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继武  刘波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9):1586-1587
目的:探讨骨肉瘤及术后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扫描显像图像表现特点,提高诊断水平,进一步提高对术后复发和转移的判断和合理的治疗。方法:选取2002年7月至2007年4月我院收治的骨肉瘤13例,均经病理证实。全部病例摄有X线平片和计算机扫描(CT)或核磁共振(MR)检查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结果:骨肉瘤转移病变范围分布于股骨下段4例、胫骨近端9例。病灶放射性分布主要为异常浓聚,其中1例病灶主要为放射性稀疏和缺损分布,11例整个患肢膝关节呈现放射性浓聚,患者临床关节疼痛明显,术后原病灶的邻近关节浓聚3个月见明显浓聚减轻变化。1例胫骨近端病变突破骨骺,但股骨远端未见浓聚,另1例病灶仅在胫骨近端未见关节浓聚。术后2例发生骨转移,1例术后2年发现骶骨、髋臼和耻骨转移,CT和MR见转移处明显骨质破坏和软组织肿物,另1例1年后对侧髋臼和坐骨出现骨转移。全部病例未见术后明显复发,核素显像病灶范围较CT和MR广,手术切除范围依据核素显像的范围。结论: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扫描结合X线、CT和MRI能够全面提高诊断骨肉瘤及骨转移,并且根据全身骨显像能够显示病灶分布范围提供准确临床手术范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ED患者CA解剖变异及其对阴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应用CDUS检测45例ED患者阴茎CA及其解剖变异。结果单一CA伴DA分支供应同侧阴茎海绵体12条;CA分叉12条;一侧阴茎海绵体内两支CA并存8条。双侧CA间出现交通支2例。3例ED患者阴茎海绵体ICI后勃起正常,其双侧CA阴茎基底部PSV〉30 cm/s,而中部PSV〈30 cm/s;另外3例ED患者基底部及中部CA的PSV均〈30 cm/s,但ICI后勃起良好。结论CA变异广泛存存并影响阴茎血流动力学状态,对其充分认识有助于ED性质的判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脑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扫描多巴胺转运体显像技术,分析帕金森病的病情严重程度与大脑双侧纹状体多巴胺转运体放射性摄取分布变化的相关性。方法:①选取2005-01/11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30例,均符合英国帕金森病协会脑库Hoehn-Yahr分级临床诊断标准。根据Ⅰ级:单侧患病;Ⅱ级:双侧患病,但无平衡障碍;Ⅲ级:双侧患病,伴有早期的姿势平衡障碍;IV级:严重患病,需要较多的帮助;Ⅴ级:没有他人帮助时,只能生活在床上或轮椅上的标准评估,30例患者早期(Ⅰ~Ⅱ级)11例,中期(Ⅲ级)9例,晚期(Ⅵ~Ⅴ级)10例。同时选择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②30例患者在停服抗帕金森病药物24h后,连同6例健康体检者各自口服过氯酸钾400mg,静卧30min后由肘静脉注射99Tcm-TRODAT-1740MBq,注射完毕后用脑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扫描仪进行图像采集。③矩阵为64×64,每探头旋转180°,1帧/60s。双探头共采集64帧,采集计数为50K/帧。选择纹状体图像最清晰的断层,计算机自动对起病同侧及对侧纹状体区域的尾状核、壳核前后区、丘脑区的感兴趣区进行放射性计数,取平均值作为患者起病同侧及对侧各区放射性计数的象素均值。结果:实验选取帕金森病患者30例,另以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正常人与帕金森病患者大脑双侧各区放射性摄取的比较:①正常人大脑双侧纹状体有高浓度放射性摄取,双侧纹状体区域的尾状核、壳核前后区和丘脑区结构清晰,放射性分布左右对称,周围脑组织本底很低。②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起病对侧壳核前后区放射性摄取减少(t=15.82,P=0.000<0.05),双侧的尾状核和丘脑区结构清晰,放射性分布左右对称(t=1.19,P=0.25>0.05;t=-0.80,P=0.43>0.05)。③中期帕金森病患者双侧的壳核前后区和丘脑区放射性摄取均显著减少,兴趣区放射性平均计数差异显著(t=5.20,P=0.001<0.05;t=3.95,P=0.004<0.05);起病对侧的尾状核结构欠清晰,放射性分布较同侧减少(t=14.65,P=0.000<0.05)。④晚期帕金森病患者大脑双侧纹状体结构不清,放射性摄取明显减少,周围本底增高,甚至高过整个纹状体分布。结论:采用脑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扫描多巴胺转运体,显像诊断双侧纹状体各部位放射性摄取明显减少,有助于帕金森病的诊断及严重程度的评估。  相似文献   
4.
