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52篇
  免费   376篇
  国内免费   583篇
耳鼻咽喉   43篇
儿科学   404篇
妇产科学   124篇
基础医学   220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615篇
内科学   198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529篇
特种医学   108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367篇
综合类   2163篇
预防医学   716篇
眼科学   24篇
药学   823篇
  4篇
中国医学   1453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158篇
  2020年   144篇
  2019年   156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174篇
  2016年   167篇
  2015年   196篇
  2014年   391篇
  2013年   384篇
  2012年   538篇
  2011年   575篇
  2010年   475篇
  2009年   523篇
  2008年   606篇
  2007年   558篇
  2006年   532篇
  2005年   574篇
  2004年   531篇
  2003年   518篇
  2002年   386篇
  2001年   425篇
  2000年   251篇
  1999年   237篇
  1998年   154篇
  1997年   168篇
  1996年   124篇
  1995年   111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目的观察腹部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燥热内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燥热内结型便秘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40例予腹部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40例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2组均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情况,以及伴随症状(食欲不振、睡眠障碍、易激惹)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排便间隔评分、大便性状评分、排便困难程度评分、腹部胀满程度评分及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食欲不振、睡眠障碍、易激惹症状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部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燥热内结型便秘疗效确切,并能有效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脑梗死瘫痪患者不同时机康复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114例脑梗死瘫痪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常规治疗2周内给予康复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4周后给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6周FMA、NIHSS、BI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4、6周FMA、BI评分较对照组患者显著提高,NIHS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瘫痪患者不同时机康复介入治疗对效果影响显著,对于脑梗死瘫痪患者及早介入康复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运动、神经功能的恢复及生活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傍次上肢经筋结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上肢偏瘫的临床疗效,探讨电针傍次经筋结点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肢体瘫痪的作用机制。方法60例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偏瘫的患者采用SPSS软件随机数字生成器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傍刺上肢经筋结点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上肢常规经穴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评价两组上肢的肌力(MMT徒手肌力评定法)、关节活动度(ROM关节活动度评定法)、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ARAT上肢动作研究量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量表)确定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ROM评分下降,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ARAT评分均上升。治疗组较对照组ROM评分、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ARAT评分改善更优(P<0.05);疗程结束后治疗组肌力经MMT评定后有效率为90%,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治疗组疗效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76.67%(P<0.05)。结论电针傍刺经筋结点与常规针刺治疗都可以改善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上肢瘫痪,但电针傍刺经筋结点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焦氏头针结合靳三针取穴治疗小儿脑性瘫痪合并智力低下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64例小儿脑性瘫痪合并智力低下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焦氏头针结合靳三针取穴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智力评分、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评分改善情况及家属满意度。结果:2组智力评分及GMFM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家属满意度为96.34%(79/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59%(7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中对小儿脑性瘫痪合并智力低下患儿采用焦氏头针结合靳三针取穴治疗,可在有效改善粗大运动功能的同时,起到较好智力提升作用,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基于足底模型分析尖足步态、蹲伏步态痉挛性脑性瘫痪(CP)儿童步态生物力学特征,探讨其与正常发育儿童步态生物力学特征的差异。方法:选择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生物力学实验室收集的60例CP儿童步态数据,按步态情况分为正常发育组、尖足步态组、蹲伏步态组,每组20例。采用三维步态采集与分析系统采集步态运动学数据。测试前先完成静态试验,校准计算机模型的物理标记点。每次测试时,研究对象以正常步速在指定区域内向前行进10 m,重复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比较3组足底压力中心前后侧(AP)位移、内外侧(ML)位移和中心位移斜率;踝关节最大推进力时足底压力中心与足底坐标系原点的水平距离(COP-AJC_(0));踝关节/膝关节AP、ML方向的杠杆臂和外力矩的差异。结果:(1)足底压力中心轨迹特征:与正常发育组比较,尖足步态组和蹲伏步态组COP-AJC_(0)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尖足步态组比较,蹲伏步态组COP-AJC_(0)、足底压力中心前后侧位移明显更大,足底压力中心位移斜率明显更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踝关节、膝关节杠杆臂和外力矩:与正常发育组比较,尖足步态组和蹲伏步态组踝关节AP杠杆臂、膝关节AP杠杆臂均明显更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尖足步态组比较,蹲伏步态组踝关节AP杠杆臂明显更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踝关节/膝关节AP、ML外力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改良足底模型的足底压力中心轨迹和下肢关节杠杆臂特征分析能够精确、客观地反映痉挛性脑瘫儿童步态生物力学特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患儿,男,13岁。因双下肢进行性障碍10年,加重5年入院。患儿于10多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异常步态,父母未予充分重视,肢体异常进行性发展;于5年前开始出现后腰部酸痛,以平躺时疼痛明显,伴有下肢不适及不自主扭曲,行走障碍,夜间睡眠时出现出汗、全身不适等症状,无嘴角歪斜、偏瘫等症状,无大小便障碍。曾于多家医院就诊未明确病因,逐步发展至左下肢足内翻畸形,并出现双小腿轻微肌肉萎缩。于2018年2月28日入我院诊治。否认家族遗传史。入院查体:神清语利,一般情况可,  相似文献   
10.
摘 要目的:分析硫酸镁与间苯三酚联合治疗急性胃肠炎痉挛性腹痛的疗效。 方法:选择 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4 月 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接收治疗的急性胃肠炎痉挛性腹痛患者 110 例,按照给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5 例,给予间苯 三酚治疗)和观察组(55 例,给予硫酸镁联合间苯三酚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缓解时间、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硫酸镁联合间苯三酚治疗急性胃肠炎痉挛性腹痛治疗效果更佳,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