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3篇
口腔科学   73篇
内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究不同年龄段兔颞下颌关节(TMJ)关节盘、髁突和软骨下骨的生理特征的变化。方法 :选取1、4、12和32周龄健康雌性新西兰大白兔各3只,取材TMJ,经脱钙处理后进行5μm连续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分别对关节盘大小、髁突前后径,以及关节盘所对应软骨下骨的形态结构和骨密度进行测量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关节盘大小比较,4周组明显大于1周组(P=0.039),12周组明显大于4周组(P=0.007);髁突前后径在4周和12周组间(P=0.003)显著增加;软骨下骨的形态结构和骨密度在4~32周内(P<0.05)显著改变。结论:兔颞下颌关节关节盘和髁突在青春期前生长发育明显;髁突软骨下骨的形态结构和骨密度在4周时开始出现明显改变。虽然青少年期和成年期兔髁突大小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是两者软骨下骨的骨质密度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与非糖尿病患者的比较,分析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191例诊断为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根据有无罹患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研究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病因学、临床指标(症状发作到入院治疗的时间、受累间隙的数量和分布)、实验室检查(细菌学、入院血糖水平、入院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治疗结果(切口数量、住院天数和并发症).采用SAS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x2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2组患者中,牙源性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最容易受累的间隙是下颌下间隙.糖尿病组分离出的最常见的细菌是肺炎克雷伯菌,而非糖尿病组是链球菌.与非糖尿病相比,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糖尿病患者受累的间隙更多,切开引流的切口数量更多,住院时间更长,全身各种并发症更多见,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结论:通过与非糖尿病患者比较,本研究揭示了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中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上治疗糖尿病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借助磁共振技术,对未经治疗的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的盘-髁距离、关节盘长度及髁突高度的变化进行定量测量分析,从而为制订治疗计划提供参考。方法:收集62例(83侧关节)在随访期间未经有创或不可逆治疗的颞下颌关节盘移位患者,在初诊及随访结束时拍摄MRI,分别对盘-髁距离、关节盘长度及髁突高度进行测量,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源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患者初次就诊时,平均年龄为30.4岁,平均随访时间10.9个月。初诊时,39侧关节为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其中27侧随访期结束时变为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随访结束时,盘-髁平均距离从初诊时的5.28mm增加至6.73mm,而关节盘的平均长度从8.31mm缩短至6.91mm,髁突高度从5.21mm降为4.65mm,以上变化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在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自然转归过程中,关节盘前移距离逐渐增大,关节盘长度逐渐缩短,髁突高度逐渐下降,但需更长期的随访及分层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化脓性颞下颌关节炎内镜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因化脓性颞下颌关节炎而行关节镜治疗的7例患者,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内镜下表现和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化脓性颞下颌关节炎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关节区疼痛和开口困难;5例患者行磁共振成像,4例显示关节腔积液;2例患者行CT扫描,均显示关节周围间隙蜂窝织炎;7例患者均行内镜检查,2例急性期患者表现为滑膜肿胀和充血,5例慢性期患者主要表现为广泛黏连、软骨破坏和骨质缺损,3例患者关节盘穿孔,2例被诊断为纤维性强直。化脓性颞下颌关节炎内镜治疗方法主要为灌洗、黏连松解和关节面清理术。平均随访期57.4个月,术后无复发。结论:内镜被证实是诊治化脓性颞下颌关节炎的一种有效方法,尤其适用于慢性期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分析妊娠期多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探索预防手段。方法:通过回顾分析2006年12月-2011年7月收治的15例妊娠期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妊娠期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病因、诊断和治疗等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28.6岁,孕周平均24.9周。对所有患者均采用口外切开排脓,每天换药,全身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患者平均换药天数为14d.平均使用抗生素时间为8d。治愈后分娩.其中1例早产,其余均足月产;7例人工分娩.8例自然分娩。新生儿各项指标均正常,新生儿指数平均为9.4,平均出生体重为3193go结论:妊娠期口腔颌面多间隙感染应早期诊断.早期对感染区切开引流。及时适当的处理.对妊娠结局和母婴健康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牙源性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患者的临床特征,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牙源性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患者,收集、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感染来源、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细菌培养、治疗和预后。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本组70例患者中,男57例,女13例,平均年龄57.8±11.42岁。主要的发病来源为下颌前磨牙及第一、第二磨牙(38.6%)。根尖周炎是最常见的牙源性感染的病因。治疗包括抗生素和经颈部纵隔引流(63例)、胸廓切开术(7例)。死亡率为5.7%。影响牙源性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为发生并发症(P<0.005)和严重脓毒症或败血性休克(P<0.002)。 结论: 成功治疗牙源性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的关键是对疑似症状的迅速诊断、快速CT扫描和彻底的纵隔引流。  相似文献   
7.