5.
研究表明,冠状动脉钙化几乎仅发生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部位,因此,冠状动脉钙化能可靠地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score,CACS)可检测冠状动脉钙化,并对其作定量分析,对于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存在并在一定程度上评价冠状动脉硬化及狭窄情况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多层螺旋CT (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是目前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的最佳手段.本研究利用16层螺旋CT结合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将钙化积分方法应用于CAD的诊断,并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elec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SCA)对照,评价多层螺旋CT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骨髓水肿综合征(bone marrow edema syndrome,BMES)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扫描(single photo emission computer tomography,SPECT)显像图像表现,提高诊断水平,进一步提高对其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鉴别诊断。方法 选取1998年7月-2005年11月我院收治的骨髓水肿18例,均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全部病例摄有骨盆正位平片,并于1周内行双髋1.5T(特斯拉)核磁共振(MR)检查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包括髋局部血流灌注和血池相,及3h后全身骨和局部断层显像。分析双侧髋关节的血流灌注、血池及放射性摄取增高的分布特点。结果 患者病变范围包括整个股骨头、股骨颈、转子间区及股骨干上部,血流灌注双侧对比未见明显变化,血池相双侧股骨头可见患侧血池相明显摄取增高,全身骨显像和断层显像放射性摄取一致增高,股骨头中心区和股骨颈未见明显放射性摄取减低。其余部位未见明显放射性异常包括膝关节。11例治疗后平均5个月后复查发现原放射性摄取范围减小,程度明显减轻,摄取增高主要分布在股骨头下部,其中8例病人完全恢复至正常。结论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扫描能够提高诊断骨髓水肿综合征,并且根据全身骨显像能够显示病灶分布范围及治疗后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HLC)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扫描(single photo emission computer tomography,SPECT)显像图像表现特点,提高诊断水平,进一步提高对临床的分期和合理的治疗。方法选取2003年7月~2007年3月我院收冶的原发性肝癌伴骨转移43例,均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全部病例摄有X线平片和计算机扫描(CT)或核磁共振(MR)检查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结果原发性肝癌骨转移病变范围分布于其解剖位点分布依次为椎骨23例,颅骨18例,骨盆(髂骨、耻骨、坐骨、骶髂关节)12例,肋骨11例,四肢长骨近端7例和胸骨2例。放射性分布主要为溶骨性骨转移的稀疏和缺损分布,周边呈轻度或中度放射性浓聚,在颅骨和骨盆处呈明显炸面圈状,部分位于骨盆、四肢长骨近端病灶为放射性稀疏和缺损分布,周边无浓聚表现;X线和CT病灶呈现溶骨性骨破坏,MR见骨转移病灶处明显软组织影像。结论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扫描结合X线、CT和MRI能够全面提高诊断原发性肝癌伴骨转移,并且根据全身骨显像能够显示病灶分布范围提供准确临床分期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脑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扫描多巴胺转运体显像技术,分析帕金森病的病情严重程度与大脑双侧纹状体多巴胺转运体放射性摄取分布变化的相关性。