,男3例,女4例,平均年龄为(54±14)岁,糖尿病病史为(9±4)年,共扫描14只眼;对照组受试者14例,男7例,女7例,平均年龄为(50±15)岁,共扫描16只眼。采用动态增强MRI(DCE-MRI)检测受试者活体视网膜BRB的变化情况。用NIHimage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视网膜前玻璃体内的信号强度变化用于统计学分析。结果 (1)对照组视网膜前玻璃体区在注射对比剂后时间-信号强度变化的最大斜率的平均值为-0.0457±0.1129。PDR组视网膜前玻璃体内时间-信号强度变化的最大斜率的平均值为0.4393±0.269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在延迟扫描时相,BRB破坏处可清楚地显示视网膜前区玻璃体腔内高信号的顺磁性对比剂,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范围逐渐扩大。(3)糖尿病视网膜眼病动态增强曲线示BRB破坏区前方玻璃体内的时间-信号曲线呈持续上升型。结论 DCE-MRI可用于监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BRB的破坏情况。视网膜功能MRI具有其独特价值。3.  相似文献   
2.
味觉刺激弥散加权成像评价正常涎腺功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测MR弥散加权成像(DWI)是否能记录味觉刺激时涎腺弥散系数(ADC)值的变化,并观察味觉刺激前后ADC值的变化. 方法 对17名健康志愿者行1.5T MR检查.DWI序列于静息时采集1次,给予含化维生素C片500 mg之后30 s至23 min左右连续采集.由DWI得到刺激前后涎腺的ADC值,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刺激前后的差异. 结果静息状态颌下腺ADC值(1.26±0.11)×10~(-3) mm~2/s高于腮腺(1.00±0.09)×10~(-3) mm~2/s(P<0.01).在酸刺激最初的 2 min(0.5~4.5 min)腮腺ADC值[(1.08±0.10)×10~(-3) mm~2/s]显著升高(P<0.01),颌下腺ADC值[(1.27±0.15)×10~(-3) mm~2/s]稍升高(P=0.71);之后的7 min(2.5~8.5 min)腮腺ADC值[(0.09±0.01)×10~(-3) mm~2/s]和颌下腺ADC值[(1.11±0.12)×10~(-3) mm~2/s]明显下降(P<0.01);之后的9 min ADC值逐渐上升,至16 min(10.5~22.5 min)达高峰.腮腺[(1.13±0.09)×10~(-3) mm~2/s]明显高于基线值(P<0.01),颌下腺[(1.34±0.11)×10~(-3) mm~2/s]轻度提高(P=0.02). 结论 DWI可以无创地评价涎腺功能变化,味觉刺激后ADC值显示出三个阶段的变化,可能对早期发现涎腺功能改变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RI及动态增强扫描对鼻腔及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鼻腔及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MRI资料.结果:肿瘤位于鼻腔16例,上颌窦3例,筛窦6例,额窦1例,表现为侵袭性、破坏性或膨胀性生长.免疫组化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示3例肿瘤内未发现黑色素成分,余23例肿瘤内黑色素均呈阳性.与脑灰质比较,肿瘤T1WI呈高信号17例,等信号9例;T2WI呈低信号14例,等信号10例,高信号2例;T2WI信号混杂,20例瘤内见多发线状低信号影.10例肿瘤DWI表现:9例呈高信号,1例呈等信号.26例肿瘤动态增强扫描后21例呈轻-中度强化;14例肿瘤中12例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呈速升缓降型,1例呈速升速降型,1例呈持续上升型.结论:鼻腔及鼻窦恶性黑色素瘤具有特征性的MRI表现:T1WI上呈高信号,T2WI信号混杂且可见多发纡曲、线状低信号影.TIC及DWI能更好地了解恶性黑色素瘤内部的多形性成分.  相似文献   
4.
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梗死后抑郁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抑郁是脑梗死后的一个常见并发症,其发病率高,预后差,病死率也逐渐增高.梗死后抑郁的发病机制、脑内代谢物的变化及病理生理演变过程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依据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所提供的微观的、功能及代谢等方面的信息,综述了其在梗死后抑郁的相关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5.
