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542篇
  免费   2581篇
  国内免费   1426篇
耳鼻咽喉   239篇
儿科学   759篇
妇产科学   339篇
基础医学   1502篇
口腔科学   582篇
临床医学   13634篇
内科学   4750篇
皮肤病学   89篇
神经病学   215篇
特种医学   2495篇
外国民族医学   86篇
外科学   12046篇
综合类   25339篇
预防医学   4292篇
眼科学   131篇
药学   9889篇
  88篇
中国医学   7096篇
肿瘤学   1978篇
  2024年   178篇
  2023年   937篇
  2022年   1145篇
  2021年   1397篇
  2020年   1740篇
  2019年   1936篇
  2018年   838篇
  2017年   1642篇
  2016年   1875篇
  2015年   2130篇
  2014年   4098篇
  2013年   4161篇
  2012年   5226篇
  2011年   5508篇
  2010年   5360篇
  2009年   5083篇
  2008年   5384篇
  2007年   4837篇
  2006年   4593篇
  2005年   4499篇
  2004年   3873篇
  2003年   3407篇
  2002年   2784篇
  2001年   2433篇
  2000年   1841篇
  1999年   1434篇
  1998年   1279篇
  1997年   1103篇
  1996年   1028篇
  1995年   821篇
  1994年   749篇
  1993年   511篇
  1992年   461篇
  1991年   387篇
  1990年   326篇
  1989年   296篇
  1988年   66篇
  1987年   62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我中心在回肠W形原位膀胱和Studer膀胱基础上改良的新式回肠原位膀胱术(Urumqi膀胱)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8例, 均为男性, 平均年龄61(54~66)岁。病程1个月至3年。5例为初发患者, 3例有≥2次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史。6例为多发肿瘤, 大小0.5~2.5 cm。2例为单发肿瘤, 大小均为3.0 cm。术前经PET-CT检查无远处转移和盆腔淋巴结肿大, 无上尿路积水。膀胱镜检查示尿道通畅, 无可疑肿瘤。术前病理检查结果:高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6例, 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2例。所有手术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距回盲部15 cm处截取回肠50 cm, 自右侧端顺时针向内侧卷曲成近圆形, 左侧末端留10 cm, 其余40 cm回肠形成3段、每段约13 cm的肠管, 将其去管化形成新膀胱, 将末端10 cm肠管从乙状结肠前方跨过, 与左侧输尿管吻合, 右侧输尿管与新膀胱右侧顶部吻合, 尿道与新膀胱吻合。术后随访3~12个月。4例出现轻度尿失禁, 术后12个月均完全尿控;7例无输尿管反流, 1例术后12个月仍有左侧输尿管轻度反流。8例术后复查排泄性膀胱造影示膀胱排空效果满...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改良DOR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HH)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08例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开展回顾性研究,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患者54例。对照组行常规开腹手术,联合组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改良DOR胃底折叠术,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反流时间、反流次数、DeMeester评分、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及Gerd Q量表评分。 结果2组术前反流时间、反流次数、DeMeester评分、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及Gerd Q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6个月反流症状与术前比较,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反流时间、反流次数、DeMeester评分、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及Gerd Q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长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改良DOR胃底折叠术对HH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身体快速恢复,微创、安全且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膀胱尿路上皮癌(BTCC)组织中ERG蛋白表达水平与微血管密度(MVD)和肿瘤分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2例BTCC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石蜡标本,检测其ERG蛋白表达、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表达水平以及MVD水平。分析各蛋白阳性表达水平与肿瘤分期的关系,以及ERG、PD-L1蛋白与MVD的相关性。结果:BTCC癌组织中ERG阳性表达39例(62.9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的ERG阳性表达12例(23.08%)(P<0.05);BTCC癌组织中PD-L1阳性表达26例(41.94%),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的PD-L1阳性表达5例(8.06%)(P<0.05);BTCC癌组织的MVD水平明显高于BTCC癌旁组织(P<0.05)。ERG、PD-L1蛋白阳性表达率、MVD水平在病理类型、肿瘤分期、肿瘤数目中存在统计学差异,在浸润性癌、肿瘤高分期、多发性肿瘤中阳性表达率增高(均P<0.05)。ERG、PD-L1蛋白表达与MVD水平均呈正相关(r=0.426、0.357,P<0.05)。ERG蛋白表达与PD-L1呈正相关(r=0.512,P&...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膀胱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4例原发性膀胱腺癌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等,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镜下癌组织呈不规则腺管样、乳头状排列,浸润性生长,细胞异型性明显。免疫表型:β-catenin呈膜阳性,UroplakinⅢ呈阴性。结论 原发性膀胱腺癌是一种少见的膀胱高度恶性肿瘤,预后差,易转移,对放、化疗不敏感。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病史及病理检查,并辅以免疫组化检测。  相似文献   
6.
