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藏药药浴应用于脑卒中康复的经济学价值。方法:基于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本研究纳入脑卒中患者403例,入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康复组202例和藏药药浴组201例(常规康复加藏药药浴)。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标准方案,包括常规物理治疗60min/d,强化抗痉挛治疗60min/d,作业治疗30min/d,每周5天,治疗4周。藏药药浴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用藏药药浴20min/d,每周5天,治疗4周。采用Fugl-Meyer评分(FMA)、改良Barthel评分(MBI)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评估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记录全部医疗花费。卫生经济学指标采用成本效果比,以直接医疗费用与FMA和MBI评分变化值的比值评价。同时计算藏药药浴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以进一步衡量其成本效果。结果:治疗4周后,常规康复组FMA值、MBI值较治疗前分别提高(6.92±8.48)分和(7.78±9.49)分;藏药药浴组FMA值、MBI值较治疗前分别提高(10.26±10.86)分和(11.05±12.00)分。FMA每提高1分,直接医疗费用常规康复组为3064.22元,藏药药浴组为2343.90元,较常规康复组节省720.32元;MBI评分每提高1分,常规康复组直接医疗费用为2725.51元,藏药药浴组为2176.33元,较常规康复组节省549.18元。ICER分析结果也提示藏药药浴组较常规康复组具有更好成本效果。结论:脑卒中常规康复结合藏药药浴的综合治疗比单纯常规康复治疗具有更好的成本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平地行走式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疗效。 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58例脑卒中患者分为机器人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联合常规步行训练,机器人组则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联合外骨骼机器人步行训练。2组患者的步行训练均为每日2次,每次30 min,每周训练5 d,连续每次4周。于治疗前、治疗2周和4周后对2组患者的步行能力[包括6 min步行测试(6MWT) 和功能性步行分级(FAC)]和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下肢运动评定量表(FMA-LE)]进行评估,并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检测2组患者的步态。 结果 治疗2周和4周后,2组患者的6MWT较组内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机器人组治疗2周后与组内治疗前的6MWT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治疗2周和4周后,2组患者的FMA-LE和FAC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步频和步态周期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平地行走式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和下肢运动功能,其疗效与常规步行训练相当。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采用Meta分析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盆底肌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 方法 在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系统评价数据库,CINAHL,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中,全面检索2019年3月31日以前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Meta分析方法计算总体效果。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随机对照试验7项,样本量共计319例。汇总分析表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盆底肌电刺激有助于增加患者膀胱容量(WMD=68.89, 95%CI [35.04,102.74]),减少残余尿量(WMD=-25.68, 95%CI [-34.03,-17.32]),增加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平均单次排尿量(WMD=33.41, 95%CI [9.60, 57.23]),减少排尿次数(WMD=-3.44, 95%CI [-4.18,-2.70])及平均漏尿次数(WMD=-1.74, 95%CI [-2.85, -0.62]),并降低下尿路症状评分(WMD=-6.60, 95%CI [-8.31,-4.88])。 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盆底肌电刺激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效果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从个人相关因素、身体功能、活动能力和环境因素等方面了解江苏省内居住于社区的脊髓损伤(SCI)患者的就业情况,从而确定影响其伤后就业的因素,并从不同方面提出脊髓损伤患者回归工作岗位的潜在方法。 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观察性研究,基于国际脊髓损伤(InSCI)社区调查—中国江苏项目,以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为框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患者的相关数据。社区调查问卷内容涉及社会人口学资料、疾病相关资料、身体功能、活动和参与、环境因素、总体健康和幸福感评价等方面。应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脊髓损伤患者的就业相关基本情况,应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社区脊髓损伤患者就业的影响因素。 结果 2018年1月至12月,共收集问卷726份,其中541份通过电话访谈、152份通过网络链接以及33份通过面对面访谈形式完成。Logistic回归结果可知,在家/外出时是否有人照顾(OR=0.405)、损伤时年龄(OR=0.949)、个人因素(OR=1.068)、活动和参与(OR=1.034)以及环境因素(OR=1.043)是影响脊髓损伤患者从事带薪职业的主要因素(P<0.05)。 结论 居住在社区的脊髓损伤患者就业率较低(22.80%),活动受限和环境障碍为影响其就业的主要因素。全面的康复方案的制定与实施,足够的家庭与社会支持将有助于患者重回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6.
<正>脑卒中、脊髓损伤拥有高致残率、致死率[1—2],是康复医疗环境中主要的病种。其造成的步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交往,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3]。因此在康复治疗过程中,需要患者积极参与锻炼、增加肌肉力量、改善平衡能力,从而提高其步行能力,增加其对生活的自信心,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4—5]。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