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手不仅是劳动的工具,还是人的仪表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指缺损不仅给人的生活与工作造成不便,而且还影响到人的形象和社交活动。因而,在临床上,对手指缺失进行修复与再造,就显得相当重要[1]。数十年来,人们尝试了多种手指再造的方法。在这些方法中,从再造手指的功能与外形两方面综合来看,足趾移植再造手指是目前最好的方法之一[2]。随着显微外科的深入发展,足趾移植再造手指的技术无论国内国外都已经较为普及。迄今,对手指缺损取足趾移植再造,显然不再有争议,但足趾移植再造手指这一术式并不完美:一是再造的手指细短,外形仍像个足趾,外观、指甲大小、指节长度、关节位置以及手指直径与总长度等方面与原先手指还有较大的差距;二是手术对足供区的破坏太大,特别是当多手指缺损、要切取3个以上的足趾再造“手”时,足的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很多学者都认为,即使对于全手指缺失的病例,在施行足趾移植再造手指时,移植的足趾的数量最好也不要超过3个[3]。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总结足踝部外伤皮肤缺损的特点和常用带蒂皮瓣的选择,并针对修复不同部位皮肤缺损的皮瓣供区选择提供建议和参考. 方法 采用足背皮瓣、足底内侧皮瓣、跖底皮瓣、(足母)趾腓侧皮瓣、第2趾胫侧皮瓣、胫前皮瓣、小腿内侧皮瓣、腓肠神经皮瓣、跗外侧皮瓣、踝前皮瓣、腓动脉皮瓣等行带蒂转移修复前足、足背、足底及踝部皮肤缺损. 结果 术后251例皮瓣除2例坏死外全部成活.5例术后第1天、2例第2天因植皮处包扎过紧,出现血管危象,探查后血运恢复正常.135例随访3~96个月,平均16个月,足底内侧皮瓣有4例、跖底皮瓣3例,转移后出现皮瓣和足底皮肤缝合处的磨损,二期皮瓣修整,改变负重点恢复正常行走.9例小腿内侧皮瓣、6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因为皮瓣臃肿行二期整形.其余皮瓣无明显臃肿,外形良好,不需要二期整形.其中足底内侧皮瓣和躅趾腓侧皮瓣、第2趾胫侧皮瓣顺行转移均带感觉神经,供区为非负重部位,不影响患者行走及负重功能,术后皮瓣感觉正常,两点辨别觉4 ~10 mm. 结论 足底内侧皮瓣、跖底皮瓣、(足母)趾腓侧皮瓣及第2趾胫侧皮瓣修复前足跖侧较好,皮肤耐磨,感觉好;足背皮瓣、胫前皮瓣、小腿内侧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跗外侧皮瓣、踝前皮瓣、腓动脉皮支皮瓣、腓动脉皮瓣等皮瓣可以切取的面积较大,修复足背及踝关节周围皮肤缺损,具有皮瓣较薄、色泽接近和锯剖位置恒定等优点.以上皮瓣均操作简单,修复效果好,是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对旋髂浅动脉的显示价值,为旋髂浅动脉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影像学信息。方法对60例拟取旋髂浅动脉皮瓣行重建术患者的旋髂浅动脉及其分支血管采用CDFI进行检测,观察旋髂浅动脉的走行位置,是否存在浅支,记录旋髂浅动脉的直径,距离皮肤的深度,并测量旋髂浅动脉的峰值流速及阻力指数等。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清晰显示旋髂浅动脉的位置、直径及其血流信号;对于大部分患者可清晰显示其浅支。60例中检测到旋髂浅动脉深支60例,显示率100%;旋髂浅动脉浅支41例,显示率68.3%。超声对于旋髂浅动脉均做出了准确的评估并体表定位,与术中所见吻合。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清晰地显示旋髂浅动脉并对其进行准确的术前评估,为皮瓣的设计提供影像学依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患者雌激素受体α基因多态性与Th1/Th2 细胞因子漂移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ERα基因1号内含子Xba-Ⅰ和PvuⅡ酶切位点多态性,RT-PCR方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IL-10、IL-4、IFN-γ及IL-2mRNA的表达。结果PpXx基因型SLE患者IL-10和IL-4的表达比对照组升高(P<0.01,P<0.05); Ppxx基因型SLE患者IFN-γ、IL-2表达比对照组降低(P<0.05);在对照组,4种细胞因子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的ER基因型与不同个体中细胞因子的表达显著相关,ER的不同基因型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作为基因背景影响体内细胞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网络通讯技术--医患通信息系统在手外科患者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 分别对手外科200例门诊手术患者和200例住院手术患者分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例.