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4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EPC)与血小板活化的关系。方法:2008年10月-2010年7月确诊的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31例,选择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30名为健康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就诊时的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血栓素B2(TXB2)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中EPC水平。结果: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组血浆PAF及TXB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循环EPC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PAF及TXB2水平与循环EPC均呈负相关(r=-0.410,r=-0.374,P均〈0.05)。结论: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水平升高,循环EPC水平下降,提示此症患者血管修复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ag(+)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根据呼气试验及抗Cag抗体水平将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44例分为3组:H pylori-CagA-组(n=27)、H pylori+CagA-组(n=63)及H pylori+CagA+组(n=54)。采用Gensini评分来评估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检测患者血脂、血尿酸、血纤维蛋白原、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hsCRP)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方差分析显示,3组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 pylori+CagA+组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明显高于H pylori-CagA-组、H pylori+Cag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9.02±42.52)分vs.(44.48±40.72)分,P0.05;(69.02±42.52)分vs.(44.91±37.65)分,P0.05]。H pylori-CagA-组与H pylori+CagA-组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48±40.72)分vs.(44.91±37.65)分,P0.05]。方差分析显示3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载脂蛋白B、oxLDL及hsCRP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 pylori-CagA-组比较,在H pylori+CagA-组及H pylori+CagA+组上述指标明显升高,其中H pylori+CagA+组水平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 pylori+CagA+能增加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其可能通过影响脂质代谢、加速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及激活炎症反应来促进冠状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急症及稳定性高血压动脉僵硬度的差异。方法入选2008年7月~2009年7月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高血压患者120例,男89例,女31例,年龄31~87(63.07±9.94)岁,其中高血压急症患者79例,稳定性高血压病患者41例。采用日本克林公司生产的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VP21000对高血压急症及稳定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踝臂指数测量。结果高血压急症患者ABI明显低于稳定性高血压患者[(0.83±0.14)vs.(1.12±0.15),P〈0.001];高血压急症患者baPWV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高血压患者[(1584.20±526.77)cm/svs.(1323.69±508.62)cm/s,P=0.0261。结论与稳定性高血压相比,高血压急症患者有更高的动脉僵硬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老年人颅脑损伤的临床表现及cT特征,探讨其致伤及并发症发生机理。方法对比分析46例老年组与46例中青年组的颅脑损伤病案资料,就其病因、临床表现、CT表现及预后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老年组颅脑损伤CT表现为单纯硬膜下血肿23例(50.0%),单纯脑内血肿15例(32.6%),大面积脑梗死5例(10.8%),脑挫裂伤3例(6.5%),脑混合损伤8例(17.3%);临床GCS评分3~5分13例(28.2%),6-8分22例(47.8%),9~12分11例(23.9%);老年组常见并发症为肺部感染9例(19.6%),上消化道出血5例(10.8%),发热5例(10.8%),多脏器功能衰竭4例(8.6%),病死8例(17.3%);中青年组常见并发症为肺部感染1例(2.1%),发热1例(2.1%),病死1例(2.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颅脑损伤的特征表现是脑内血肿和硬膜下血肿多见,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均高于中青年组。其发生机理是老年人解剖生理及已存的基础疾病与中青年不同而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通心络联合规范西医治疗对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血清氧化应激、高敏CRP(hsCRP)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9月至2011年4月ICM患者8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通心络治疗组。随访期半年,所有研究对象在初始及随访结束时两次行血脂、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活力(抗O2-活力)、丙二醛水平、hsCRP、外周血循环内皮微颗粒(EMP)及内皮祖细胞(EPC)水平检测,并记录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结束时,与对照组比较,通心络治疗组血清丙二醛、hsCRP及外周血循环EMP水平明显降低,血清抗O2-活力及外周血循环EPC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可能降低ICM患者血清氧化应激及炎症水平,并可能改善ICM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6.
李劲草  黄冰生  林桂雄  程颖 《新医学》2012,43(7):450-453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脑钠肽、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的影响。方法:79例CHF住院患者随机分为EPO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79名为对照组。研究期为3个月,所有研究对象在研究初始及研究结束时均接受血红蛋白、血清脑钠肽、血清MMP-9及LVMI检测,记录两研究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结束时,EPO治疗组患者的脑钠肽、MMP-9水平比常规治疗组比较明显降低(P均<0.01),且血红蛋白水平比常规治疗组明显升高(P<0.05)。EPO治疗组患者LVMI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常规治疗组有所降低,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PO治疗组患者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予CHF患者加用小剂量EPO无明显不良反应,并可明显降低其贫血发生率、血清脑钠肽及MMP-9水平,且有降低其LVMI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老年颅脑损伤的发生率较其他年龄组低,但老年人血管弹性差、脆性大,易导致小血管破裂,造成脑内血肿.老年人无脑内出血的颅骨骨折(老年单纯颅骨骨折)未见文献报道.本组报道27例,旨在探讨其创伤机制及临床、CT特点. 1 方法 收集老年单纯颅骨骨折27例,男15例(55.5%)、女12例(44.4%),年龄60~83岁,平均(65.0±3.5)岁.受伤到就医的时间为5h~90d,平均39d.受伤原因为交通事故伤11例(48.7%),高度坠落伤7例(25.9%),撞击伤9例(33.3%).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几丁质酶-3样蛋白-1(ehitinase-3.1ike-1protein,YKL-40)在心房颤动(房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在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房颤患者71例(其中阵发性房颤组22例,持续性房颤组30例.永久性房颤组19例)为研究对象。另外,选择同期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20名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各组血浆YKL-40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各组间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永久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及阵发性房颤组血浆YKL-40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1±0.62)μg/L、(3.72±0.63)μg/L、(3.29+0.75)μg/Lus(2.79±0.56)μg/L,P〈0.05];持续性及永久性房颤组血浆YKL-40浓度高于阵发性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永久性房颤组YKL-40浓度高于持续性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YKL-40可能参与房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急症患者血脂、血清hsCRP、oxLDL水平及踝臂指数的变化。方法入选高血压患者120例,其中高血压急症79例,稳定高血压病41例。检测所有患者踝臂指数,同时测定血浆hsCRP、血尿酸、血纤维蛋白原、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和血脂水平。结果与稳定性高血压组比较,高血压急症组ABI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TC、LDL、oxLDL及hsCR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血压急症患者可能有更高的动脉僵硬度、炎症及氧化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40 mg与10 mg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血清前列环素及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3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确诊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7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阿托伐他汀10 mg/d治疗组38例和40 mg/d治疗组39例。随访期1年,所有研究对象在初始及随访结束时两次行肌酶、谷丙转氨酶、血脂、血小板、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6-酮-前列素F1α及血栓素B2水平检测,并记录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结束时,与阿托伐他汀10 mg/d治疗组比较,阿托伐他汀40 mg/d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及血栓素B2水平水平明显降低,6-酮-前列素F1α水平明显升高(P<0.05);两组间血小板、血清肌酸激酶、谷丙转氨酶水平及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与10 mg/d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40 mg/d阿托伐他汀可能明显升高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血清前列环素水平,降低患者血小板活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