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15篇
  免费   2019篇
  国内免费   1188篇
耳鼻咽喉   40篇
儿科学   185篇
妇产科学   154篇
基础医学   723篇
口腔科学   943篇
临床医学   3757篇
内科学   3984篇
皮肤病学   407篇
神经病学   651篇
特种医学   62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8篇
外科学   1001篇
综合类   11955篇
预防医学   2208篇
眼科学   86篇
药学   11275篇
  62篇
中国医学   3559篇
肿瘤学   485篇
  2024年   369篇
  2023年   1130篇
  2022年   923篇
  2021年   905篇
  2020年   992篇
  2019年   1005篇
  2018年   514篇
  2017年   1017篇
  2016年   1031篇
  2015年   1275篇
  2014年   1975篇
  2013年   2008篇
  2012年   2340篇
  2011年   2442篇
  2010年   2313篇
  2009年   2215篇
  2008年   2380篇
  2007年   2190篇
  2006年   1912篇
  2005年   1782篇
  2004年   1604篇
  2003年   1499篇
  2002年   1218篇
  2001年   1103篇
  2000年   863篇
  1999年   734篇
  1998年   609篇
  1997年   552篇
  1996年   561篇
  1995年   446篇
  1994年   409篇
  1993年   323篇
  1992年   301篇
  1991年   287篇
  1990年   268篇
  1989年   234篇
  1988年   108篇
  1987年   91篇
  1986年   60篇
  1985年   41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3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3-硝基-1,2,4-三唑-5-酮(NTO)是一种不敏感含能材料,因其爆轰速度和压力与六氢-1,3,5-三硝基-1,3,5-三嗪(RDX)相似,合成和运输安全,已逐渐成为传统含能材料的替代品。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对含能材料毒性研究的不断深入,已证实NTO对生物体及生态系统具有多种毒性效应,主要表现为对哺乳动物的睾丸毒性。本文从生物代谢、生物毒性及生态毒性三个方面对NTO毒性进行系统概述,展望今后NTO毒性的研究方向,以期为NTO的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提供可靠的毒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国9个城市(简称九市)4~7岁儿童乳恒牙替换及其与体格生长的关系,分析恒牙发育长期变化趋势。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以4~7岁儿童为调查对象,于2015年6—10月在北京、哈尔滨、西安(北片),上海、南京、武汉(中片),广州、福州、昆明(南片)九市进行横断面调查,共37973名儿童,其中男19035名,女18938名。6岁以下每6个月为1组,6~<7岁1岁为1组。现场检查乳牙脱落、恒牙萌出情况,测量身高、体重等,并依据2009年中国儿童生长标准计算体格指标Z分值。采用Probit概率单位回归方法计算换牙年龄。不同性别、地区、年龄分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并利用1995年中国九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中乳恒牙替换相关数据,分析恒牙发育的长期变化趋势。结果九市37973名儿童随着年龄增长换牙率逐渐增加,从4.0~<4.5岁的0.6%(42/7568)增长至5.5~<6.0岁的30.3%(2295/7583),6.0~<7.0岁达到74.5%(5680/7627)。除4.0~4.5岁组外,无论城郊男童换牙率均低于女童(P均<0.05);城区换牙率(男5.5~<6.0岁、女4.5~<5.0岁组之后)略高于郊区,如6.0~<7.0岁组男童城郊分别为74.2%(1427/1924)、69.2%(1305/1885)(χ2=11.446,P<0.01)。九市儿童换牙年龄为6.00(95%CI:5.98~6.01)岁。换牙年龄的第3~97百分位变化范围为4.88~7.11岁。女童中位换牙年龄(5.94岁)早于男童(6.06岁);城区(5.94岁)早于郊区(6.05岁);北片(5.97岁)、中片地区(5.97岁)略早于南片地区(6.05岁)。已换牙儿童体重、身高、体质指数Z分值均高于未换牙儿童(0.35±1.17比0.03±1.13、0.32±1.00比0.03±1.02、0.23±1.16比0.04±1.13,t=20.81、21.67、12.09,P均<0.05)。与1995年相比,2015年5.0岁以后儿童换牙率明显提高,如城区男童6.0~<7.0岁组1995年为63.8%(1146/1796),2015年提高至74.2%(1427/1924)(χ2=46.748,P<0.01);中位换牙年龄2015年较1995年提前0.24岁。结论九市4~7岁儿童换牙年龄女童早于男童,城区早于郊区,北、中片早于南片地区。换牙早晚与体格生长水平有关。近20年换牙年龄存在小幅提前趋势。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氨磺必利组和喹硫平组,每组40例,分别给予患者氨磺必利和喹硫平治疗,疗程12周。于治疗前和治疗2、4、8、12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SI)评定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量表(TESS)、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RSESE)评定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的显效率(P>0.05)和有效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氨磺必利组患者的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PANSS总分及CGI-S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01);喹硫平组患者则于治疗4周,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CGI-S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01);治疗4周(P<0.05)、8周(P<0.05)、12周(P<0.05),氨磺必利组患者的PANSS阴性症状分明显优于喹硫平组;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少。结论:氨磺必利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剂量氨酚羟考酮片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合并骨转移中度癌痛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NSCLC合并骨转移中度癌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曲马多缓释片镇痛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氨酚羟考酮片镇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数字评分量表(numeric rating scale,NRS)评分、镇痛疗效、肺癌生存质量测定量表(function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lung,FACT-L)中文版(V4.0)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24 h、72 h、7 d、14 d,两组患者NR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均P<0.05),观察组患者上述时间点NR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短期镇痛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14 d,两组患者FACT-L中文版(V4.0)中FACT的一般模块(FACT-general module,FACT-G)、肺癌特异模块评分和总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均P<0.05),观察组患者FACT-L中文版(V4.0)中FACT-G、肺癌特异模块评分与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氨酚羟考酮能显著缓解NSCLC合并骨转移中度癌痛患者的疼痛,提高生存质量,疗效优于曲马多,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牙列缺损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提高美观度,分析和探讨应用口腔种植体的价值和意义。方法:将84例牙列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双盲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44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在治疗上给予直接修复,而观察组患者则在治疗上应用口腔种植体,对比和研究患者对治疗结果的满意度。结果:经过对比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对治疗结果的满意度和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占据优势,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口腔种植体方案用于牙列缺损患者治疗过程中,不仅增加患者对治疗结果的满意度,而且有效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7):57-59+64
目的探究酮替芬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9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酮替芬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酮替芬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GF-β1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FEV1水平和PE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治疗后FEV1水平和PEF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GF-β1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治疗后血清TGF-β1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采用酮替芬联合氯雷他定治疗不仅临床应用效果显著,而且不良反应较少,其机制可能与提高TGF-β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9.
10.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传染病,为全球公共卫生负担和危害最严重的被忽视的热带病之一。吡喹酮是20世纪70年代研制出的一种高效、低毒、价廉的广谱抗蠕虫口服药,为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抗血吸虫的首选药物。吡喹酮在血吸虫病流行区现场大规模反复使用已超过40年,血吸虫是否会对吡喹酮产生抗药性引起国际社会极大担忧,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科学问题。针对血吸虫病防治中这一重大需求,自1996年起, 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基金资助下,我们在血吸虫病流行区现场和实验室,对血吸虫在吡喹酮药物的压力是否会产生抗药性、抗性虫株的生物学特性、抗性的检测、吡喹酮抗性的交叉抗药性及抗药性的预防和控制等科学问题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本文就其研究及其意义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