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摇车训练同步结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20)和对照组(n=20)。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同时接受仅有主被动运动功能手摇车训练,试验组患者在进行手摇车训练的同时辅以具有同步性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两组均接受4周的治疗。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测上肢部分(FMA-UE)、简易上肢功能评价(STEF)、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改良Ashworth量表(MAS)对两组患者上肢功能进行评估比较。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上肢FMA-UE评分、STEF评分、MBI评分及M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均P0.05);除了MAS评分外,试验组患者以上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手摇车训练同步功能性电刺激能更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研究下肢康复机器人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早期常规综合康复治疗,每次40min,1次/日,每周治疗6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下肢康复机器人系统(步态训练与评估系统A3)进行下肢强化训练,每次20min,1次/日,每周训练6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治疗后),对2组患者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 评定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 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进行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测,记录和分析患者患侧的皮质电位P40波幅和P40潜伏期。 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下肢运动FMA评分[(13.24±5.47)和(13.75±5.31)分]和MBI评分[(31.61±6.45)和(32.25±6.23)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具有可比性;经8周治疗后,2组患者的下肢运动FMA评分[(18.37±5.49)和(23.93±5.63)分]和MBI评分[(47.36±7.19)和(65.67±8.39)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下肢P40波幅[(1.47±0.35)和(1.42±0.37)μV]和P40潜伏期[(39.12±2.31)和(39.25±2.23)ms]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患者的下肢P40波幅[(1.77±0.41)和(2.13±0.43)μV]和P40潜伏期[(34.57±2.74)和(29.87±2.16)ms]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恢复(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系统(步态训练与评估系统A3)可明显改善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恢复,SEP可以作为一项良好的康复疗效评价指标,能准确、客观、定量地反映患者神经功能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4.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7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康复组(38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神经内科治疗,康复组同时接受早期康复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评定两组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评分).结果 康复组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FMA评分及MBI评分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的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综合康复治疗,包括传统运动疗法、物理因子治疗、作业治疗等;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疗程为1个月。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对2组患者肩关节前屈、后伸、水平外展、水平内收范围、Fugl-Meyer运动功能评测上肢部分(FMA-UE)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估对比。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肩关节活动范围、FMA-UE评分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肩关节后伸[(19.20±9.54)°]、水平外展[(66.25±15.63)°]、水平内收[(26.65±7.52)°]、FMA-UE评分[(44.70±9.11)分]及MBI评分[(51.50±10.89)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后2组患者肩关节前屈范围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能进一步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改善,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强化本体感觉训练对踝关节功能障碍的影响。 方法选择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本体感觉强化训练。分别于入组时(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治疗后),由同一受专业培训的治疗师于双盲状态下法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量表、计时起立-步行测验(TUGT)和腓骨肌反应时测定法分别对2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下肢功能性步行能力和腓骨肌反应时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踝关节AOFAS评分[分别为(81.70±6.37)分和(89.10±7.84)分]和TUGT测试所用时间[分别为(22.48±4.26)s和(18.36±4.18)s]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踝关节AOFAS评分和TUGT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反应时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腓骨长、短肌反应时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本体感觉训练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踝关节功能障碍,且腓骨肌反应时可用于判断踝关节损伤和康复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强化训练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方法80名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39例),两组均给予透明质酸钠关节内注射治疗和等长肌力训练,治疗组另给予本体感觉强化训练。治疗前、后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提高(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疗效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透明质酸钠关节内注射和等长肌力训练结合本体感觉强化训练可明显加强膝关节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肩胛骨运动控制训练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偏瘫患者4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1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和肩胛骨运动控制训练,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虚拟现实技术训练。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上肢Brunnstrom分期、Fugl-Meyer运动功能评测上肢部分(FMA-UE)、改良Barthel指数(MBI)以及简易上肢功能评价(STEF)对2组患者进行评估。 结果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上肢Brunnstrom分期[分别为(4.19±0.73)和(3.29±0.70)分]、FMA-UE评分[分别为(51.10±8.05)和(37.14±7.69)分]、MBI评分[分别为(63.10±5.87)和(49.76±7.32)分]以及STEF评分[分别为(66.62±7.17)和(54.90±9.40)分]较组内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上述各项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肩胛骨运动控制训练结合虚拟现实技术能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吞咽功能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影响,探讨其机理。方法选择56例合并吞咽障碍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其中30例为康复治疗组,采用口面部肌群训练、吞咽动作训练、食物形状的调节、进食体位和电刺激等综合措施,对患者的吞咽功能和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60天后,两组吞咽障碍评分均有明显提高(对照组P<0.01);但康复治疗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治疗组增幅3.99±1.45,1.79±1.78,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3.1%,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有针对性、系统的吞咽功能训练可以改善患者吞咽肌群运动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减少误吸的可能性,使患者尽早建立良好的吞咽反射,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牵引衣在康复科跌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康复治疗的病人14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72)与对照组(n=71)。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预防跌倒的护理方法,观察组病人在对照组基础上穿戴牵引衣。比较2组病人干预后的修订版跌倒效能量表(MEFS)评分、跌倒发生次数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观察组发生跌倒0例,对照组发生跌倒4例,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前2组病人MEFS评分、ADL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MEFS评分、ADL评分均明显增加(P < 0.01),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牵引衣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病人在康复过程中发生的跌倒,提升了病人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对病人的康复训练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