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4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6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036篇
内科学   55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53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33篇
综合类   101篇
预防医学   30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6篇
  7篇
中国医学   48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探索模拟马术训练对后循环卒中共济失调患者姿势控制、平衡、步行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下尿路NO信号通路及其在脊髓损伤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氧化氮(NO)是一种广泛的信号分子,在人体大多数器官系统的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对NO的研究较多.现就其在下尿路NO信号通路及其在脊髓损伤中的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急性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外科手术治疗失误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Guan H  Guo X  Chen X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11):821-823
目的 分析急性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手术治疗失误的主要因素。方法 通过对临床资料和X线片、CT等影像学资料的分析,回顾性研究82例首次手术治疗失误的急性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的失误因素。结果 82例患者中,30例脊柱骨折复位不良或脊柱畸形;31例患者椎管残存压迫因素;12枚椎弓根螺钉位于椎弓根以外,其中2枚穿入椎管,3枚顶压主动脉。同时,41例患者主诉腰背疼痛,其中16例伴有机械性不稳定,3例伴有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深度增强型相干光断层扫描(EDI-OCT)技术研究早期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患者黄斑区脉络膜厚度的变化及其与AMD发病的关系。 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眼科就诊的早期AMD患者90例(90只眼)和眼底正常者60例(60只眼)的临床资料。早期AMD患者为患者组,眼底正常者为正常组。患者组中男性51例(51只眼),女性39例(39只眼);年龄63~85岁,平均年龄(74.3±10.9)岁。正常组中男性24例(24只眼),女性36例(36只眼);年龄58~78岁,平均年龄(68.6±10.8)岁。采用EDI-OCT测量两组受试者黄斑中心凹处及由中心凹向鼻侧、颞侧各500 μm、1000 μm处的脉络膜厚度,共测量5个点位。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两组间脉络膜厚度的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ukey检验。 结果患者组黄斑区脉络膜的平均厚度为(254.84±51.46)μm;正常组黄斑区脉络膜的平均厚度为(271.46±43.36)μm。患者组黄斑区脉络膜的厚度较正常组低,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1,P<0.05)。所有受试者的年龄与脉络膜的厚度呈负相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23,P<0.05)。 结论早期AMD患者的脉络膜厚度较眼底正常者偏薄,且早期AMD患者脉络膜厚度的改变可作为黄斑变性发展的预警因素,能为早期的临床干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中药浸泡联合穴位刺激改善脊髓损伤(SCI)的生活质量及下肢循环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SC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包括康复运动治疗、康复作业治疗以及理疗,1次/d,90 min/次;治疗组加上双下肢中药浸泡及穴位刺激治疗。中药浸泡5次/周,20 min/次;穴位刺激共取穴10个,5次/周,每穴2 min,总时间为20 min;两组均治疗180 d。观察两组患者在第90天,第180天生活质量和双膝、双脚背的皮肤温度。结果 1. 生存质量比较,治疗组第90天、第180天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第180天与第90天相比有差异(P<0.05)。对照组第90天、第180天与治疗前相比生存质量有差异(P<0.05),两组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2. 双下肢红外线热像检测比较:第90天,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左膝、左足背、右膝、右足背皮肤温度均显著升高(P<0.01),而对照组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第180天,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均能显著改善双下肢皮肤温度(P<0.01)且治疗组改善左膝、左足背皮肤温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常规康复治疗配合双下肢中药浸泡联合穴位刺激不仅能快速、有效改善SCI患者双下肢循环,提高SCI患者的生存质量,且随着治疗周期的增长,改善的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中国北方面神经炎患者与气象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初步探讨气象因素对面神经炎发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采集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及北京博爱医院神经内科2007年门诊和急诊收治的298例面神经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集北京市气象台2007年逐月逐日平均气温、相对湿度、气压、风速、月平均气温、月平均相对湿度、月平均气压、月平均风速、风冷指数(WCF)等气象要素。