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52篇
神经病学   7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55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脑血管病肿瘤坏死因子-α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急性脑血管病(ACVD)中的作用及其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95例ACVD患者,并设性别及年龄相匹配的血清对照组(20例)及脑脊液对照组(1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于发病后第1、3、7、14d测定血清和脑脊液中TNF-α。结果:①三种脑血管病患者血清TNF-α动态变化存在差异,脑出血和脑梗死组的峰值单间为发病后第3d,而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组为第1d。②脑梗死患者血清TNF-α水平与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病情恶化与否相关。③SAH组于发病后第1d、3d、7d脑脊液TNF-α值高于血清,14d时降至对照组水平并与血清无差异。结论:①脑梗死患者血清TNF-α的动态观察,可为临床预测梗死灶大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病情恶化与否提供依据。②发病早期的脑梗死患者若CT未能显示病灶时,血清TNF-α的明显升高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③SAH患者脑脊液中TNF-α水平明显高于血清,进一步提示脑内神经组织可产生TNF-α。脑脊液中TNF-α的持续明显升高可能与SAH后脑血管痉挛有关。④TNF-α参与了ACVD的炎性反应过程,早期抑制TNF产生及抗炎性反应的治疗可能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硝酸甘油(GTN)诱导的大鼠偏头痛模型中大鼠三叉神经核尾部(TNC)C-fos蛋白的表达,以及氟桂利嗪(西比灵)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对照组、西比灵治疗组、西比灵预防组,用硝酸甘油10mg/kg剂量皮下注射复制偏头痛模型,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C-fos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数、面枳及灰度,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对照组中三叉神经核尾部表达C-fos蛋白阳性细胞数较其余3组明显增多。对照组C-fos蛋白阳性细胞数与假手术组及西比灵治疗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西比灵治疗组、西比灵预防组与假手术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西比灵治疗组和预防组均能显著抑制C-fos蛋白的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干预C-fos蛋白产生的某个环节,说明西比灵在治疗和预防偏兴编的发作过程中均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脑血管病。SAH具有起病急、病情重、致残率高、急性期病死率高的特点。在出血后存活的患者中,约1/3需依赖他人生活,超过2/3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1]。但经积极治疗后,多数存活者可以没有明显的神经系统缺陷,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本例患者以双下肢渐进性麻木、无力1年余,加重伴大小便障碍9个月为主要临床表现,脊髓MRI显示T9~L1髓内以长T2长T1为主之异常信号,超选择DSA造影可见位于入LT12椎管处一硬脊膜动静脉之瘘口,成功地进行了经单侧椎板开窗夹闭瘘口术。结论SDAVF为一具有直接的动静脉交通性病变,常伴有小型畸形团,多发生于中年男性,误诊率高,主要表现为渐进性的肢体麻木、无力及大小便障碍,MRI有助于诊断,但仍须DSA确诊。阻断连接瘘口与冠状静脉丛的引流静脉是治疗SDAVF的有效方法,显微外科手术效果可靠、复发率低,尽早地确诊和治疗是取得良好疗效的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5.
脊前动脉闭塞综合征(附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临床医师对脊前动脉闭塞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的重视。方法 对15例脊前动脉闭塞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与治疗进行重点分析。结果 其临床特征为急性起病、神经根痛、截瘫、病灶阶段的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和病变水平以下的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分离性感觉障碍、尿便障碍等;治疗上应采取以改善脊髓血液循环药物为主的综合治疗。结论 对于脊前动脉闭塞综合征,早期正确诊断和恰当的治疗,其预后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长春西汀注射液对实验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磷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尾静脉注射过氧化物建立小鼠TIA模型 ,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长春西汀 ,诱发 2次TIA后隔日断头取血测定血浆中溶血磷脂酸 (LPA)和酸性磷脂 (PA)的含量。结果 :实验对照组的评分为 7.0 90± 0 .6 96 ,给予0 .7mg·kg-1·d-1长春西汀后 ,评分为 3.5 76± 0 .5 6 9(P <0 .0 5 )。TIA组小鼠血浆中LPA比对照组明显升高 ,两组分别为 6 .30 5± 0 .190和 2 .170±0 .12 3μmol·L-1。长春西汀可逆转这一变化 ,为4 .5 2 3± 0 .4 0 6 μmol·L-1。TIA组小鼠血中PA比对照组明显升高 ,两组分别为 9.10 0± 0 .185和 3.80 1± 0 .2 5 7U ,而长春西汀组中PA可降至 6 .972±0 .2 4 7U。结论 :实验性TIA样小鼠出现血浆LPA和PA水平的异常。长春西汀有逆转作用 ,可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坦度螺酮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心因性头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心因性头晕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采取坦度螺酮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坦度螺酮、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结果坦度螺酮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疗效明显好于单用坦度螺酮或甲磺酸倍他司汀。结论坦度螺酮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效果显著,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腹腔注射安钠咖对大鼠体质量及空间学习和记忆巩固能力的影响。方法27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安钠咖小剂量组及安钠咖大剂量组,隔1 d于腹腔注射药物前测量并记录大鼠体质量。药物注射结束后,应用Morris水迷宫评定大鼠空间学习及记忆巩固能力。结果安钠咖大剂量组大鼠平均体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安钠咖小剂量组与对照组、安钠咖大剂量组大鼠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试验中,安钠咖大剂量组逃避潜伏期与对照组及安钠咖小剂量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与安钠咖小剂量组比较平均逃避潜伏期在各训练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安钠咖使大鼠体质量增加缓慢,并可损害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巩固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 G-CSF,瑞白,150μg,山东齐鲁药业)对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的保护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6只,利用改良Longa线栓法制作大鼠中动脉缺血模型,治疗组于缺血2 h后实施再灌注并给予rh G-CSF(50μg/kg)腹部皮下注射,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采用Longa 5分制评分标准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利用分光光度仪计算缺血大脑半球脑组织内中伊文思蓝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水通道蛋白-4(AQP4)、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含量变化和电镜下观察血脑屏障的超微结构。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1.36±0.63)低于模型组(2.50±0.65)(U=16,P<0.01);与假手术组右侧脑组织内伊文思蓝含量(7.38±2.71)相比较,模型组右侧伊文思蓝的含量(37.15±2.30)明显增多(t=30.60,P<0.01),治疗组伊文思蓝的含量(22.75±4.61)较模型组降低(t=-16.73,P<0.05);治疗组AQP4、GFAP表达的灰度值(180.67±7.72、160.64±5.07)均较模型组增高(t=24.16,P<0.01;t=17.98,P<0.01);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AQP4、GFAP表达的灰度值(202.08±5.80、173.73±4.40)高于模型组(t=46.07,P<0.01;t=31.07,P<0.01),电镜下观察到假手术组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完整,血脑屏障周围组织完好,而模型组和治疗组脑血管内皮细胞连接间隙增加,且连接内皮细胞的基质和基膜完整性缺失。结论 rh G-CSF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推测其可能机制为rh G-CSF通过抑制星形胶质细胞过度活化,下调GFAP、AQP4的表达,减轻脑水肿,从而保护血脑屏障完整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对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6年9月-2017年8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每次0.13 g加入250 mL 0.9%氯化钠中静滴,1次/d,治疗周期均为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血纤维蛋白原(FIB)、肝肾功能、心肌酶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NIHSS评分和BI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FIB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肝肾功能、心肌酶未见明显变化,用药过程中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可以改善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的NIHSS评分和BI评分,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FIB水平;对患者的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等无明显影响,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