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BI)后血脑屏障、脑水肿、脑损伤体积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应用Feeney法制作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实验模型。选取72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24只)、对照组(24只)和EPO治疗组(24只)。制模成功48h后通过测定脑组织伊文思兰(EB)含量观察血脑屏障(BBB)的破坏程度、干湿重法测脑水含量、TTC染色法测定脑损伤体积。24h时放免法测定血清NSE含量。结果:EPO治疗组BBB破坏程度(67.3±13.1μg/g)与对照组(182.8±15.9μg/g)相比显著减轻(P<0.01)。EPO治疗组脑水肿(80.6%±0.2%)较对照组(91.8%±0.6%)明显减轻(P<0.01)。EPO治疗组脑损伤体积(17.9±4.0mm3)较对照组(37.7±3.8mm3)明显变小(P<0.01)。EPO组血清NSE水平(6.28±3.37ng/ml)也较对照组(10.02±1.50ng/ml)显著降低(P<0.05)。结论:EPO能维持血脑屏障的完整性,缩小脑损伤体积,减轻脑水肿和神经元的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在颅骨骨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0月手术治疗的6例额部颅骨骨瘤的临床资料。采用远离骨瘤的发际线内小切口,利用神经内镜、电动手术器械装置切除骨瘤。结果 手术效果非常理想,皮肤平整,面部无瘢痕。6例手术均未出现血肿、切口感染、瘢痕外露、皮肤坏死、秃发等并发症。1例出现术侧上眼睑水肿,数日后消退。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骨瘤。术后随访1~2年,未见骨瘤复发。结论 对于发际外颅骨骨瘤,利用神经内镜行发际内小切口可完整切除,减少术后复发,取得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3.
患者 男,54岁。间歇性头痛,头晕8年;左上臂、腰骶部疼痛2年,因剧烈头痛伴呕吐5d入院就诊。体检:双下肢肌张力减低、肌力Ⅳ级,腱反射减低。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用脑苷肌肽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30),两组患者入院后常规给予脱水、止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等处理。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脑苷肌肽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点滴,1次·d^-1,连用28d。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觉醒时间、GCS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觉醒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GC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脑苷肌肽治疗脑出血疗效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系统及内镜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A组13例、B组12例、C组11例、D组10例,分别在显微镜下、神经内镜下、神经导航辅助显微镜、神经导航辅助神经内镜下行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血肿清除率和再出血发生情况.结果 4组均成功清除患者颅内血肿.A组手术时间(111±25) min、术中失血量(140±21)mL、血肿清除率60%±12%、术后发生再出血4例;B组分别为(120±23) min、(135 ±30)mL、85%±14%、1例;C组分别为(78±23) min、(80±13)mL、70%±11%、1例;D组分别为(89 ±21)min、(83±12) mL、90%±7%、0例.使用神经导航的C、D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均显著短于A、B组(P均<0.01);使用神经内镜的B、D组血肿清除率高于使用显微镜的A、C组(P均<0.05).结论 神经导航引导、内镜辅助下行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微创性、精确性、直视性、简便性等优点,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中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脑室腹腔分流术在治疗脑积水过程中的手术技巧和并发症的防治,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对38例脑积水患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结果 38例患者经过随访(平均6个月).术后症状明显改善26例,好转9例,症状无明显改善3例.8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术后感染2例,分流管阻塞l例,分流不足3例,硬膜下积液1例,癫痫1例.结论 正确选择分流装置的置放路径,采用规范的手术操作和严格的无菌技术可有效降低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为阵发性半侧面肌的不自主抽动,偶可见于两侧.多起于眼轮匝肌,逐渐向面颊乃至整个面部发展.面肌痉挛大多源于桥小脑角处面神经根部受血管压迫所致,非血管所致的面肌痉挛报道较少.我们2008年4月~2013年2月对4例非血管源性面肌痉挛全程使用神经内镜进行减压术,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颞下锁孔入路治疗骑跨中后颅窝的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神经内镜辅助下颞下锁孔入路行肿瘤切除,术中利用神经内镜观察,术后复查MRI及内分泌水平等评估手术效果。结果4例垂体腺瘤均次全切除,术后激素水平下降者2例,所有患者头痛、头晕症状均较术前明显缓解。2例侵犯海绵窦的垂体腺瘤术后新发生颅神经功能障碍者1例(复视),垂体功能低下1例。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肿瘤均未复发。结论采用神经内镜辅助颢下锁孔入路治疗骑跨中后颅窝的垂体腺瘤是此类患者可供选择的手术方法。对解剖学知识的熟悉以及拥有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丰富的手术实践经验是成功进行此类手术治疗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垂体腺瘤中脆性组氨酸三联(fragile histidine traid, FHIT)、CD147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 MVD)的表达,探讨三者与肿瘤侵袭行为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检测FHIT、CD147和MVD(用CD34标记)在63例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分析三者间的相互关系,并结合临床影像资料分析FHIT、CD147和MVD的表达与肿瘤侵袭行为的关系.结果 FHIT阴性组MVD(51.44±9.19)表达明显高于阳性组(25.65±14.81.t=-8.40,P<0.01),等级相关分析显示FHIT与MVD间呈负相关(rs=-0.64,P<0.01).CD147阳性组的MVD(35.56±17.82)表达明显高于CD147阴性组(20.67±12.35,t=2.40,P<0.05),等级相关分析显示CD147与MVD间呈正相关(rs=0.53,P<0.01).FHIT与CD147呈负相关(x2=32.14,r=-0.38,P<0.01).侵袭组FHIT表达明显低于非侵袭组(x2=12.65,P<0.01),而侵袭组CD147表达明显高于非侵袭组(x2=7.94,P<0.01),侵袭组MVD(40.82±15.90)水平也明显高于非侵袭组(17.55±9.62,t=7.18,P<0.05).结论 垂体腺瘤中除FHIT低表达和CD147高表达可能影响肿瘤细胞增殖特性外,微血管形成增多也可能是导致肿瘤侵袭性生长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