抑郁是脑梗死后的一个常见并发症,其发病率高,预后差,病死率也逐渐增高.梗死后抑郁的发病机制、脑内代谢物的变化及病理生理演变过程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依据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所提供的微观的、功能及代谢等方面的信息,综述了其在梗死后抑郁的相关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小剂量多次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DM)大鼠早期视网膜病变(DR)动物模型。方法 雄性SD大鼠75只,体重180?5g。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n=30)和模型组(DM组,n=45)。DM组按30mg/kg体重腹腔注射3%的STZ,连续注射5天。成模后每周测量体重、血糖等指标。分别在成模后第4、8、12w各组随机安乐10只动物,对视网膜组织进行H.E染色、免疫组化、消化铺片及透射电镜超微结构观察。 结果 大鼠成模后第 2 周开始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症状。H.E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12w时视网膜变薄,神经节细胞数量减少。消化铺片结果显示8w时模型大鼠视网膜内皮细胞增生,12w时毛细血管膨大,毛细血管细胞凋亡,核固缩、深染。对照组大鼠视网膜GFAP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节细胞层和神经纤维层,呈条索状连续排列,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模型组视网膜超微结构4w时仅出现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周细胞核膜的轻微凹陷。8w时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内皮细胞指状突起,吞饮泡增多。12w时视网膜周细胞线粒体肿胀,嵴脱落空泡样变。外节膜盘间隙增宽,胞核内染色质浓缩,胞浆空泡化,细胞器消失。结论 小剂量多次注射STZ 建立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模型与人类早期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具有相似的特征,可应用于DR早期病变的发病机制、药物研发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视网膜是体内代谢最旺盛的组织器官之一,氧需求量很高.视网膜长期处于低氧状态(如糖尿病眼病)会产生显著的、严重的不良后果,一般认为这是导致视网膜结构或功能不可逆性改变的根本原因.然而,采用传统方法测量视网膜氧张量有多方面的局限性.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采用MRI进行无创地检测视网膜氧张量变化已成为可能.本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MR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占全部脑血管病的75%.如何早期诊断,早期进行溶栓等治疗,最大限度地减少缺血性坏死,已成为当今医学研究中急需突破的一项重点课题.传统的MRI在发病后6小时才能显示病灶,不能及时明确病变部位、病灶大小及缺血半暗带的情况.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它使MRI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早期、快速、准确的诊断成为可能,并可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相关代谢变化、治疗及预后提供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扫描方案在CT泪囊造影成像中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拟人头颈部模体,将对比剂(碘海醇)与盐水1∶3混合液置于模体鼻翼一侧模拟泪囊。分别采用80、100、120和140 kV对模体进行扫描,每种管电压选择相应的mAs使设备显示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分别为10、15、20、25、30、35和40 mGy。结合对每组图像的客观评价,以临床扫描参数120 kV/180 mAs的对比度噪声比(CNR)为基准,得出相同CNR时的最低剂量扫描参数80 kV/240 mAs。前瞻性收集2019年11月至2020年7月来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62例泪囊CT扫描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管电压组(120 kV/180 mAs)和低管电压组(80 kV/240 mAs),每组各31例。测量两组图像的CT均值、噪声(SD)及对比噪声比(CNR)作为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主观评价由两位高年资主治医师采用双盲法进行5分制评价。结果模体研究中相同管电压下,CTDIvol增加CNR也增加,两者呈正相关(r=0.985、0.965、0.971、0.972,P<0.05);相同CNR下,管电压越低,辐射剂量越低;临床扫描参数120 kV/180 mAs的CNR为27.8,而80 kV在相同CNR时对应的是240 mAs;临床研究中常规管电压组和低管电压组的CTDIvol分别为31.2和12.8 mGy,低管电压组较常规管电压组降低了约59%。两组图像泪囊区CT值、眶内脂肪区CT值与噪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76、2.601、-5.704,P<0.05),两组图像的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名观察者间的一致性良好(Kappa>0.75),两组图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低管电压技术扫描可以获得满意的泪囊CT图像质量,同时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氢质子磁共振波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旨在探讨脑卒中后抑郁障碍(PSD)患者前额叶皮质、白质及小脑的1HMRS的变化特征及规律。方法38名PSD患者按卒中发病时间分为两组,急性期组20名,慢性期组18名,与17名年龄相当的健康自愿者进行对照研究。采用GE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行多体素PRESS序列扫描,定位于双侧前额叶皮质、白质及双侧小脑半球。分别计算各代谢物的绝对浓度及其与Cr的比值,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别。结果1HMRS显示脑卒中急(1.35±0.05)、慢性期组(1.26±0.05)左侧额叶白质区Cho/Cr较对照组(1.13±0.05)升高,且急性期组较慢性期组升高明显(P<0.05)。三组中的其余感兴趣区脑实质及小脑内各代谢物的绝对浓度及相对浓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HMRS能够提供PSD患者脑部各代谢物的绝对及相对浓度的代谢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