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8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rani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常被误诊漏诊,延误治疗,甚至引起死亡等严重并发症,文献报道,误诊率有的可达50%[1].临床如何及时明确诊断、积极有效治疗CVST,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我们复习了相关文献,对26例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探讨CVST的早期临床特征,为CVST早期诊断提供正确的依据及可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动脉硬化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血脂的关系。方法:90例确诊脑梗死患者和58例正常健康者,用EILSA法检测血清中脂联素浓度及血脂浓度,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脑梗死组血清脂联素与对照组对比有明显差异性,脑梗死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与对照组对比有明显差异性。血清脂联素与TC、TG、LDL-C存在负相关性,与HDL-C呈明显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伴焦虑、抑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多导睡眠图的特点。方法本研究对56例TIA患者进行临床评估、量表测评和多导睡眠图(PSG)检查,其中伴焦虑和(或)抑郁症状者33例(A组),不伴有焦虑、抑郁症状者(B组)23例。结果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显示A组PSQI总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导睡眠仪(PSG)显示A组较B组觉醒时间延长,非快速眼动(NREM)期N1、N2期睡眠时间延长,N3期睡眠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焦虑、抑郁症状TIA患者觉醒时间延长,NREM期N1、N2期睡眠时间延长,N3期睡眠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4.
目的 定量分析正常成人眼震电图 (ENG)的特点及其与年龄、性别的关系 ,旨在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1 80名 2 0~ 79岁正常成人 ,其中男 88名 ,女 92名 ,按年龄分成 6组 ,每 1 0年一个年龄组 ,每组 30名。进行ENG系列试验 ,包括扫视试验、平稳跟踪试验、视动试验、水平凝视试验、自发眼震试验及摇头试验。结果 扫视试验中的延迟时间、跟踪试验中的增益值、失真度及视动试验中的增益值等主要参数 ,各年龄组有明显的不同 (P <0 0 5)。随着年龄的增加 ,延迟时间呈逐渐延长趋势 [由 (1 80 55± 2 2 39)ms增至 (2 1 3 58± 31 30 )ms,r =0 33] ;跟踪试验的增益值逐渐减小(r=- 0 37) ,失真度逐渐加大 (r=0 41 ) ;视动试验的增益值也呈下降趋势 (r =- 0 42 )。但不受性别影响 (P >0 2 )。所有个体在水平凝视、自发及摇头眼震试验中均未见眼震。结论 扫视、跟踪及视动试验的主要参数受年龄影响 ,与性别无关。针对不同年龄组的患者 ,应选择相应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年龄对视跟踪试验的影响,旨在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180名20-79岁正常成人,其中男88名,女92名,按年龄分成6组,每10年1个年龄组,每组30名,在两种不同的试验条件下进行视跟踪试验的测试。结果:两种试验条件下视跟踪试验的主要参数增益值及失真度,各年龄组有明显的不同(P<0.05)。随着年龄的增加,增益值逐渐减小(r=-0.37,-0.39)失真度逐渐加大(r=0.41,0.44)。结论:年龄对视跟踪试验的主要参数有影响,针对不同年龄组患者,应选择相应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6.
早期康复对重度偏瘫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目的:观察早期主动性康复治疗对重度偏瘫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在沧州市两所二级医院选重度瘫痪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01例,康复组57例,对照组44便。在残损和残疾两个水平上评测患者功能。比较康复治疗后两组间的差异。结果:初次评测的各主要指标两组间无明显差别;末次评测的运动功能的FMA上肢、FMA下肢1、FIM-ADLS、FIM-Mobility和FIM每周增加值的结果,对照组分别为11.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年龄对脑卒中偏瘫患早期主动性康复治疗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研究条件的脑卒中患85例,按年龄分成40~、50~、60~、70~80岁组等4组,比较康复治疗28d后各组间残损(FMA)和残疾(FIM)的积分,结果 康复治疗后各组的FMA上下肢评分和FIM评分结果间差异的无显性意义(P〉0.05)。结论 年龄本身对脑卒中偏瘫患的早期主动性康复治疗的效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3.0 T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3.0 T HR-MRI)评估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于本院诊治的TIA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行3.0 T HR-MRI检查出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记录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和厚度,并根据斑块稳定性将患者分为斑块稳定组(n=38)和斑块不稳定组(n=42),比较两组患者TIA发作次数以及发作持续时间,门诊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脑梗死或TIA再发时间、TIA再发次数及脑梗死例数。结果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最容易在背侧壁形成,斑块厚度以0.5~1.5mm为主;斑块不稳定组患者TIA发作次数显著多于斑块稳定组患者(P0.05),TIA发作持续时间显著长于斑块稳定组患者(P0.05);随访1年发现,斑块不稳定组患者脑梗死或TIA再次发作时间显著短于斑块稳定组患者(P0.05),TIA发作次数、脑梗死例数高于斑块稳定组患者(P0.05)。结论 3.0 T HR-MRI能够评估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厚度等情况,并对斑块进行定性分析,进一步预测TIA病情发展,为脑血管病二级预防提供更多依据。  相似文献   
9.
血浆脂联素与超敏C反应蛋白在脑梗塞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联素(adiponectin,APN)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近年来研究显示,脂肪组织专一表达的脂联素通过其受体调节内皮功能、免疫功能、糖脂代谢、动脉硬化,与肥胖、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缺血性血管病有一定相关性,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rity-reactive protein HsCRP)作为炎症因子,其水平与血管性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本研究旨在探讨APN及HsCRP在脑梗塞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技术分析颅内动脉粥样硬化(ICAD)斑块性质,初步探讨ICAD斑块与复发脑梗死(RCI)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在本院住院的由头颈MRA或CTA证实存在大脑中动脉或基底动脉中重度狭窄的脑梗死患者61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25例,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61.7±6.1)岁。所有患者分为初发脑梗死(PCI)患者28例和RCI患者33例,所有脑梗死患者均行HRMRI检查,根据不同信号特点分析ICAD斑块性质,区分不稳定斑块和稳定斑块。观察两组颅内不稳定斑块情况,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不稳定斑块与RCI的相关性。结果(1) RCI组和PCI组之间基线临床特征比较,RCI组年龄、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比例显著高于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RCI组不稳定斑块比例明显高于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除了年龄、2型糖尿病外,颅内不稳定斑块是RCI的独立危险因素(OR为18.088,95%CI为2.587~126.450,P值为0.004)。结论颅内易损斑块与RCI密切相关,重视中老年脑梗死患者颅内不稳定斑块的检测,有助于预测RCI的风险,为二级预防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