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研究[1]建议,对发病6 h内符合条件的大脑中动脉或颈内动脉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脑血管支架取栓治疗。最近的DAWN研究[2]显示,发病6~24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如果存在临床症状与影像学MRI DWI不匹配,可进行脑血管支架取栓治疗。但椎-基底动脉闭塞引起的后循环脑梗死病死率及致残率更高,目前尚无相关研究发表,推测可能取栓治疗有效。本研究旨在探讨阿尔伯塔卒中项目早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强化髋关节运动控制训练对膝关节损伤后步行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选取膝关节损伤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采用常规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60例,在常规综合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强化髋关节运动控制训练内容,共6周。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平衡功能参数测定(运动长度、运动椭圆面积)、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及“起立-行走”计时测试评定。结果 治疗前,两组运动长度、运动椭圆面积、BBS评分和“起立-行走”计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运动长度、运动椭圆面积及“起立-行走”计时均降低,而BBS评分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运动长度、运动椭圆面积和“起立-行走”计时低于对照组,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膝关节损伤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强化髋关节运动控制训练,可明显促进膝关节损伤后步行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在缺血性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选取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康复科住院的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患者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7)和试验组(n=27)。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面部肌群康复训练。试验组加患侧初级运动皮质5 Hz rTMS治疗,对照组在同一治疗部位予以相同参数的假刺激治疗。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修订版House-Brackmann分级系统(HBGS-2)、Sunnybrook面部分级量表、静息时双侧嘴角至人中下中心点的水平距离差、最大努力示齿时双侧嘴角至下颌中切牙交点的水平距离差和伸舌时舌中线偏离面部正中线的角度对患者进行面神经功能评价。结果两组各脱落1例。治疗前,两组HBGS-2评分、Sunnybrook面部分级量表评分、静息时双侧嘴角至人中下中心点的水平距离差、最大努力示齿时双侧嘴角至下颌中切牙交点的水平距离差和伸舌时舌中线偏离面部正中线的角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评价指标均显著改善(|t|>8.987, P<0.001),且试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t>2.939, P<0.01)。结论患侧初级运动皮质5 Hz rTMS对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患者面神经功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作用。方法对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8周的肌电生物反馈治疗,2次/d,每次30min左右。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压、额肌肌电值的变化,并以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评抑郁量表(SDS)调查其心理状况。结果经8周治疗后,患者额肌肌电值、S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和P〈0.01)。收缩压自治疗第2周起明显降低(P〈0.05),舒张压自第4周起明显降低(P〈0.01),并持续至治疗结束时保持相对稳定(P〈0.01)。而治疗前后SDS评分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能够降低患者肌肉紧张度,改善心理功能,从而达到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研究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脑卒中后执行功能障碍(PSEI)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探讨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患者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徐州市中心医院康复科2020年11月至2021年5月的60例PSEI患者,随机分为刺激组(n=30)与伪刺激组(n=30).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认知康复训练,刺激组在此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磁式体外冲击波对肩袖退行性变关节镜修补术后肩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方法将行退行性损伤肩关节镜修补术后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从术后6~8周开始康复功能锻炼,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电磁式体外冲击波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周、治疗后6周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shoulder rating scale,UCLA)、目测类比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评分以及关节活动范围(range of motor,ROM)进行评估。 结果2组CMS评分在治疗前后均呈现升高趋势,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主动活动范围评分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评分的组间、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力的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UCLA评分在治疗前后均呈现升高趋势,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所有评分的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评分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向前屈曲活动评分的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在治疗前后均呈现降低趋势,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功能、向前屈曲活动度、前屈力量、满意度评分均呈现升高趋势,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所有评分的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功能、前屈力量、满意度评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于肩袖退行性损伤修补术后的患者,电磁式体外冲击波能够显著缓解术后疼痛,对肩关节功能改善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卒中后记忆障碍(PSMD)患者认知及事件相关 电位P300 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2019 年9 月至2020 年6 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康复科门诊或 住院诊疗的PSMD 患者5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刺激组和假刺激组各25 例。两组在常规药物及康 复治疗的基础上,刺激组予低频(1 Hz)rTMS 治疗,假刺激组予假rTMS 治疗,治疗4 周。治疗前及治疗 4 周后均对患者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Rivermead 行为记忆量 表(RBMT- Ⅱ)、改良Barthel 指数(MBI)及P300 的评定并进行组间治疗前后的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 的MMSE、MoCA、RBMT- Ⅱ和MBI 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治疗4 周后刺激组MMSE 评分[(21.52±4.51)分]、MoCA 评分[(16.80±3.88)分]、RBMT- Ⅱ评分[(17.28±3.30)分]、MBI 评分 [(64.60±14.21)分]、P300 潜伏期[(346.04±40.25)ms],波幅[(10.76±3.44)μV]均优于假刺激组[分 别为MMSE 评分(18.28±4.56)分、MoCA 评分(13.92±4.58)分、RBMT- Ⅱ评分(14.52±3.81)分和MBI 评 分(52.80±13.93)分、P300 潜伏期(383.39±51.23)ms、波幅(7.28±3.00)μV],治疗前后各量表及P300 参数的差值刺激组均优于假刺激组[MMSE、MoCA、RBMT- Ⅱ、MBI、P300 潜伏期和P300波幅差值分别 为:(4.68±1.63)分比(2.40±1.61)分,(4.82±1.56)分比(1.82±1.33)分,(5.04±1.21)分比(2.44±1.85)分, (21.80±7.62)比(13.20±6.60),-45.52(-121.69,-0.67)ms比-21.10(-60.61,29.31)ms,5.36(2.08,8.21)μV 比1.18(0.12,2.08)μV;均P< 0.05]。结论 低频rTMS 可提高PSMD患者的记忆功能,更有助于日常生 活能力的恢复,P300 更客观地体现低频rTMS 改进记忆功能效果。  相似文献   
9.
中枢性面瘫是脑卒中后常见首发症状,积极治疗可促进患者的整体康复,因此精准评定中枢性面瘫对确定康复治疗计划至关重要。目前临床上尚无中枢性面瘫的统一评定标准,本文对近年来中枢性面瘫的主要评定方法及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工作记忆(WM)障碍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后WM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另予rTMS治疗,2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数字顺背/倒背、n-back测试及MRS代谢物测定。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数字正背/倒背、n-back及MRS检测神经代谢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除数字正背成绩外,数字倒背、1-back、2-back及NAA/Cr、Cho/Cr结果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数字正背、数字倒背、1-back、2-back测试成绩分别为6(5,6)、4(3,4)、18(17,19)、16(16,18)分,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NAA/Cr结果为1.40(1.28,1.49),较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ho/Cr结果为1.34(1.28,1.37),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数字倒背、1-back、2-back测试成绩及NAA/Cr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数字正背及Cho/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MS可改善脑卒中后WM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