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84篇
  免费   1438篇
  国内免费   1565篇
耳鼻咽喉   25篇
儿科学   21篇
妇产科学   23篇
基础医学   900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849篇
内科学   523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306篇
特种医学   1698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7876篇
综合类   12024篇
预防医学   2012篇
眼科学   190篇
药学   3846篇
  39篇
中国医学   12004篇
肿瘤学   134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557篇
  2022年   500篇
  2021年   759篇
  2020年   930篇
  2019年   929篇
  2018年   369篇
  2017年   796篇
  2016年   949篇
  2015年   1074篇
  2014年   2257篇
  2013年   2258篇
  2012年   2972篇
  2011年   3417篇
  2010年   2903篇
  2009年   2769篇
  2008年   2764篇
  2007年   2706篇
  2006年   2383篇
  2005年   2415篇
  2004年   2336篇
  2003年   2165篇
  2002年   1897篇
  2001年   1699篇
  2000年   1339篇
  1999年   1165篇
  1998年   944篇
  1997年   773篇
  1996年   654篇
  1995年   520篇
  1994年   385篇
  1993年   245篇
  1992年   210篇
  1991年   126篇
  1990年   99篇
  1989年   85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创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PLIF)和传统开放PLIF对腰椎退行性疾病(LDD)远期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LDD患者182例,其中96例采用传统开放PLIF治疗(PLIF组),86例采用MIS-PLIF治疗(MIS-PLIF组)。比较2组腰椎矢状位参数、多裂肌横截面积及萎缩率、融合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多裂肌萎缩率与顽固性腰背痛的相关性。结果 2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椎间隙高度恢复值和节段性前凸角恢复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1年腰椎前凸角恢复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术后5年和末次随访时,MIS-PLIF组腰椎前凸角恢复值显著高于P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IS-PLIF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多裂肌横截面积大于PLIF组,多裂肌萎缩率低于P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随访6个月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下肢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MIS-PLIF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腰痛VAS评分、JOA评分及ODI均优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IS-PLIF组顽固性腰背痛发生率显著低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合并顽固性腰背痛患者多裂肌萎缩率高于未合并顽固性腰背痛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术后多裂肌萎缩可能是导致顽固性腰背痛的重要原因,相较于传统开放PLIF,MIS-PLIF治疗LDD能够更有效地保持腰椎生理曲度,改善肢体活动功能,降低多裂肌萎缩程度,有助于避免顽固性腰背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技术新型体表定位器于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8月1日至12月1日在泰安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因腰椎间盘突出症接受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的患者70例,入院时采用简单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2组,其中,定位器组35例使用新型定位器辅助穿刺,传统组35例使用传统穿刺方法。记录2组的穿刺次数、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并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2组均未发生重大并发症。定位器组的平均穿刺次数为(1.89±0.57)次,传统组的平均穿刺次数为(4.34±1.67)次,2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定位器组的平均透视次数为(5.49±2.21)次,传统组的平均透视次数为(10.60±3.67)次,2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定位器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79.31±17.96)min,传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91.09±18.35)min,2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8)。结论使用自主研制的新型体表穿刺定位器与使用传统穿刺方法均能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使用新型体表穿刺定位器可以显著减少穿刺次数、透视次数及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3.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杂志(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2095-5561,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CN 21-1588/R)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公开出版物。本刊由沈阳联勤保障中心主管、北部战区总医院主办,以国内外从事创伤与急危重病等相关学科的广大临床医师为主要读者和作者对象;以面向临床,突出实用,注重传播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最新研究进展及临床救治中难点、热点的争鸣讨论为重点;以促进和提高广大临床医师救治水平为办刊宗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120例均为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漳州中医院骨伤科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熏蒸组(A组)、体外冲击波组(B组)、联合组(C组),每组40例,记录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0天后的椎间盘Pfirrmann分级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变化,结合改良MacNab疗效的优良率评定治疗效果。