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寻找提示神经梅毒的MRI表现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临床证实的神经梅毒患者的MRI表现,并归纳其特点。结果:所有患者MRI表现为病变广泛弥散,至少累及2个脑叶以上,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影,FLAIR上呈高信号。5例同时累及幕上、幕下,6例累及灰白质,所有病例DWI呈等或稍高信号影,均存在脑萎缩征象。其中5例行增强扫描,所见病变均未见明显强化。结论:MRI表现:同时累及幕上、幕下及灰白质,DWI上为等或稍高信号及同时合并脑萎缩,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者,应注意排除神经梅毒。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跑台运动训练对脑缺血大鼠脑组织中轴突导向因子Netrin-4及其受体结直肠癌缺失(DCC)蛋白表达的影响,旨在探讨运动训练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机制。 方法取成年雄性SD大鼠63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n=9)、模型组(n=27)和运动组(n=27)。模型组和运动组大鼠采用改良的Longa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大鼠手术方法同模型组和运动组,但是不插入线栓。运动组于造模成功后24h采用跑台训练器进行运动训练,其余2组则不进行运动训练。采用修正的神经行为学评分方法(mNSS)评价模型组和运动组大鼠造模后第3、7、14天的神经功能,并断头取脑,采用Western blot法以及免疫荧光法检测脑缺血区组织中Netrin-4、DCC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造模后第3、7、14天,运动组和模型组的mNSS评分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造模后第7、14天,运动组的mNSS评分分别为(6.89±1.27)分和(5.22±1.09)分,低于模型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第7、14天,运动组的Netrin-4、DCC蛋白表达均较模型组增强(P<0.05);造模后第14天,经免疫荧光法检测发现,Netrin-4主要在脑缺血区的血管和星形胶质细胞中表达,而DCC蛋白主要在脑缺血区的神经元轴突和星形胶质细胞中表达。 结论跑台运动训练可促进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脑缺血区组织中Netrin-4、DCC蛋白的表达,进而增强了神经、血管的再生和重建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不同部位梗死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梗死病例,根据梗死部位的不同分为脉络膜前动脉组、分水岭组、中央支组和主干组。梗死后4~16个月电话随访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R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比较各组间MRS和ADL评分及高血压、糖尿病和胆固醇等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差异。根据MRS评分,将病例分成预后好组与预后差组,逐步判别分析筛查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入组88例,其中大脑中动脉中央支组22例,大脑中动脉主干组15例,脉络膜前动脉组40例,分水岭组11例。四组之间的MRS和ADL评分比较,分水岭组ADL评分最高,MRS评分最低,脉络膜前动脉组ADL评分最低,MRS评分最高(P〈0.05)。48例预后好,40例预后差。年龄和梗死部位两项指标进入判别方程。结论:不同梗死部位对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预后有影响,分水岭区梗死预后较好,脉络膜前动脉供血区梗死的预后最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不同部位梗死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梗死病例,根据梗死部位的不同分为脉络膜前动脉组、分水岭组、中央支组和主干组。梗死后4~16个月电话随访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R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比较各组间MRS和ADL评分及高血压、糖尿病和胆固醇等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差异。根据MRS评分,将病例分成预后好组与预后差组,逐步判别分析筛查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入组88例,其中大脑中动脉中央支组22例,大脑中动脉主干组15例,脉络膜前动脉组40例,分水岭组11例。四组之间的MRS和ADL评分比较,分水岭组ADL评分最高,MRS评分最低,脉络膜前动脉组ADL评分最低,MRS评分最高(P0.05)。48例预后好,40例预后差。年龄和梗死部位两项指标进入判别方程。结论:不同梗死部位对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预后有影响,分水岭区梗死预后较好,脉络膜前动脉供血区梗死的预后最差。  相似文献   
5.
核呼吸因子-1(NRF-1)是核基因编码的一个关键的转录因子,在协调细胞核和线粒体功能、DNA的合成/修复、蛋白质的转录/翻译和细胞增殖等方面有重要意义.本文就NRF-1的结构、分布、调节、功能作简要介绍,并着重阐述近年来它在神经元及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何种年龄分界能更好地反映高龄颅内感染病人的病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11年,≥14岁的颅内感染病例,分别以60岁或70岁为分界对病例进行分组,比较分组后性别、症状、体征、血常规、脑电图、病原学诊断、预后等的分布情况。结果总共198例病例入选,男121例,女77例。以60岁为分界,≥60岁组30例,<60岁组168例。两组比较:性别、症状、体征、血常规、脑电图、病原学诊断、预后等无明显差别(P<0.05)。以70岁为分界,≥70岁组13例,<70岁组185例。≥70岁组与<70岁组比较头痛少见,痫性发作多见(P<0.05)。结论以70岁为分界能更好地反映高龄颅内感染病人的病例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慢性全脑低灌注大鼠侧脑室旁白质改变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7(MMP-2和MMP-7)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20d组、40d组、60d组)共4组。模型组行双侧颈总动脉分期永久结扎术制备慢性全脑低灌注模型。透射电镜观察胼胝体和内囊超微结构变化;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星形胶质细胞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髓鞘碱性蛋白(MBP)含量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印迹法观察和检测MMP-2和7表达变化。结果电镜观察可见模型20d组侧脑室旁白质有髓纤维髓鞘发生变形、板层结构疏松、崩溃等脱髓鞘改变,血管周围有明显水肿现象,而假手术组未见明显变化。各模型组见星形细胞胞体肥大、突触增粗、数量增多,随低灌注时间延长GFAP表达增多,而MBP减少,较假手术组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各模型组MMP-2和MMP-7表达均较假手术组增多(P0.01或P0.001),MMP-2和MMP-7表达与侧脑室旁白质损伤呈明显正相关。结论大鼠慢性全脑低灌注引起持续性的侧脑室旁白质缺血性损伤,MMP-2和MMP-7表达上调可能参与白质损伤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9.
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是由核基因编码的一种多功能的线粒体mtDNA蛋白,在线粒体拟核中与mtDNA结合,广泛参与mtDNA转录,复制和损失修复,维持线粒体的稳定。线粒体功能障碍是包括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在内的多种神经变性疾病的特点,TFAM基因突变和蛋白水平的变化在疾病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学者针对TFAM及与其相关的神经系统疾病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运动训练对大鼠脑梗死周边皮质脑红蛋白(Ngb)表达、氧化应激水平以及神经轴突再生的影响,初步探讨运动训练促进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机制。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观察组,每组12只。模型组及观察组大鼠采用改良Longa线栓法制成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脑梗死模型,假手术组大鼠进行同样手术操作,但术中不插入线栓堵塞大脑中动脉。观察组大鼠于术后24 h采用跑台仪进行运动训练,每天训练1次,其余2组大鼠亦同期置于跑台仪上但不进行运动训练。于术后第3,7,14天时采用修订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评定各组大鼠神经功能;于末次神经功能评定结束后断头取脑,检测各组大鼠脑梗死周边皮质Ngb、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及神经轴突再生相关指标[神经丝蛋白-200(NF-200)]表达情况。 结果 术后第3天时观察组mNSS评分与模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14天时观察组mNSS评分[分别为(6.83±1.03)分和(5.08±0.79)分]均明显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Ngb表达水平高于假手术组(P<0.05),观察组Ngb表达水平亦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观察组SOD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NO、MD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 结论 运动训练有利于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脑梗死周边皮质Ngb表达、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以及促进神经轴突再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