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8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1.
2.
目的 探讨个体化有氧联合抗阻运动对中年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心率恢复及运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 将40例经多导睡眠监测诊断为患有中重度OSAS的中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指导及行为能力的培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强度为60%~75%峰值功率的有氧训练以及60%~80%最大重复10次所使用重量(10RM)的抗阻训练,有氧运动每次运动时间为30 min,每个项目间或同一项目中可休息5 min,抗阻运动每个训练动作重复8~10次,共3组,每组间可休息5 min;每次联合运动60 min,每周训练3次,共12周。分别于入组时(训练前)及训练12周结束后(训练后),对2组患者进行多导睡眠监测(PSG)及心肺运动试验(CPET),采集患者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氧减指数(ODI)、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等PSG评估指标,并记录患者的峰值摄氧量(VO2peak)、峰值功率、无氧阈等运动能力指标以及患者CPET终止后第1、2、3分钟坐位心率恢复数(HRR),记为HRR-1、HRR-2、HRR-3。 结果 训练前2组患者的各项观测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①训练后,观察组患者的AHI[(21.19±5.43)次/h]、ODI[(24.36±5.92)次/h]和L-SaO2值[(83.65±5.24)%]与组内训练前[(27.55±6.12)次/h、(30.51±6.75)次/h和(79.26±6.43)%]及对照组训练后[(28.25±6.74)次/h和(29.81±6.53) 次/h和(79.03±6.44)%]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②训练后,观察组患者的VO2peak[(18.92±3.63) ml/(kg·min)]、峰值功率[(94.18±16.26)W]和无氧阈[(13.10±3.35) ml/(kg·min)]与组内训练前[(15.62±3.87) ml/(kg·min)、[(83.37±13.61)W]和(10.23±2.15) ml/(kg·min)] 及对照组训练后[(15.34±3.45) ml/(kg·min)、[(80.14±14.57)W]和(10.02±3.18)]比较,均有明显提升(P<0.05)。③训练后患者的心率恢复方面,观察组的HRR-1、HRR-2和HRR-3均高于组内训练前及对照组训练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有氧联合抗阻运动能明显提高中年中重度OSAS患者的运动能力,并改善其心率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胫神经局部振动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小腿三头肌痉挛及神经电生理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偏瘫下肢功能障碍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局部振动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Clonus阵挛分级法分别评价2组患者的肌张力和痉挛程度,并对胫神经运动与感觉传导、F波、H反射进行检测。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小腿三头肌MAS、Clonus分级评分、胫神经H反射的H/M比值、Hmax、Hmax刺激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改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小腿三头肌MAS[(0.62±0.63)分]、Clonus分级评分[(1.05±1.02)分]、胫神经H反射的H/M比值(0.48±0.28)、Hmax[(3.75±2.09)mV]、Hmax刺激强度[(38.18±12.79)mA]较对照组改善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辅以胫神经局部振动治疗,可通过抑制神经反射通路的兴奋性,有效缓解脑卒中患者小腿三头肌的痉挛程度,降低肌肉张力。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通过施加不同条件下的局部振动刺激,探讨局部振动刺激对于正常人体下肢主要肌肉群的影响。利用表面肌电(sEMG)分析的方法探寻局部振动刺激最佳的振动频率与位置。 方法:正常男大学生10名,年龄(23.0±1.7)岁,身高(173.5±4.5)cm,体重(70.4±8.2)kg。分别于屈膝30°半蹲位接受频率为10—50Hz的振动刺激,并采集振动前,振动中的表面肌电。选取左腿股直肌(REC)、半腱肌(SEM)、左腿胫骨前肌(TA)与腓肠肌内侧头(MG)作为试验检测肌肉,分别以左胫骨前肌远端和跟腱为振动刺激点。分析不同条件的振动刺激激活下肢肌群的表面肌电特征。 结果:各种振动条件刺激均引起小腿肌肉放电量增加(P<0.05)。胫骨前肌的肌电值在两种刺激位置下且在不同频率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30Hz、40Hz、50Hz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腓肠肌的肌电值在胫前肌刺激位置下各频率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跟腱刺激点下各种频率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30Hz、40Hz、50Hz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各种振动条件刺激对大腿肌肉肌电值影响均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不同条件的小腿局部振动刺激均引起小腿肌肉放电量增加,未对大腿肌肉产生显著影响。频率30—50Hz为正常人体小腿肌肉最佳的振动刺激频率。振动刺激作用在肌腱位置能有效引起肌肉兴奋,跟腱较胫前肌肌腱位置更易激活小腿肌肉肌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分析穿戴不同角度踝足矫形器(AFO)偏瘫患者的步态时空参数及骨盆三维运动参数,探讨不同角度AFO对偏瘫患者骨盆控制的影响。 方法对15例偏瘫患者穿戴背屈5°位AFO(d-AFO)、背屈0°位AFO(f-AFO)、裸足状态进行步态对比分析,获取步态时空参数及骨盆三维运动参数,并对3种状态的空间参数及步态不对称指数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 结果与裸足相比,穿戴d-AFO时的步速是(0.54±0.05)m/s,患侧步长是(0.47±0.01)m,健侧步长是(0.44±0.03)m,步宽是(0.16±0.02)m,其能显著提高患者步速(P<0.05),增加步长(P<0.05),减少步宽(P<0.01),提高步态的稳定性;佩戴d-AFO步行时,骨盆横断面上的旋转范围(10.2±3.29)°,较佩戴f-AFO步行时无明显减小(P&rt;0.05),但矢状面倾斜范围(6.52±0.84)°及冠状面的倾斜范围(5±0.38)°均明显减小(P<0.05)。 