分析气象因素与面神经炎发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月平均相对湿度与面神经炎发病呈正相关(r=0.629,P=0.028),而月平均气温、平均气压、平均风速、WCF等未发现与面神经炎发病存在明显相关性(r=0.558,P=0.059;r=-0.509,P=0.091;r=-0.219,P=0.494;r=-0.562,P=0.057)。面神经炎发病并不存在季节性差异。结论月平均相对湿度可能是面神经炎发病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肾脏病改善全球预后(Kidney Disease: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工作组开发关于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chronic kidney dis-ease-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CKD-MBD)的指南历时近4年,刊登在2009年国际肾脏病杂志[1]。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并对比分析应用专用工具的运动学对线全膝关节置换和机械对线全膝关节置换的早期临床结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因膝骨关节炎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随访时间大于3个月且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排除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炎性关节病、髌股关节严重对位不良以及既往有膝关节侧副韧带或后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按对线方法分为专用工具运动学对线全膝关节置换(KA-TKA)组和机械对线全膝关节置换(MA-TKA)组,记录手术前后髋-膝-踝(HKA)角度,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膝关节临床评分(KS-C)和膝关节功能评分(KS-F),术后3个月的遗忘关节评分(FJS),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共有162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KA-TKA组82例,MA-TKA组80例。两组患者术后HK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KA-TKA组患者的KS-C评分(t=2.259)、KS-F评分(t=1.994)和FJS评分(t=2.945)均高于MA-TKA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 结论KA-TKA与MA-TKA相比,术后下肢力线相似,具有更好的临床评分表现和更高的膝关节功能表现,以及更高的FJS评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时机对初产妇分娩过程的影响。方法利用Cochrane图书馆、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OVID、Science Direct数据库和谷歌学术对关键词"epidural analgesia"、"labor"、"timing"或"early"或"latent"进行联合检索,收集研究硬膜外分娩镇痛时机对产妇分娩过程影响的同期对照的实验性研究。由两位独立研究人员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后,提取文献中的相关资料,包括一般信息和特征信息,利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筛选出6篇符合条件的文献,主要对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产钳助产率、剖宫产率、新生儿状况进行评价。分析第一产程时,早期硬膜外镇痛组纳入6 817例产妇,晚期硬膜外镇痛组纳入6 819例产妇,Meta分析结果显示,早期硬膜外镇痛组第一产程与晚期硬膜外镇痛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第二产程时,早期硬膜外镇痛组纳入7 113例产妇,晚期硬膜外镇痛组纳入7 121例产妇,Meta分析结果显示,早期硬膜外镇痛组第二产程短于晚期硬膜外镇痛组(P0.05)。分析产钳助产率时,早期硬膜外镇痛组纳入7 273例产妇,晚期硬膜外镇痛组纳入7 269例产妇,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之间产钳助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剖宫产率时,早期硬膜外镇痛组纳入7 273例产妇,晚期硬膜外镇痛组纳入7 269例产妇,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之间剖宫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新生儿状况时,早期硬膜外镇痛组纳入7 273例产妇,晚期硬膜外镇痛组纳入7 269例产妇,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之间剖宫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启动硬膜外分娩镇痛能够缩短产妇忍受疼痛的时间,而且不会延长产程,不会增加产钳使用率和剖宫产使用率,不会降低新生儿Apgar评分,因此对产妇有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在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6月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50例拟在蛛网膜下腔麻醉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随机分成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组(RS组,n=25)和单纯罗哌卡因组(R组,n=25)。选择L2~L3间隙穿刺。腰穿成功后,RS组蛛网膜下腔内注射罗哌卡因12 mg及舒芬太尼2.5μg(生理盐水稀释至3 ml),R组蛛网膜下腔内注射罗哌卡因12 mg(生理盐水稀释至3 ml),注射时间60 s。比较两组患者的感觉阻滞时间、运动阻滞评分、术中镇痛评分、麻醉肌松评分、感觉恢复时间、运动恢复时间、术后镇痛评分、满意度评分(包括患者满意评分和术者满意评分、不良事件(包括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寒战)。结果 RS组的感觉阻滞时间明显短于R组(P0.05)。RS组的术中镇痛评分明显高于R组(P0.05)。RS组的术后镇痛评分明显高于R组(P0.05)。RS组的患者满意评分明显高于R组(P0.05)。两组的运动阻滞评分、麻醉肌松评分、感觉恢复时间、运动恢复时间、术者满意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能安全、有效地应用于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