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9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建立卵蛋白(OVA)致敏激发后, 在挪威褐鼠无创且清醒的状态下, 可观察和记录到过敏性哮喘发作全过程(速发相和迟发相)的动物模型。方法 66只挪威褐鼠按致敏液[OVA和Al(OH)3]不同平均分为11组, 单纯注射OVA的4组(0.01、0.1、1.0和10.0 mg/只);OVA混合Al(OH)3干粉的5组(0.1+100、1.0+100、10.0+100、1.0+52和1.0+4 mg/只);OVA 混合Al(OH)3胶体的1组(10.0+4 mg/只);正常对照组1组。10个致敏组分别于第0天和第5天背部皮下2点注射相应致敏液, 每点注射0.2 mL, 正常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在第37天雾化吸入5% OVA激发10 min。然后立即放入体积描记器中连续记录16 h 呼气相延长参数(penh)值。采集第0、7、14、21、28、35、38天血清, ELISA法检测特异性IgE含量。HE染色观察肺病理变化。结果 除单纯注射OVA 0.01 mg组外, 其他各组大鼠血清特异性IgE含量均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 且在致敏1周后IgE开始大量产生, 直到第5周均呈持续增长趋势。观察到了哮喘发作的速发和迟发双相气道反应, 其特点表现在Penh值的显著增高, 且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模型组(以OVA 10.0 & Al(OH)3 100、OVA 10.0 & Al(OH)3 gel 4组为例)的速发相/迟发相峰值、面积均显著增大(P<0.05)。模型组(以OVA 10.0 & Al(OH)3 100组为例)有以气道周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表现。结论 成功建立了无创、清醒状态下挪威褐鼠过敏性哮喘发作全程记录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中药 I号方对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APP代谢的影响. 方法 将5月龄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vehicle)、中药Ⅰ号方低剂量组(0.6 g/kg)、中剂量组(1.2 g/kg)和高剂量组(2.4 g/kg),并以同窝阴性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wild-type, WT),每组16只,雌雄各半.给药小鼠每天灌胃一次,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给予等体积的双蒸水灌胃.给药四个月后,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及其代谢产物和分解酶的变化.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给药组能显著降低APP分解酶(ADAM10和BACE1)(P<0.01)及APP的分解产物的量,如:β-CTF(C99)、α-CTF(C83)、 sAPPα、sAPPβ(P<0.01).结论 中药I号方通过影响APP的分解过程减少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eptide,Aβ)的生成,减少脑内老年斑的沉积.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过敏性紫癜大鼠及兔模型的血液学指标的改变,并与人类患者血液学指标改变进行比较,为进一步探索该病的发病机制、明确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首先构建模型;进行过敏性紫癜大鼠及兔的症状观察和病理分析;血常规检测;检测大鼠、兔及患儿血清中细胞因子IL-2、IL-4、TNF-α,白细胞表面标记分子CD3、CD4、CD8等,免疫球蛋白IgA,IgE,IgG及补体C3,C4的含量。结果模型大鼠和兔皮肤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斑点,皮肤,胃肠道,关节及肾脏也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模型大鼠、兔及患者急性期血常规均有不同程度的白细胞(WBC)升高,淋巴细胞(LYM)及百分比(LYM%)下降,中性粒细胞(UEN)及百分比(UEN%)升高,血小板(TLP)正常;血清CD4+T细胞减少,CD4/CD8比值下降,IL-4及TNF-α水平升高;IgA升高,C3、C4减少;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但这些指标改变的程度不同,血清IL-2、IgG、IgE水平改变不完全一致。结论过敏性紫癜大鼠及兔模型大部分血液学指标改变与人类相似,可为深入研究该病的发病机制、明确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辽宁、吉林、黑龙江、青海四省精神科首届护理学术经验交流会于1987年8月27日—30日在吉林省神经精神病院召开。来自51所精神病院、疗养院的代表共121人出席了会议,安徽、湖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Wistar大鼠的各种自发性肿瘤病变及其发生率。方法 致癌试验中的对照组,采用4周龄SPF级Wistar大鼠,雌、雄性大鼠各60只,试验前观察1周,常规饲料喂饲104周后处死,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报告了Wistar大鼠的各种自发性肿瘤病变及其发生率。雄性大鼠中发生肿瘤的动物占49.12%,发生良性肿瘤的动物占38.60%、发生恶性肿瘤的动物占17.54%;良性肿瘤主要有垂体腺瘤(19.30%)、睾丸间质细胞瘤(5.26%)和皮下纤维瘤(5.26%);恶性肿瘤主要有鳞状细胞癌(7.02%)和淋巴造血系统肿瘤(3.51%)。雌性大鼠中发生肿瘤的动物占60.34%;发生良性肿瘤的动物占50.00%、发生恶性肿瘤的动物占15.52%;良性肿瘤主要有乳腺纤维腺瘤(25.86%)和垂体腺瘤(24.14%);恶性肿瘤主要有腺癌(5.17%)和乳腺癌(3.45%)。结论 本文报告的Wistar大鼠自发肿瘤及其发生率进一步丰富了现有SPF级Wistar大鼠自发性肿瘤的数据资料,可为有关技术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精神分裂症多起病于青少年期,由于生理及心理发育的特点,青少年语言表达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较弱.因此,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护理管理方法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 1 对象  相似文献   
7.
