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83篇
预防医学   25篇
眼科学   232篇
药学   81篇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7):44-46+50+封三
目的 探讨超高分辨率眼前节OCT在结膜增生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北仑分院眼科门诊收治的150例(150眼)结膜增生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结膜正常者80例(80眼)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超高分辨率眼前节OCT在睑裂斑,翼状胬肉及鳞状上皮瘤等结膜增生性疾病中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观察分析睑裂斑,翼状胬肉及鳞状上皮瘤等结膜增生性疾病的特征性表现。结果 150例(150眼)结膜增生患者临床诊断为睑裂斑患者30例(30眼),翼状胬肉患者100例(100眼),以及眼表鳞状细胞瘤的患者20例(20眼)。与病理学诊断相比,UHR-OCT诊断睑裂斑诊断符合率为100.00%(30/30),翼状胬肉诊断符合率100.00%(98/98),眼表鳞状细胞瘤诊断符合率为90.91%(20/22),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睑裂斑患者图像特征:生长在角巩膜缘处停止,且角膜上未见隆起,与前弹力层间未见高反射信号,与巩膜间未见明显分界。翼状胬肉患者图像特征:结膜上皮厚度轻度增厚,上皮层表现为中等程度的高反射,角膜上皮与前弹力层间表现为较高程度的高反射信号。OSSN患者图像特征:结膜上皮增厚,呈高反射,结膜正常上皮与异常上皮转变突然,无过渡区域,深部组织间上皮内可见瘤变。结论 超高分辨率眼前节OCT在结膜增生性疾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且影像特征明显,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口腔黏膜移植术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翼状胬肉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翼状胬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口腔黏膜移植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视力指标[裸眼视力(UCVA)、角膜屈光度]水平、术后1年复发率和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UCVA水平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角膜屈光度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复发率为6.67%(2/30),低于对照组的26.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黏膜移植术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翼状胬肉患者可改善视力指标水平,降低复发率,效果优于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9):172-175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对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术后干眼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12月治疗的70例原发性翼状胬肉术后干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6月收集的35例为对照组,7~12月收集的35例为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优质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护理满意度及治疗1周后干眼自觉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院时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45.78±5.36)分和(46.36±5.48)分,对照组出院时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50.11±5.14)分和(51.69±5.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65.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周后干眼自觉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原发性翼状胬肉术后干眼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干眼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方法治疗翼状胬肉【】50例(52只眼)观察术后角膜情况进行术前术后对比,并随访半年。结果 50例(52只眼)手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随访半年,只有1例复发。结论翼状胬肉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疗效满意,大大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传统的单纯胬肉切除术与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随机将89例(124只眼)翼状胬肉患者分成A组46例(63只眼)、B组43例(61只眼),A组行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B组行传统的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术后随访比较两组术后胬肉复发情况。结果:随访结果,A组5例(5只眼)患者失访,3例患者(3只眼)复发,复发率为5.17%;B组5例(5只眼)患者失访,13例患者(18只眼)复发,复发率为32.1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能有效治疗翼状胬肉且能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生物羊膜移植和带角膜缘的自体结膜移植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 77例(101只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0例(52只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生物羊膜移植,B组37例(49只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角膜缘的自体球结膜移植,术后炎症明显者加用0.02%丝裂霉素C点眼.术后随访10~36个月,观察两组复发率,比较两组角膜创面修复时间和术后使用丝裂霉素C的情况.结果 A组8只眼复发,复发率15.38%,B组2只眼复发,复发率4.08%;A组术后角膜创面平均修复时间(4.48 ±0.87)d,B组术后角膜创面平均修复时间(4.04±1.10)d,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P<0.05);A组术后使用丝裂霉素C 14只眼(26.9%),B组术后使用丝裂霉素C3只眼(6.12%),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0,P<0.01).结论 生物羊膜或者是带角膜缘的自体结膜移植,联合术后丝裂霉素C点眼均能减少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复发,但带角膜缘的自体球结膜移植术后角膜修复时间更短,局部炎症反应更轻.  相似文献   
8.
张纪卫  晋秀明 《浙江医学》2016,38(19):1575-1578
目的探讨2%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在翼状胬肉切除术中应用对术后早期干眼症状和泪膜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8例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分为试验组(28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于术前1d及术后1、10和30d对每位受试者依次进行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自觉症状评价、泪膜破裂时间(TBUT)、ShirmerⅠ试验(STI)和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估检查。结果两组患者不同时点OSDI评分值、自觉症状评分及STI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和10d试验组TBU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d对照组FL值明显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术中应用2%HPMC保持角膜湿润能改善术后早期眼表状态,利于术后早期泪膜功能的恢复,并促进角膜上皮的修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患者逆行撕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的疗效。方法将原发性单侧翼状胬肉患者78例(78只眼)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39只眼),两组均由同一组医生施行翼状胬肉逆行撕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试验组在手术结束即刻于角膜表面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1片,对照组采取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术后1天、2天、3天、1周进行随访,观察角膜上皮修复情况、角结膜刺激症状。结果试验组在角膜上皮修复、角结膜刺激症状评分方面的具体数据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逆行撕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佩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能有效促进角膜上皮修复、减轻术后角膜刺激症状。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