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87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119篇
药学   39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7 毫秒
1.
左旋多巴治疗儿童弱视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9年3月至2004年3月,我们应用左旋多巴及维生素B1口服治疗60例双眼弱视儿童,经随访观察6~60个月,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硅油取出与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手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向东  刘海凤 《眼科研究》2006,24(3):232-232
我科自2002年9月至2005年11月施行硅油填充眼的硅油取出与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手术43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伴糖尿病肾病(DKD)患者的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参数与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的相关性。方法:纳入NPDR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DKD分为NPDR组(60例)、NPDR+DKD组(60例),同时纳入无眼底病变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16例为T2DM组。所有受检者均行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清总胆固醇(TC)和UACR等检测,行眼科相关检查并使用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测量整体及浅层毛细血管丛(SCP)、深层毛细血管丛(DCP)血流密度以及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FAZ水平直径、SCP和DCP层微血管瘤数量;对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参数与UACR的相关性行Spearman分析。结果:NPDR组、NPDR+DKD组、T2DM组3组间FAZ面积、SCP和DCP微血管瘤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2DM组、NPDR组相比,NPDR+DKD组的FAZ面积更大。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UACR与黄斑中心凹区血流密度、FAZ水平直径呈负相关(r=-0.21...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V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V型外斜视患者给予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眼位变化及双眼视觉功能状况.结果 术后眼位达到正位者54例(90%),V征消失48例(80%),获得双眼单视功能者44例(73%).结论 根据患者不同的病因,选择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有效矫正患者外斜视并使之达到功能性治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泪道探通术的方法、技巧及施术者的熟练程度对患者的心理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45例(50眼)行泪道探通术治疗的泪囊炎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行分析,对泪道探通术的方法、技巧及熟练程度对患者心理的影响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45例(50眼)患者中38例(43眼)患者经1次探通成功,5例(5眼)患者经2次探通成功,2例(2眼)患者探通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本组45例患者中23例患者为非常满意,15例患者为较满意,11例患者为满意,3例患者为满意,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3.33%。结论熟练的探通术技巧是确保探通术取得成功的保障,因此,医护人员必须要充分了解泪道解剖特点,同时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门诊泪道探通术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1月一2012年1月收治的84例(94眼)行泪道探通术治疗及护理的泪道疾病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门诊泪道探通术的疗效及护理方法进行探讨总结。结果本组84例(94眼)患者中71例(78眼)患者为治愈,占82.98%,11例(13眼)患者为好转,占13.83%,2例(3眼)患者为无效,占3.19%,治疗总有效率为96.81%。结论泪道探通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氩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联合超声乳化及房角黏连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该院收治的80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黏连分离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氩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及房角黏连分离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手术前后视力(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水平、眼压水平、前房参数(前房深度、房角开放度和房角黏连度)水平和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77.50%(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眼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前房深度、房角开放度均高于对照组,房角黏连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氩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联合超声乳化及房角黏连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视力水平,改善前房参数水平,降低眼压水平,效果优于超声乳化联合房角黏连分离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方剂血府逐瘀汤联合视网膜光凝术治疗不同病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的疗效。方法:①选择2004-04/2006-06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眼科收治的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74例74眼。年龄25~76岁,平均62岁;病程5d~3年,其中病程<15d者9眼,15d~3个月41眼,~6个月7眼,~12个月4眼,~18个月6眼,~24个月5眼,~36个月2眼。②口服血府逐瘀汤(当归9g,生地9g,牛膝9g,红花9g,桃仁12g,柴胡6g,枳壳6g,桔梗6g,甘草3g,1剂/d,2次/d)联合视网膜光凝术治疗观察临床疗效。③疗效标准:痊愈:视网膜出血、水肿全部吸收,视力提高4行以上或恢复至病前水平。视网膜荧光血管造影显示毛细血管无灌注区消失,新生血管消退或纤维化,血管渗漏消失,黄斑水肿消退。显效:视网膜出血大部分吸收,视力提高3~4行,视网膜荧光血管造影显示视网膜循环状态大部分改善。好转:视网膜出血部分吸收,视力提高1~2行,视网膜荧光血管造影显示视网膜循环状态有所改善。无效:视力提高不足1行或下降,眼底无明显改善,视网膜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同治疗前。结果:74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2~9个月。①痊愈39例(53%),其中病程<15d6例,15d~3个月27例,~6个月4例,~12个月2例。②显效14例(19%),其中病程<15d3例,15d~3个月8例,~6个月1例,~18个月2例。③好转13例(18%),其中病程15d~3个月6例,~6个月1例,~12个月1例,~18个月2例,~24个月3例。④无效8例(11%),其中病程~6个月1例,~12个月1例,~18个月2例,~24个月2例,~36个月2例。总有效率89%,病程在一年以上的患者无一例治愈,病程在3个月以内的患者无一例无效。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视网膜光凝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效果显著,且病程愈短效果愈好。  相似文献   
9.
