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9篇
内科学   22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2.
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的国家标准物质的研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研制国内用于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RNA)扩增检测的血清标准物质。方法用HCVRNA阴性血浆将阳性血浆稀释至含量约300000拷贝数/ml,然后进行真空冷冻干燥。检测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和罗氏公司的PCR内标定量方法。制备标准品含量通过与国际标准(世界卫生组织属下的国家生物标准研究所标准物质编号:96/790)比对获得。结果该标准物质定值为:(1·29±0·24)×105IU/ml。其稳定性实验表明室温20~25℃(相对湿度20%~50%)14d、37℃(相对湿度60%~80%)7d均稳定。长期监测结果表明:2~8℃6个月及-20℃保存两年的含量均无明显变化。均一性检测结果:瓶间不精密度为3·53%。结论该制备物可以作为用于核酸扩增检测的丙型肝炎病毒核酸国家标准物质。  相似文献   
3.
血脂水平在长时期内的生物学变异   总被引:42,自引:2,他引:42  
目的:探讨我国人血脂水平的长期个体内生物学变异情况。方法:在多年从事血脂标准化研究及参加国际血脂标准化计划基础上长期测定一相对稳定人群的血脂水平,分析其中23例1年多次及100例10-15年间每年1次血脂测定结果。结果:两组病例血脂水平的个体内总变异(包括生物学变异和分析变异)大致为,总胆固醇10%,甘油三酯28%,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8%,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6%。结论:血脂指标,尤其是甘油三酯有较大生物学变异,临床上判断血脂水平高低时需考虑到生物学变异的存在,并采取适当措施减小生物学变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并评价弹性蛋白酶诱导小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骨质疏松症模型。方法:24只健康雌性8周龄C57BL/6小鼠(重约18 g)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予以气管内滴注生理盐水,实验1组和实验2组气管内滴注弹性蛋白酶,对照组和实验1组继续饲养8周后处死,实验2组继续饲养12周后处死。HE染色评估对照组和实验组小鼠肺组织与胫骨组织病理学改变。ELISA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与血清相关炎症因子含量。Micro-CT检测小鼠股骨骨量相关参数。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检测破骨与成骨相关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肺组织病理显示实验组肺泡结构紊乱,肺泡壁变薄或断裂,肺泡腔扩大。肺泡灌洗液炎症因子IL-6与TNF-α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血清炎症因子IL-1β与TNF-α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01)。实验组BV/TV (骨体积分数)、Tb.Th (平均骨小梁厚度)与Tb.N (平均骨小梁数)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Tb.Sp (平均骨小梁分离度)和BS/BV (骨表面积分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胫骨组织破骨相关标志基因表达增加(P<0.05),成骨相关标志基因表达下降(P<0.05)。实验1组与实验2组结果均呈时间依赖。结论:该研究应用弹性蛋白酶成功构建COPD合并骨质疏松症模型,为今后探究COPD合并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提供合适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分析测试技术,它以独特的接口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的高温电离特性与四极杆质谱仪的灵敏快速扫描特性相结合,近年来已成为痕量、超痕量无机成分及同位素分析公认的可靠分析技术。该技术具有检出限低、动态线性范围宽、谱线简单、分析精密度高、分析速度快、可提供同位素信息以及可同时测定多种元素等特征,已广泛应用于地质、环境、生物、医学、冶金和化工等多种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我国实验室运行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IFCC)酶学测定参考方法情况和参加IFCC参考实验室室间质评(RELA)结果,了解我国酶学参考测量水平.方法 目前国内有8家实验室运行全部或部分IFCC酶学参考方法.各实验室按IFCC参考方法建立测量程序,评价各自程序的精密度与准确性,精密度评价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EP-5进行,准确度评价采用国际有证参考物质.7家实验室参加2006年RELA.结果 各实验室目前能达到的批内变异系数(CV)均在1.5%以内,批间精密度在2%以内.部分实验室进行了有证参考物质分析,测定结果偏倚在给定的不确定度范围内.我国酶学实验室在2006年RELA中具有与除外组相似的室间CV,只是样本A乳酸脱氢酶(LDH)及样本B ALT的室间CV较大,但剔除可能离群值后室问CV与除外组相似.结论 中国酶学实验室经过5年的发展,现在无论从硬件配置还是技术力量上均已接近国外同类实验室,我国临床酶学参考实验室网络已初步建立.  相似文献   
7.