脂肪组织切片制备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脂肪组织石蜡切片及冰冻切片方法的改进。方法取脂肪组织迅速固定于10%中性福尔马林中,设置不同的脱水程序制备石蜡切片,HE染色。免疫组化法观察PPARγ和ITLN1的表达。取脂肪组织迅速固定于甲醛钙或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中24 h以上,OCT包埋,置于-80℃冰箱至少30 min,设置冰冻切片机箱体温度-20℃,样品头温度-30℃,切片后HE染色。结果用改进方法制备的脂肪组织石蜡切片,切面平整,无皱褶,无裂隙,脂肪细胞结构完整,染色清晰,且对免疫组化结果无影响;冰冻切片的改进提高了切片质量,结构完整,形态好,染色清晰。结论改进的脂肪组织石蜡切片和冰冻切片均可成功应用于不同实验动物,为脂肪组织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条件。  相似文献   
8.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普遍展开,对精神病人的健康教育是系统化整体护理的重要环节。健康教育对促进疗效、缩短疗程周期,降低复发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LED白色光源照射日本大耳白兔皮肤组织,对LED光源照射的安全性进行初步的评价。方法动物随机分成照射组和对照组。照射组动物剔除背部毛发,LED光源照射,强度为50 mw/cm2,对照组动物以普通日光灯光源照射,两组均每天照射5 h,连续3个月。观察动物皮肤有无红肿,测量动物进食、体重、体温等改变情况;照射完毕采集外周血测量常规、生化指标;Elisa分析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改变情况;脏器组织病理检测,及分析皮肤弹力纤维变化情况;皮肤免疫组织化学分析C-myc、P53、细胞周期蛋白D1(CCND1)等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照射组兔皮肤未见红肿表现,体重在6周后稍高于对照组,体温3周、6周有差别,进食未见异常;血常规有白细胞增多,生化检测尿素、肌酐水平有增高,但在正常范围内;ELISA分析血免疫细胞CD3T细胞、细胞因子IL-6、TNF-α、IFN-γ水平在两组无明显差别,照射组动物CD19B细胞,IL-4水平升高;照射组动物脏器组织病理未见明显异常结构改变,皮肤弹性纤维分布无异常;皮肤组织内细胞周期蛋白(CCND1),C-Myc蛋白,P53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没有差异。结论 LED光源照射日本大耳白兔3个月后,未引起体内明显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也未引起皮肤肿瘤相关因子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小剂量多次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DM)大鼠早期视网膜病变(DR)动物模型。方法 雄性SD大鼠75只,体重180?5g。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n=30)和模型组(DM组,n=45)。DM组按30mg/kg体重腹腔注射3%的STZ,连续注射5天。成模后每周测量体重、血糖等指标。分别在成模后第4、8、12w各组随机安乐10只动物,对视网膜组织进行H.E染色、免疫组化、消化铺片及透射电镜超微结构观察。 结果 大鼠成模后第 2 周开始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症状。H.E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12w时视网膜变薄,神经节细胞数量减少。消化铺片结果显示8w时模型大鼠视网膜内皮细胞增生,12w时毛细血管膨大,毛细血管细胞凋亡,核固缩、深染。对照组大鼠视网膜GFAP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节细胞层和神经纤维层,呈条索状连续排列,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模型组视网膜超微结构4w时仅出现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周细胞核膜的轻微凹陷。8w时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内皮细胞指状突起,吞饮泡增多。12w时视网膜周细胞线粒体肿胀,嵴脱落空泡样变。外节膜盘间隙增宽,胞核内染色质浓缩,胞浆空泡化,细胞器消失。结论 小剂量多次注射STZ 建立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模型与人类早期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具有相似的特征,可应用于DR早期病变的发病机制、药物研发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