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38篇
  免费   386篇
  国内免费   350篇
耳鼻咽喉   19篇
儿科学   59篇
妇产科学   60篇
基础医学   720篇
口腔科学   279篇
临床医学   1065篇
内科学   873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161篇
特种医学   73篇
外科学   256篇
综合类   1770篇
预防医学   716篇
眼科学   62篇
药学   6482篇
  8篇
中国医学   459篇
肿瘤学   96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84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179篇
  2020年   278篇
  2019年   572篇
  2018年   371篇
  2017年   232篇
  2016年   244篇
  2015年   462篇
  2014年   653篇
  2013年   740篇
  2012年   942篇
  2011年   981篇
  2010年   917篇
  2009年   663篇
  2008年   648篇
  2007年   586篇
  2006年   588篇
  2005年   539篇
  2004年   545篇
  2003年   525篇
  2002年   668篇
  2001年   560篇
  2000年   411篇
  1999年   389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溶质载体蛋白(SLC)及其受体趋化因子受体7(CCR7)与I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微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I期NSCLC患者127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淋巴结微转移情况分为对照组92例和转移组35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通过根治术切除病灶,通过免疫组化方式检测病灶中SLC7A11及CCR7含量,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及影像学检查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SLC7A11及CCR7与淋巴结微转移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建立ROC曲线分析两者及其联合检测对NSCLC患者微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SLC7A11及CCR7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转移组患者病灶直径、支气管受累及TL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灶直径(OR=49.254,95%CI=11.062~507.604)是影响NSCLC淋巴结微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LC7A11(OR=8.622)及CCR7(OR=8.709)表达水平是影响NSCLC淋巴结微转移的独立因素(P<0.05)。SLC7A11、CCR7及联合诊断对NSCLC淋巴结微转移具有较好的检测价值(均P<0.05)。联合检测特异度显著高于 SLC7A11及CCR7单独检测(2=7.292,15.125;均P<0.01)。结论 SLC家族的中SLC7A11及其受体CCR7与NSCLC患者微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PBL(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联合SBME(模拟医学教学)教学模式在神经内科本科生临床规培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2018年9月~2018年12月在神经内科实习的100例规培生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的形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教学模式,研究组采取PBL联合SBME教学模式,对比两组规培生教学效果。结果:研究组规培生临床操作、病例分析、理论知识考核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规培生,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规培生对教学模式总满意度100.0%与对照组规培生对教学模式总满意度84.0%比较,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L联合SBME教学模式在神经内科本科生临床规培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有效的提高了规培生的操作能力、学习积极性等,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隐形卡环应用于前牙为基牙的铸造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以恢复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65例患者,累计制作80件隐形卡环铸造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体,观察患者戴用义齿后的效果。结果:2件修复体因意外而折裂,1件修复体基牙脱落,其余的修复体使用效果较好,没有造成基牙及牙周组织损伤。结论:只要患者符合此类义齿的适应症,此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在临床上的使用便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生物型与骨水泥型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DFNF)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5年7月—2018年6月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DFNF患者128例,男性71例,女性57例;年龄61~84岁,平均72.7岁.骨折原因:跌伤75例,撞伤32例,高处坠落伤21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物型假体THA组(BPTHA组,n=64)与骨水泥型假体THA组(CPTHA组,n=64).BPTHA组行生物型假体髋关节置换,CPTHA组行骨水泥型假体髋关节置换.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等围术期指标及住院时间.比较术前及术后6、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血清前列腺素缓激肽(BK)、5-羟色胺(5-HT)等疼痛因子水平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等炎性反应指标水平;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PTHA组住院时间长于CPTHA组[(19.76±2.24)d vs.(15.37±1.71)d,P<0.05].术后6个月,BPTHA组Harris评分低于CPTHA组[(81.72±8.37)分vs.(86.68±8.85)分,P<0.05];术后12个月,BPTHA组Harris评分高于CPTHA组[(95.54±9.67)分vs.(90.72±9.12)分,P<0.05].术后6个月,BPTHA组血清BK、5-HT、SAA、CRP、ESR水平及VAS均高于CPTHA组(P<0.05);术后12个月,BPTHA组血清BK、5-HT、SAA、CRP、ESR水平及VAS均低于CPTHA组(P<0.05).BPTH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3%,CPTH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PTHA、CPTHA均可应用于老年DFNF的临床治疗,但CPTHA近期疗效优于BPTHA,而BPTHA远期疗效优于CPTHA.  相似文献   
5.