血脂和脂蛋白及载脂蛋白检测的标准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需要对人群的血脂水平作国际间与地区间的横向比较,同一人群的血脂纵向研究、多中心协作研究及临床疗效观察中都需要血脂测定做到标准化。临床上需要制定血脂的合适水平或异常水平的划分标准、治疗指针及治疗目标,危险因素干预建议采用统一(至少在同一国家内)血脂水平划分方案,而且不同划分水平之间的差距不是很大,这就要求血脂测定达到一定的准确度。目前临床上普遍使用生化自动分析仪和商品试剂盒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或甘油三酯(TG),测定的精密度较过去有很大提高。但有数据表明临床实验室测定结果的可比性仍不能满足临床要求,主要原因在于不同分析系统测定的准确性问题。如何提高和保证临床检验的准确性,使不同方法、不同厂家、不同实验室的检验结果具有可比性,是迫切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重要课题。血脂测定标准化并非要求统一测定方法,而是实验室之间对同一批标本的血脂测定值取得基本一致,要求测定值落入在可允许的不精密度(CV)及不准确度(偏差)范围内,表1。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并回顾性分析同位素稀释质谱法在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胆固醇参考方法实验室网络(CRMLN)中的比对结果,为我国血脂测定提供质量保证。方法采用我国建立的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ID-LC/MS/MS)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的方法参加CRMLN比对。2016年之前每3个月1次,每次4种样品,测定2批。2016年之后每半年比对1次,每次4种样品,测定2批。每次测定中至少同时测定2个有证标准物质作为质控品。结果 15次TC比对结果显示,本血脂参考实验室(以下简称"本室")平均CV为0.43%,CDC各参加实验室间CV为0.42%,本室与实验室间总体均值的偏移为0.22%,与CDC靶值的偏移为0.58%。15次TG比对结果显示,本室平均CV为0.62%,本室测定TG的结果与实验室间均值的偏移为-0.98%,与CDC靶值的偏移为-0.80%。TC和TG各60个比对结果中,98%(59/60)的TC测定CV满足CDC的精密度要求,70%(42/60)的测定满足TC准确度要求(TC:CV≤1%,偏移≤1%);92%(55/60)的TG测定准确度满足CDC的要求(TG:偏移≤2.55%)。结论 ID-LC/MS/MS测定血清TC和TG的方法在CRMLN比对中数据良好,与CDC及各网络实验室测定结果一致,有望在我国血脂标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为参考测量比对计划提供经验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制与临床标本基质相似的血清总胆固醇(TC)、总甘油(TTG)、游离甘油(FG)和甘油三酯(TG)标准物质.方法 按国家标准物质技术规范的要求,制备4种血脂浓度的健康人新鲜混合血清,用酶法测定TC检测均匀性,用HPLC法检测稳定性并定值,评估不确定度.结果 4种血清均匀性检验数据方差分析P值分别为0.339、0.212、0.275、0.196(均>0.05),说明均匀性良好;稳定性研究结果显示4种血清TC和TG在-20℃保存至少可稳定4年;4种血清的标准值和不确定度TC分别为(5.110±0.064)mmol/L、(4.761±0.062)mmol/L、(3.941±0.050)mmol/L和(3.158±0.041)mmol/L;TTG分别为(2.212±0.043)mmol/L、(1.679±0.033)mmol/L、(1.275±0.027)mmol/L和(1.067±0.023)mmol/L;FG分别为(0.142±0.005)mmol/L、(0.149±0.004)mmol/L、(0.146±0.003)mmol/L和(0.122±0.003)mmol/L;TG分别为(2.069±0.043)mmol/L、(1.530±0.033)mmol/L、(1.129±0.027)mmol/L和(0.945±0.023)mmol/L.结论 研制的血清总胆固醇、总甘油、游离甘油和甘油三酯标准物质均匀性和稳定性良好,定值可靠,已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为国家一级标准物质(GBW 09145、GBW 09146、GBW 09147、GBW 09148).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制浓度适宜、便于保存和使用的甘油水溶液标准物质.方法 参照一级标准物质技术规范(JJG 1006-1994)及有关技术文件,制备适当浓度的甘油水溶液,HPLC法进行均匀性和稳定性检验,滴定法测定该溶液的甘油含量.结果 (1)甘油溶液均匀性检验:3次测量结果的x-±s分别为1.297 5±0.014 3、1.302 0±0.008 9、1.313 7±0.007 8,经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462,P=0.166),说明甘油溶液分装均匀.(2)4℃保存至少稳定4年,定值为0.103 6 g/g,不确定度为0.000 4 g/g.结论 研制的甘油标准物质符合国家一级标准技术要求.已于2006年5月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为国家一级标准物质(GBW 0914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