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1.
目的 观察穴位热痛刺激治疗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的近期镇痛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比灵口服,每晚1次,每次5 mg,治疗4周为1个疗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辅以穴位热痛刺激,取穴风池、率谷、阳陵泉、外关、太阳、印堂,选用Pathway疼痛及感觉评估系统配置的圆形刺激器,当刺激器加热至54.5 ℃时发放可调节脉冲热刺激,单个脉冲热刺激其脉宽为0.3 s,刺激间隔10 s,每个穴位连续刺激5次后换下一穴位,各穴位循环交替刺激,共治疗20 min,每日治疗1次,治疗4周为1个疗程。记录治疗前、后2组患者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头痛伴随症状评分、偏头痛特异生活质量问卷量表(MSQ)评分,并对比2组患者近期疗效差异。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头痛发作频率[(1.27±0.13)次/月]、头痛持续时间[(2.51±0.22)分钟/次]、疼痛VAS评分[(0.43±0.08)分]、头痛伴随症状评分[(0.21±0.20)分]、MSQ功能受限评分[(79.0±10.2)分]、功能障碍评分[(82.6±10.3)分]及情感评分[(85.2±10.5)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均P<0.05);另外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5.0%)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8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其心率、血压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热痛刺激部位无感染、红肿等异常表现。 结论 穴位热痛刺激治疗无先兆偏头痛患者近期疗效显著,并且治疗过程安全可靠、副反应少,为偏头痛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计算健康受试者工作记忆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m,EEG)网络的因果流,为研究工作记忆大脑信息传递机制提供支持。方法实验数据为18名健康受试者在300次视觉工作记忆的32通道EEGs。应用快速傅里叶变换计算工作记忆时EEGs在各个频段的能量密度,选取能量密度最大的频段为工作记忆的特征频段。计算EEGs特征频段分量之间的因果连接强度DTF,构建因果网络,在计算网络每个节点的DTF加权因果流的基础上,计算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4个脑区的(节点)平均因果流,研究工作记忆脑区之间的信息传递特征。结果工作记忆EEGs在theta频段的能量密度最大(911±15μV~2/Hz)。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脑区的平均因果流:额叶为0.0033±0.0002,顶叶为0.0005±0.0003,枕叶为-0.0022±0.0004,颞叶为-0.0051±0.0003。结论 theta频段是工作记忆EEGs的特征频段。工作记忆EEGs的theta网络因果源在额叶,因果汇在颞叶和枕叶,提示工作记忆各个脑区的信息传递是从额叶流到颞叶和枕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