6.
为适应21世纪综合型公共卫生人才的需求,预防医学教育教学应顺应需求进行适当的教学改革。在预防医学专业不同教学环节中,教师首先应改革传统教学思维,创新教育理念,实现"素养教育"培养出"创新型"医学生的思想转变;在实践过程中,针对不同教学环节,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多种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思维和能力的培养。通过形式多样的理论环节教学夯实学生基础理论,培养其批判思维;通过不同类型的实验课,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通过毕业实习的具体实践,培养学生实现创新意识向创新能力转变;并在考核形式上给予学生较客观的评价。具备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预防医学生,才能够胜任疾病预防控制、卫生保健和健康促进工作。  相似文献   
7.
以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26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1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厄贝沙坦治疗,而试验组患者给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剂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检验分析,上述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剂比单用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运动干预对宫内感染致脑损伤仔鼠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对孕鼠腹腔注射脂多糖(LPS)以制备脑损伤仔鼠模型,随机选取对照组(A组)足月仔鼠30只,LPS组足月仔鼠90只并将其随机分为三组:低强度干预组(T1组),中等强度干预组(T2组),大强度干预组(T3组),每组各30只。所有仔鼠出生第二天给予早期抚触直至15日龄,15日龄对各组仔鼠采用悬吊试验和改良BBB运动功能评定对其进行运动功能评定。15日龄干预组仔鼠开始进行运动干预,25日龄对各组仔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定,检测出脑瘫鼠并继续干预至45日龄,运动干预项目分别为恒温游泳、跳台训练、跑笼训练,按照强度大小各组训练时间为每天5 min、10 min、15 min。运动干预30 d后,对各组仔鼠进行运动功能评定。结果 (1)25日龄仔鼠经神经行为学检测A组无脑瘫鼠,T1组3只脑瘫鼠,T2组2只脑瘫鼠,T3组无脑瘫鼠;(2)15日龄仔鼠运动干预组T1组与T2组,T1组与T3组,T2组与T3组仔鼠悬吊试验评分和改良BBB运动功能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5日龄仔鼠干预组T1组与T2组悬吊试验和改良BBB运动功能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T3组与T1组、T3组与T2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3)T1、T2、T3组仔鼠训练前后15 d和45 d悬吊试验和改良BBB运动功能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1)早期运动干预可明显改善宫内感染致脑损伤仔鼠运动功能。(2)不同干预强度对脑损伤仔鼠运动功能改善程度不一,较大干预强度对脑损伤仔鼠运动功能改善较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白鲜皮粗多糖(DDP)进行分离纯化,并研究其抗银屑病作用。方法:DDP经膜分离技术截留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0 k Da的组分(DDP-UF),采用DEAE-52纤维素柱分离纯化得到4种组分(DDP-UF-1,DDP-UF-2,DDP-UF-3,DDPUF-4);并通过红外光谱法,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HPGP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扫描电镜(SEM)测定其理化性质及结构特征。选用咪喹莫特乳膏诱导银屑病小鼠模型,己烯雌酚诱导雌鼠阴道上皮细胞增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与IL-23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小鼠背部皮肤组织病理变化、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变化。结果:DDP-UF-1~4均具有多糖特征吸收峰,DDP-UF-1~4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0 948,40 148,32 222,19 943 Da;单糖组成及摩尔比分别为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32. 45∶11. 35∶8. 69),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葡萄糖-木糖(25. 68∶23. 44∶21. 62∶18. 86∶3. 68),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木糖-半乳糖(18. 68∶4. 61∶3. 89∶1. 65∶5. 36∶6. 21),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葡萄糖-木糖-半乳糖(11. 63∶15. 26∶5. 32∶2. 08∶3. 46);扫描电镜(SEM)显示DDP-UF-1~4形态结构为片状或海绵状结构。DDP-UF-1与DDP-UF-3可改善银屑病小鼠背部皮损状态、抑制雌鼠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明显降低血清IL-17,IL-23含量(P 0. 05,P 0. 01)。结论:DDP-UF-1与DDP-UF-3均具有良好的抗银屑病作用,其作用可能与抑制IL-23/IL-17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