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2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四肢软组织脂肪肉瘤的MRI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四肢软组织不同病理类型脂肪肉瘤的MRI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四肢脂肪肉瘤患者的MRI资料,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2例分化良好型由>75%的脂肪信号和非脂肪成分组成,后者表现为(2mm的间隔和结节,呈长T1、长T2信号。5例黏液型中2例主体呈等/长T1、长T2信号,内见间隔和斑片状脂肪信号区;3例呈以长T1、长T2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仅1例内见斑片状脂肪信号,部分伴有坏死、出血、轻度骨皮质破坏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1例去分化型呈以稍长T1、长T2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内见结节状脂肪信号,伴邻近肌肉水肿和轻度骨皮质破坏。4例多形型呈以长T1、长T2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几乎无脂肪,部分伴坏死、出血、邻近肌肉水肿和骨质破坏。行增强扫描的2例黏液型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根据脂肪肉瘤的MRI表现可以推测肿瘤的组织学分化程度,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双源CT(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小儿主动脉缩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16例临床怀疑为主动脉缩窄的患儿行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心胸联合血管成像及心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以手术或DSA结果为标准,采用x2检验比较DSCT和CDFI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DSCT诊断主动脉缩窄16例,其中伴房间隔缺损(ASD)4例、室间隔缺损(VSD)9例、大动脉转位1例、主动脉弓发育不良3例、动脉导管未闭( PDA)7例、冠状动脉起源异常1例、支气管动脉扩张l例.CDFI诊断主动脉缩窄15例,主动脉弓离断1例,伴ASD 4例、VSD 9例、二叶型主动脉瓣(BAV)2例、大动脉转位1例、主动脉弓发育不良2例、PDA 7例、支气管动脉扩张1例,未发现冠状动脉起源异常.与手术或DSA结果对照:DSCT和CDFI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7.2%(140/144)、97.9% (141/14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P>0.05),DSCT和CDFI诊断敏感度均为93.2% (41/44),特异度分别为99.0% (99/100)和100.0% (100/100).DSCT前门控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0.42 mSv.结论 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是诊断小儿主动脉缩窄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双源CT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扫描(简称大螺距扫描)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行大螺距扫描的36例先心病患儿的影像资料,记录其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出有效辐射剂量(ED).由2名放射科医师在双盲的情况下独立诊断并用5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估.2名医师对图像质量评估符合程度的评价采用Kappa检验.以手术或DSA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大螺距扫描诊断先心病的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36例患儿大螺距扫描的DLP为(2.4~9.2)mGy·cm,平均(5.1±1.6) mGy·cm,ED为(0.078 ~0.179)mSv,平均(0.125±0.027) mSv.图像质量均符合诊断要求;2名放射科医师的图像质量评价一致性好(K=0.774,P<0.05).大螺距扫描诊断先心病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8.9%、94.2%、99.8%.结论 双源CT大螺距扫描技术降低了受检患儿的辐射剂量,图像仍满足诊断要求,为小儿先心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可供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第一代与Flash双源CT不同扫描方式在肺动脉成像时剂量与图像质量.方法 收集120例临床疑诊为PE患者,按扫描方式随机分为4组:A组行第一代双源CT双能量扫描(80/140kV),B组行flash双源CT双能量扫描(80/sn140kV),C组行flash双源CT双能量扫描(100/sn140kV),D组行flash双源CT双能量扫描(140/80kV).比较4组间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 dose volume index,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背景噪声和肺动脉信噪比.结果 各组间患者一般情况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B组的CTDIvol,DLP值明显低于A、C两组,图像质量明显好于D组.