输尿管上段结石为临床中常见泌尿系结石类型之一,如不能及时诊治,可引起重度积水、泌尿系感染,甚至脓毒血症,对患者肾功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随着微创治疗技术在泌尿系结石中应用,微创治疗方法能降低对患者造成治疗性创伤,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了解临床中微创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方法,对临床中合理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患者男性,46岁,3年前体检发现右侧肾占位2天入院。查体:双侧肾区无叩击痛,双侧输尿管走行区无压痛。CT示右肾中下部占位性病变,肾癌可能性大(图1)。术前诊断为右侧肾占位,患者行腹腔镜下右侧肾部分切除术,术中见右肾腹侧中部有一类圆形外突肿物,直径约2.0 cm,术中诊断为右侧肾占位,右侧肾囊肿。遂行手术切除术。肿瘤直径约2.0cm,组织黄白色相间,包膜完整,术后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负压组合式输尿管镜(以下简称硕通镜)与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f-URS)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上尿路结石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f-URS治疗,观察组予以硕通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比较两组结石清除率、围术期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4 h结石清除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0 d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异(P<0.05)。结论:硕通镜与f-URS治疗上尿路结石均具有良好效果,但硕通镜术后24 h结石清除率更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9.
杨小红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师从全国名老中医陈镜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三十余年,在治疗泌尿系统疾病方面经验丰富,疗效显著。笔者跟师学习3年余,现将杨教授治疗老年女性泌尿系感染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合并重度三尖瓣反流(TR)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290例合并TR的NVAF患者,87例NVAF合并重度TR患者为重度TR组,男性35例,平均年龄(73.5±9.0)岁;203例NVAF合并轻-中度TR患者作为对照组,男性114例,平均年龄(66.2±10.9)岁。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评估重度TR的危险因素。结果:290例NVAF患者中,30.0%合并重度TR,41.0%合并中度TR,29.0%合并轻度TR。与对照组相比,重度TR组年龄大[(73.5±9.0)岁vs(.66.2±10.9)岁]、心房颤动病程长[4.5(2.0,10.0)年vs.3.0(2.0,7.0)年]、心功能差、持续性心房颤动(96.6%vs.73.4%)及女性(59.8%vs.43.8%)比例高,同时心房扩大、肺动脉压升高及二尖瓣反流更明显(P均<0.05)。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重度TR与年龄(OR=1.060,95%CI:1.020~1.102)、女性(OR=4.727,95%CI:1.977~11.306)、持续性心房颤动(OR=6.873,95%CI:1.419~33.297)、右心房左右径(OR=1.202,95%CI:1.117~1.293)相关(P均<0.05)。右心房左右径≥45.5 mm可预测重度TR,诊断敏感度为0.712,特异度为0.697;ROC曲线下面积为0.763(95%CI:0.696~0.831,P<0.001)。结论:NVAF合并重度TR的危险因素包括老年、女性、持续性心房颤动、右心房左右径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