方法:①选取2005-01/11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30例,均符合英国帕金森病协会脑库Hoehn—Yahr分级临床诊断标准。根据Ⅰ级:单侧患病;Ⅱ级:双侧患病,但无平衡障碍;Ⅲ级:双侧患病,伴有早期的姿势平衡障碍;Ⅳ级:严重患病,需要较多的帮助;Ⅴ级:没有他人帮助时,只能生活在床上或轮椅上的标准评估,30例患者早期(Ⅰ~Ⅱ级)11例,中期(Ⅲ级)9例,晚期(Ⅵ-Ⅴ级)10例。同时选择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②30例患者在停服抗帕金森病药物24h后,连同6例健康体检者各自口服过氯酸钾400mg,静卧30min后由肘静脉注射^99Tc^%m-TRODAT—1740MBq,注射完毕后用脑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扫描仪进行图像采集。③矩阵为64&;#215;64,每探头旋转180&;#176;,1帧/60s。双探头共采集64帧,采集计数为50K/帧。选择纹状体图像最清晰的断层,计算机自动对起病同侧及对侧纹状体区域的尾状核、壳核前后区、丘脑区的感兴趣区进行放射性计数,取平均值作为患者起病同侧及对侧各区放射性计数的象素均值。结果:实验选取帕金森病患者30例,另以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正常人与帕金森病患者大脑双侧各区放射性摄取的比较:①正常人大脑双侧纹状体有高浓度放射性摄取,双侧纹状体区域的尾状核、壳核前后区和丘脑区结构清晰,放射性分布左右对称,周围脑组织本底很低。(砻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起病对侧壳核前后区放射性摄取减少(t=15.82,P=0.000〈0.05),双侧的尾状核和丘脑区结构清晰,放射性分布左右对称(t=1.19,P=0.25〉0.05;t=-0.80,P=0.43〉0.05)。③中期帕金森病患者双侧的壳核前后区和丘脑区放射性摄取均显著减少,兴趣区放射性平均计数差异显著(t=5.20,P=0.001〈0.05;t=3.95,P=0.004〈0.05);起病对侧的尾状核结构欠清晰,放射性分布较同侧减少(t=14.65,P=0.000〈0.05)。④晚期帕金森病患者大脑双侧纹状体结构不清,放射性摄取明显减少,周围本底增高,甚至高过整个纹状体分布。结论:采用脑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扫描多巴胺转运体,显像诊断双侧纹状体各部位放射性摄取明显减少,有助于帕金森病的诊断及严重程度的评估。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体后缘骨块形成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对27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体后缘骨块病例进行螺旋CT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成像研究。结果:椎体后骨块可分为:腰椎间盘突出钙化7例,后纵韧带骨化4例,许莫氏结节后壁破裂后移10例,椎体后缘骨赘5例,椎体后缘骨突骨折1例。结论:椎间盘突出合并椎体后骨块的影像表现不一,发生机理不同,成因有突出椎间盘钙化,后给韧带骨化,许莫氏结节后壁破裂后移,椎体后缘骨赘形成及骨突骨折。  相似文献   
10.
高频彩超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价值及扫查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彩超检出的13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资料,用普通高频探头重点探测椎动脉血流方向及频谱特征,将其分为三型:隐匿型(椎动脉频谱收缩期出现切迹)、部分型(椎动脉频谱收缩期出现逆向血流)、完全型(椎动脉频谱完全呈逆向血流)。用高频小体积颅脑探头重点探测锁骨下动脉起始段,测量峰值血流速度。结果超声提示隐匿型4例(占30.8%,其中2例与临床符合,2例不符)、部分型5例(占38.5%)、完全型4例(占31.8%),超声诊断符合11例(占84.6%)、误诊2例(占15.4%,均为隐匿型)。除锁骨下动脉闭塞两例峰速为0外,其余所有患者均出现程度不同的锁骨下动脉峰值流速增高。结论注重椎动脉频谱特征性改变,有利于早期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用高频颅脑小探头探查锁骨下动脉起始段,能准确测得锁骨下动脉狭窄处峰值血流速度,从而减少误诊。高频彩超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价值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