结论 flash双源CT(80/sn140kV)在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的同时可以减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评价双源CT(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低剂量扫描在小儿川崎病(KD)冠状动脉损害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临床诊断为KD冠状动脉损害,同时行经胸多普勒超声(TTE)和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低剂量扫描的患儿资料;由2名放射科医师采用盲法独立阅片,以5分法评价整体图像质量,Kappa检验评价诊断的一致性;记录所有患儿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及动脉瘤的位置、数量并测量其大小;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DSCT成像和TTE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计算所有患儿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 19例患儿均成功完成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可评价冠状动脉节段比率为91.5%(226/247),其中,15例患儿被诊断为川崎病冠状动脉瘤样扩张或动脉瘤形成,DSCT成像上共发现28个动脉瘤、15支血管瘤样扩张.其中,9个动脉瘤(2个位于右冠状动脉远段、2个位于左心室后支、1个位于前降支中段、1个位于回旋支中段、2个位于回旋支远段、1个位于钝缘支)及2支瘤样扩张(1支对角支、1支钝缘支)TTE未显示.DSCT成像与TTE对比显示冠状动脉瘤及瘤样扩张最大直径的平均测量值分别为(0.63 ±0.20)和(0.58 ±0.20) cm,相关性较好(r=0.989,P<0.05);对瘤体及瘤样扩张最大长径的平均测量值分别为(1.49±0.83)和(1.22±0.66)cm,相关性较好(r=0.965,P<0.05).2名影像科医师对所有患儿的CTA图像质量评分一致性好(Kappa=0.87).19例患儿的ED为(0.24±0.08) mSv.结论 相比TTE,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对小儿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远段的动脉瘤及瘤样扩张的显示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胎儿透明隔腔消失的影像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系统产前超声检查中检出的透明隔腔消失的67例病例,以前脑无裂、胼胝体发育不良及孤立性透明隔腔消失将病例分为3组,分析其超声及MRI特点,比较胎儿期透明隔腔消失病例影像学诊断方法的准确情况。结果 67例超声筛查胎儿透明隔腔消失,其中胼胝体发育不良31例(46.3%),前脑无裂畸形22例(32.8%),孤立性透明隔腔消失病例14例(20.9%),同时行产前MRI检查并随访资料完整的40例病例计入统计,收集其引产后解剖病理结果或引产后标本影像学检查结果。随访至足月分娩仅3例,均为孤立性透明隔腔消失病例,其中最大者随访至2岁1个月,神经学检查均未见明显先天性结构异常。对照样本的产前MRI、超声检查与(引)产后病例诊断或标本影像学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其中产前MRI诊断符合率均为100%,而产前超声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胼胝体发育不良100%,前脑无裂畸形93.3%,孤立性透明隔腔消失75%。结论超声筛查中出现的胎儿透明隔腔消失,应结合孕周连续观察,并注意其与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的相关性,对孤立存在的透明隔腔消失应慎重做出畸形诊断,MRI在透明隔腔的显示效果及诊断准确率较超声更精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增强CT鉴别诊断腺性膀胱炎(CG)与膀胱癌的价值。方法 对37例CG和41例膀胱癌患者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病灶位置、形态、大小(轴位最大径)、厚度、钙化、囊变坏死、边界、壁外浸润及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测量病灶和正常膀胱壁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CT值,计算病灶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相对强化CT值。比较CG与膀胱癌定量及定性指标的差异,绘制ROC曲线,分析定量指标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CG与膀胱癌病灶边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G病灶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CT值及相对强化CT值均低于膀胱癌(P均<0.01)。动脉期、静脉期相对强化CT值鉴别诊断CG和膀胱癌的AUC均高于其他指标(P均<0.01),而两者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8)。以动脉期相对强化CT值=25.85 HU、静脉期相对强化CT值=26.85 HU为阈值鉴别诊断CG和膀胱癌的敏感度均为95.12%,特异度分别为91.89%、86.49%。结论 增强CT定量分析鉴别诊断CG和膀胱癌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传统MRI在骨关节系统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MR多种新技术的出现,包括扩散成像、灌注成像、MR波谱、T1 p、T2 mapping、超短TE序列、MR关节造影等,提供了除解剖学之外的功能和代谢信息,进一步拓展了MR在骨关节疾病的诊断和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