实验组采用医患通系统通过发送短信的方式指导患者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给予患者健康教育.比较2组门诊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2组住院患者出院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医患通系统的网络通讯技术指导手外科患者健康教育,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手指侧方皮支皮瓣修复指端创面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目的 报道指侧方皮支皮瓣修复手指远端创面的效果. 方法 以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皮支血供,在手指近节侧方设计皮瓣.皮瓣的轴线为指侧方正中,皮瓣蒂部带5.0~1.0 mm宽的筋膜.将皮瓣逆行移位修复手指远端创面10例. 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术后经6个月~1年的随访,皮瓣质地好,感觉恢复达3+级,两点辨别觉为8~12 mm. 结论 指侧方皮支皮瓣修复手指远端创面,具有指动脉皮瓣的优点,且不牺牲指固有动脉与神经.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肌腱转移术治疗前臂背侧缺血性肌挛缩的疗效。方法 2003年3月-2010年9月,采用坏死组织切除、肌腱神经松解结合屈肌腱转移术治疗7例前臂背侧缺血性肌挛缩。男5例,女2例;年龄6~36岁,平均18.5岁。病程6~15个月。患者伸指及伸腕功能障碍,肌力0~2级,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vement,TAM)为80~130°。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年,平均2.2年。末次随访时,伸指、伸腕功能明显改善,肌力3~4级,TAM为150~260°;获优3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85.7%。结论应用坏死组织切除、肌腱神经松解结合屈肌腱转移术治疗前臂背侧缺血性肌挛缩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手指再造手术中砪甲瓣供区的修复方法。 方法 从1998年12月至2010年12月,共修复砪甲瓣供区511例,分别应用足背皮瓣32例、第1跖背皮瓣24例、第2跖背皮瓣21例、踝前皮瓣14例、跗内侧皮瓣17例、跗外侧皮瓣79例、跖底皮瓣106例、第2趾皮瓣79例、小腿中下段皮瓣15例以及游离皮瓣124例。 结果 皮瓣成活良好,术后经过6个月~11年随访,见皮瓣质地良好,外形满意,砪趾活动及负重行走、跑跳等皆不受影响。 结论 砪甲瓣供区的修复方法较多,各有优缺点,以跖底皮瓣及游离腹股沟皮瓣为优。  相似文献   
9.
多拇是手部常见的一种先天畸形[1-8]。1969年Wassel[9]根据影像学把多拇分为7型;Zuidam等[10]在2008年提出了Rotterdam分型,是在Wassel分型的基础上结合三节拇和三倍体,把Wassel分型中不能包含的分型做出清晰的划分,包含所有已知的多拇畸形种类。2013年Chung等[11]报道按照形态学可以把多拇畸形分为4型,作者认为简单易行并对手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一个理想分型系统应具有:可重复性、容易清晰地记录和交流,可以包括所有病理形式、手术方式,与预后相关,适用于研究。既往的分型有很多优点,但同时伴有不足之处,例如不能包括所有的畸形,缺乏为手术治疗提供详细的指导方案,同一种分型有不同的手术方案,不同类型可以使用同一种手术方案等[12]。为了更好服务于手术医师和患者,我们根据手术方式提出一种以手术方式为导向的分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计算机辅助模拟技术(CAD)建立手指解剖结构的三维模型.在计算机上实现手指解剖结构的三维演示.方法:根据手部解剖图谱及相关资料,应用3ds max的放样、多边形等算法建立三维模型.结果:应用上述方法成功地建立了手指解剖结构及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瓣的三维模型.该模型可在电脑屏幕上自由旋转,隐藏不感兴趣结构.结论:应用三维建模软件进行手指解剖结构的三维演示是可行的,它有助于人们更好的理解和记忆解剖结构,进行手指手术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