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0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我国北方地区汉族人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基因TaqⅠ B、MspⅠ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了64名对照组和106例冠心病组CETP基因Taq Ⅰ B、Msp Ⅰ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研究了CETP基因多态性对血脂、脂蛋白和载脂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CETP基因TaqⅠ B、Msp Ⅰ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显著意义,且与性别、家族史、吸烟史、体重指数及冠脉病变程度无明显关系.两组间B1和M1等位基因存在连锁不平衡,B1或M1等位基因携带者CETP水平明显高于同组仅含B2或M2等位基因者.冠心病组不同基因型亚组血清HDL-C和载脂蛋白(apo)AI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应基因型亚组.结论CETP基因Taq Ⅰ B MspⅠ多态性对人群血脂水平有一定影响,但不是我国北方地区汉族人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性,36岁,因"胸闷3d、伴喘憋加重1d"于2013年1月19日入院.入院前3d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呈持续性,无胸痛,日常活动不受限.入院前ld患者活动后气短,逐渐加重出现喘憋,急来我院,查心电图:V1~4呈QS或rS,V1-2 ST段抬高0.1~0.2 mV,Ⅱ、aVF导联ST段压低0.05~0.1 mV(图1),此后观察无动态变化;心肌酶:肌酸激酶(CK) 1049 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145.1 μg/L,肌钙蛋白I(cTnI) 16.24 μg/L;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9824 pg/ml.超声心动图:左心室舒张末径47 mm,室壁运动普遍减弱,射血分数(EF)31%,肺动脉收缩压53 mm Hg.查体:血压106/60 mm Hg,双肺可闻及哮鸣音,未触及明显心尖搏动,心率144次/min,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心杂音,腹软,无腹胀,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四肢无水肿.既往无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  相似文献   
3.
4.
<正>患者男性,16岁。因反复胸痛2周于2011年9月20日入院。患者入院前2周无明显诱因急性胸痛发作,为心前区剧烈的压榨样疼痛,持续2 h不缓解。外院心电图(ECG)示Ⅱ、Ⅲ、aVF、V_7~V_9导联ST段抬高,V_1~V_4导联ST段压低,心肌酶升高,肌钙蛋白I(cTnI)5.72μg/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80μg/L,考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予抗血小板、抗凝、扩血管、营养心肌后症状缓解,此后无规律用药。此次发作前曾有咳嗽、咳痰,无发热、咯血。入院当天零点再次急性胸痛发作,性质同前,发作12h未缓解急诊就诊。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起搏器相关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病原学、诊断方法、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291例,其中发生起搏器相关感染性心内膜炎6例(2.1%),总结其临床表现、病原学、超声心动图结果、治疗及转归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患者中男4例,女2例,平均年龄(53±8)岁。血培养阳性3例均为葡萄球菌,其中2例为耐苯唑西林的葡萄球菌;组织培养阳性2例,其中1例为真菌。6例患者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均发现赘生物。4例患者抗感染治疗的同时行手术取出起搏器装置,随访4~19个月,无感染复发。1例单纯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于院内死亡。1例失访。结论葡萄球菌为起搏器相关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且部分致病菌为耐药菌。去除起搏器装置是治疗起搏器相关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关键,并可改善预后。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应覆盖耐苯唑西林葡萄球菌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清胆固醇酯转运蛋白的水平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胆固醇酯转运蛋白与血脂、脂蛋白和载脂蛋白水平的相关性。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 10 6例冠心病患者和 6 4例正常对照者血清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浓度 ,结果分别为 2 .15± 0 .90mg L和 2 .31± 1.0 8mg L ,两者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相关分析显示 ,血清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浓度与其他血脂和脂蛋白水平无显著相关性 (P >0 .0 5 )。以上提示 ,血清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水平不是中国北方地区汉族人冠心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正患者,女性,63岁,因"间断胸痛9个月"于2017年8月9日入院。患者9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痛,为刺痛,活动静息均发作,夜间亦发作,与呼吸及进食无关,胸痛有时持续数小时,发作无明确规律。分析患者老年女性,以胸痛为突出表现,发作诱因及规律不明确,常见胸痛原因考虑如下可能:(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为绝经后女性,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需考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但患者胸痛发作与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Churg-Strauss综合征(CSS)并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和结局。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3例及相关英文文献报道的8例CSS并发ACS患者的临床特点、冠状动脉造影(CAG)所见和治疗反应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及文献报道的CSS并发ACS患者共11例,其中本研究3例、文献报道8例,男女比为4:7。11例ACS均出现在CSS发病初期,其中心肌梗死9例、心绞痛8例;CAG显示70%(7/10)为痉挛性多支血管狭窄或闭塞,动脉瘤1例。心脏外表现,包括支气管哮喘(11/11)、副鼻窦炎(7/11)、周围神经炎(5/11)、嗜酸性肺炎(4/11)及胃肠道受累(3/11)等。血清学特点为显著高嗜酸性粒细胞血症[(1.2~29.6)×109/L],抗中粒细胞胞浆抗体均阴性。CSS并发的ACS对常规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反应差,大剂量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联合治疗后病情稳定。结论 CSS并发的ACS以嗜酸性粒细胞相关的冠状动脉痉挛导致的多支血管严重狭窄或闭塞为特点,常规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反应差,联合应用大剂量皮质激素与环磷酰胺治疗可显著改善病情。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20岁。因间断水肿、活动后憋气6个月于2012年3月14日入院。患者1岁时被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6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周身水肿伴乏力,以颜面及双下肢为著,活动耐量明显下降,中等强度活动后即出现胸闷、憋气症状,夜间不能平卧。间断鼻腔出血,咳黄色痰,偶带血丝,无明显胸痛、呼吸困难、尿量减少等症状,病程中自觉无发热。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入院后测体温最高37.4℃,血常规: WBC和PLT正常,Hb 85 g/L;尿常规:蛋白+++,潜血+++,WBC 5~8/μl,红细胞5~10/μl; 24 h尿蛋白3.874 g/L;肝肾功能:白蛋白32 g/L, 肌酐281~533.9 μmol/L;类风湿因子(RF)158 U/ml(0~20 U/ml),C反应蛋白(CRP)29 mg/L(0~8 mg/L),ESR 106 mm/1h;血培养(-),甲状旁腺激素251 ng/L。腹部超声:双肾皮质回声显著增强,巨脾、肋下10 cm;超声心动图:室间隔缺损(膜周部),全心增大,左心收缩功能减低,重度肺动脉高压,各瓣膜点片状强回声。考虑为先天性心脏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慢性肾功能不全、贫血,予强心、利尿、头孢类抗生素(具体不详)等治疗,咳嗽咳痰、全身水肿症状较前有所减轻。出院后未监测体温,水肿逐渐加重,遂就诊于我院,为进一步诊治收入肾脏内科。  相似文献   
10.
<正>患者男性,37岁。因间断发热6个月余于2010年8月31日入院。患者发热无规律,偶伴寒战、畏寒,最高体温39.9℃,应用多种抗生素无确切疗效。近5个月曾查9次胸部CT示双肺多发病变呈游走性,应用羟氯喹、白芍总甙、沙利度胺和甲泼尼龙等体温可正常,外院查血嗜酸细胞正常,抗双链DNA抗体(dsDNA)、抗可溶性抗原抗体(ENA)、抗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