结果?3组治疗前VAS、JOA评分及椎间盘Pfirrmann分级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的VAS、JO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C组VAS、JOA评分的改善率优于A、B组(P<0.05)。治疗后3组改良MacNab疗效的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优良率(92.5%)最高。3组治疗前后椎间盘Pfirrmann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椎间盘Pfirrmann分级与VAS、改良MacNab疗效均无相关性。治疗过程中3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中药熏蒸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活动,但对椎间盘退变的Pfirrmann分级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基于明代医家张三锡《医学六要》补肝汤辨证加味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治疗价值,以此对《医学六要》补肝思想进行继承创新。方法:对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湘潭市中医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2008年8月—2019年12月采取张三锡补肝汤辨证加味治疗的974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优3791例,良3740例,可1228例,差982例,总有效率达89.92%。各疾病分型及中医证型疗效情况如下。①膨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最好,其次为中央突出型,脱出游离型疗效相对最差;②突出物在a域以内者临床疗效最好、其次为在b域以内者,突出物达到d域者疗效相对最差;③以寒湿型和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最好,不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列出的其他型疗效相对最差;④以单纯L5~S1为责任节段的临床疗效最好,双节段或多节段椎间盘突出者疗效相对最差;⑤以单纯出现下肢症状和(或)体征者临床疗效最好、其次为单纯腰部出现症状和(或)体征,腰部和腿部同时出现症状和(或)体征者疗效相对最差;⑥病程以≤7天者疗效最好,≥3年者疗效相对最差。基于《医学六要》补肝汤辨证加味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应用上安全有效。结论:基于《医学六要》补肝汤辨证加味可用于指导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应对该补肝思想进行深入研究和继承创新。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放松功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5月至11月于上海市气功研究所医疗门诊部收集63例LDH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与对照组(31例)。治疗组予以电针结合放松功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电针治疗,两组电针治疗频率均为每周2次,治疗组放松功习练频率为每天1次,每次约20min,两种治疗方法均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利用VAS评分、CODI指数、表面肌电指标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3%(28/31),对照组有效率为83.3%(25/30)。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侧与健侧多裂肌MF值均高于对照组同侧(P<0.05)。结论:放松功在改善LDH患者疼痛与腰部肌肉疲劳度方面疗效明显,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探讨基于5E康复模式的健康教育对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锻炼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作用,从而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疾病认知度、锻炼依从性、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郑懿  胡惠惠 《贵州医药》2022,46(1):115-116
目的探讨循经针刺+腰背肌锻炼运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价值。方法将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循经针刺+腰背肌锻炼)和对照组(常规针刺+腰背肌锻炼)各50例。随访3个月,对两组总有效率进行评估,同时记录两组的复发率,干预前后分别执行临床症状积分、VAS、ADL评分调查,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各项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的各项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VAS低于对照组,但ADL高出对照组(P<0.05)。结论循经针刺+腰背肌锻炼运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中效果更为突出,可快速减轻相关症状,并缓解疼痛,促进活动能力恢复,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利用东芝Aquilion One 320排螺旋CT脊柱三维重建软件模拟新医正骨疗法的拇指触诊法,重建棘突顶线,验证冯天有提出的棘突顶线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因改装健康体检接受腰椎CT检查的军事人员18名,男性,年龄23-28岁,平均(24.94±1.08)岁。采用东芝Aquilion One 320排螺旋CT,用容积漫游法高分辨率模式进行三维重建腰椎,显示受检者腰椎棘突顶部形态。结果棘突顶部呈"山嵴"样骨性标志,呈一条直线,可显示棘突顶线。18名受检人员共90个棘突顶线,其中73个棘突顶线与脊柱中心轴线重合或平行,17个棘突顶线偏歪与脊柱中心轴线交角。下腰椎(L_4、L_5)椎体棘突顶线偏歪率较上腰椎(L_1、L_2、L_3)显著增高(P0.01);椎间盘发生明显退变(膨出或突出)节段较正常椎间盘所涉及的棘突顶线偏歪率显著增高(P0.05)。结论①东芝Aquilion One 320排螺旋CT三维重建能够成功的显示棘突顶线。CT三维重建棘突顶线为脊柱手法诊断、治疗、机理探讨、学术交流及方法传播提供了一种新的更为客观及标准化的影像手段。②棘突顶线偏歪与脊柱负荷增大、椎间盘退变、突出相关,进一步验证了冯天有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损伤退变性脊柱疾病的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学说和椎体位移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