眼眶的完整性对维持眼球正常位置、双眼单视及防止眼内炎症的发生等有重要意义,同时眼眶内侧壁完整性的破坏可导致鼻腔通气功能改变及影响窦口鼻道复合体的引流,因此对各种原因所致眶内侧壁完整性破坏的修复一直是眼科及耳鼻喉科医生所关注的问题.我院1998~2005年采用自体钩突修复内窥镜鼻窦手术致眼眶内侧壁的损伤39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黄斑区视网膜结构、脉络膜结构及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HbA1c值的相关性。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6-10/2017-12在青岛市市立医院眼科中心符合入组条件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患者82例87眼,分为非糖尿病组和糖尿病组。依据术前HbA1c水平,将糖尿病组分为高HbA1c值组(HbA1c>7.0%)和正常HbA1c值组(HbA1c≤7.0%)。其中非糖尿病组(4%≤HbA1c≤6.0%)28例30眼,高HbA1c组28例29眼和正常HbA1c组26例28眼。运用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检查各组患者术前1d,术后1d,1wk,1、3mo时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ST)、黄斑总容积(CV)和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SFCT),采用多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其变化,Pearson相关分析探究其与HbA1c值的相关性;同时比较各组患者术后黄斑水肿(PCME)发生率;进一步分析糖尿病患者HbA1c值与术后最佳矫正视力(CDVA)的关联性。结果:非糖尿病组、高HbA1c组和正常HbA1c组患者白内障术后1wk时CST分别为239.03±11.55、254.38±26.44、247.07±19.51μm,术后1mo时CST分别为241.00±11.15、271.55±61.05、248.64±38.28μm(F=3.001,P=0.048);其中高HbA1c值组和正常HbA1c值组比较有差异(P<0.05),且两组患者术后1wk,1mo时HbA1c值与CST之间在P=0.01水平上呈正相关关系(r术后1wk=0.338,r术后1mo=0.297)。三组患者术后发生PCME分别为0例、5眼(17%)和1眼(4%)。非糖尿病组、高HbA1c组和正常HbA1c组患者术后1wk时CDVA分别为0.07±0.06、0.12±0.10、0.09±0.08,术后1mo时CDVA分别为0.03±0.06、0.11±0.15、0.11±0.09,术后3mo时CDVA分别为0.02±0.04、0.08±0.12、0.06±0.06(F=3.272,P=0.045);其中高HbA1c值组和正常HbA1c值组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HbA1c值与术后1wk,1、3mo(r术后1wk=0.425,r术后1mo=0.235,r术后3mo=0.332)CDVA(LogMAR)在P=0.01水平上两者显著相关且呈正相关关系。三组患者白内障术后CV、SFCT的组间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其变化程度的组间无差异。结论:糖尿病患者术前HbA1c水平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和脉络膜结构有一定的相关性;术前HbA1c>7.0%的患者术后发生黄斑水肿的风险增加。同时,糖尿病患者术前HbA1c水平与白内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密切相关;术前HbA1c值越高的患者术后视力提高越欠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