结论背屈d-AFO能有效地改善偏瘫患者的骨盆控制能力,提高平衡能力,改善步态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腰痛(LBP)患者的睡眠质量并分析其与疼痛、心理等因素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LBP患者30例(LBP组),健康受试者30例(对照组)。2组受试者均分别采用目测类比定级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评定患者的疼痛程度、身体功能状况、生活质量、睡眠质量以及抑郁和焦虑水平。并将2组PSQI得分分别与其余各项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 结果LBP组SF-36的生理职能、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生理机能、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PCS及MCS项目上的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BP组在PSQI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以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BP组患者的在评价焦虑及抑郁状况的SAS及SDS中LBP组得分显著大于对照组,表明LBP患者的VAS、ODI、SAS和SDS评分分别为(5.20±2.25)、(46.70±15.77)、(46.83±7.33)和(47.65±7.09)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LBP组的PSQI得分与SAS、SDS、VAS、ODI评分以及性别呈正相关(P<0.05),与MCS、PCS的得分呈负相关(P<0.05);对照组的PSQI得分与SAS、SDS评分、年龄以及咖啡因饮料摄入量呈正相关(P<0.05),与MCS和PCS评分呈负相关(P<0.05)。 结论LBP患者的睡眠质量低下,且其睡眠障碍与患者的心理状况、功能、疼痛程度有着显著相关性,在治疗LBP时应增强针对睡眠障碍问题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艾灸及平板运动对外周动脉疾病下肢经皮氧分压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8例轻、中度外周动脉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8例)、艾灸组(20例)和平板运动组(20例)。对照组患者只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艾灸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艾条灸足三里、三阴交及涌泉穴治疗,平板运动组在常规基础上予平板运动治疗;艾灸组和平板运动组患者均为每天1次,每周5次,共12周。观察各组治疗前后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小腿经皮氧分压(transcutaneous oxygen tension,TcPO_2)、6分钟步行试验(6-min walking test,6MWT)及行走受损问卷(walking impairment questionnaire,WIQ)的评估结果。结果分别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艾灸组及平板运动组A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PO_2、6MWT及WIQ值均明显提高(P0.01),且平板运动组患者6MWT及WIQ评估均优于艾灸组(P0.01)。结论艾灸及平板运动均可以改善外周动脉疾病患者下肢经皮氧分压及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疏经通督推拿治疗联合背屈踝足矫形器对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121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1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Bobath技术为主的治疗,佩戴踝足矫形器;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疏经通督推拿治疗,佩戴踝足矫形器,2组患者均进行8周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躯干下肢运动功能评分、10m最大步行速度(MWS)、步态时间-空间参数及时相参数,以及步行过程中膝关节屈伸角度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后2组患者观察指标的变化,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结论 疏经通督推拿联合背屈踝足矫形器可以纠正膝过伸,改善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 本文是关于今年ISPRM世界大会(ISPRM2019)的第三篇报道,由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康复医学科的潘化平主任带您了解会议中有关肌骨系统疾病康复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虚拟现实(VR)训练对养老机构主观认知下降(SCD)患者认知功能和功能性体适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养老机构SCD患者56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患者28例。2组患者均给予阶段性的健康教育和养老机构常规养老护理服务,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VR训练干预, VR训练包括八段锦、变魔术、鸟儿飞翔、超市购物、引力球、健身房共6项, 每周3次, 每次共训练45 min, 连续训练6个月。于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干预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包括主观认知下降量表(SCD-Q)、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Rivermead行为记忆测验第2版(RBMT-Ⅱ)、数字符号转换测验(DSST)、动物词语流畅性测验(AFT)和连线测验A-B(TMT A-B)]和功能性体适能评估[包括8英尺起立行走测试(8UGT)、30 s手臂弯曲试验(30sACT)、30 s坐椅站立试验(30sCST)、双手背勾测试(BST)、坐椅前伸试验(CSRT)和2 min踏步试验(2MST)]。结果干预后, 观察组的SCD-Q、MoCA、RBMT-Ⅱ、DSST、TMT-A和TMT-B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