李小姐是一家世界500强公司的会计,平时工作很紧张,常加班到深夜。闲暇时,她喜欢吃坚果、牛肉干等零食。3个月前,她偶然发现自己在张口和吃饭时,右侧耳朵前方有“咔,咔”的声音。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一种建立兔颞下颌关节囊内黏连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手术暴露16只兔右侧的颧突根部、眶下壁和眶后壁处组织,在颧突根部的前下方,用带有弹力橡皮筋的针自下向上垂直穿过关节盘的前伸部,将双股弹力橡皮筋从9.5mm向前牵引至40mm,达1.20N的牵引力,并将其固定于眶骨上制备的小孔中。术后分期进行MRI和内镜检查,确定有、无关节盘移位和黏连形成,随后处死动物取关节标本,以备光镜、电镜研究。结果:所有兔的下颌骨均不同程度地偏向对照侧,且伴有前牙的斜向磨耗。MRI证实,所有关节盘均出现了前移位,部分动物模型的实验侧关节上腔内有黏连带形成。结论:本实验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建立颞下颌关节囊内黏连动物模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Ihh-PTHrP负反馈信号通路与静压力下髁突软骨细胞生物学响应的关系。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4周龄健康雌性新西兰大白兔髁突软骨细胞,100 kPa静压力条件下,分别对P2代髁突软骨细胞进行0、1、2、3、4 h的加压处理;采用Western印迹的方法比较分析髁突软骨细胞COL2A1、Ihh和PTHrP的蛋白表达变化;通过RT-qPCR检测分析静压力对Ihh和PTHrP基因水平表达的影响;选取0 h和3 h组,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扫描分析静压力对髁突软骨细胞形态的影响;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Western印迹实验发现:压力加载3 h后,COL2A1出现明显高表达;Ihh蛋白表达在0~2 h内逐渐升高,在2~4 h内却逐渐降低;PTHrP在0~2 h内蛋白表达逐渐升高,并在2~4 h内维持着一个较高水平的表达。RT-qPCR检测发现Ihh在压力加载1 h时出现明显高表达,而PTHrP则在2 h时出现明显高表达。100 kPa静压力加载3 h后,髁突软骨细胞突起增多、变长。结论 兔髁突软骨细胞对压力微环境的改变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适宜的静压力可以提高髁突软骨细胞的成软骨能力;Ihh-PTHrP负反馈信号通路参与髁突软骨细胞对压力微环境改变的适应性改建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髁突软骨细胞体外培养模型,研究其生物学特性。 方法 分离4周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双侧髁突软骨,采用胰酶和胶原酶联合消化方法收集4 h和12 h 2个时间点的髁突软骨细胞,连续体外培养并传代至P10。使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采用甲苯胺蓝、阿利新蓝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髁突软骨细胞进行鉴定;利用细胞计数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通过Western 免疫印迹分析细胞Ⅱ型胶原、Ⅹ型胶原和SOX9在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Western 印迹条带灰度值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兔髁突软骨细胞体积较大,呈纺锤形或多角形,铺路石样排列,细胞爬片染色结果为阳性。随着细胞传代“成纤维样”细胞比例逐渐加重,P2代之前的细胞形态差异较小。细胞生长曲线显示,兔髁突软骨细胞的体外培养符合经典的S形生长曲线。Western 印迹结果表明,4h和12 h所收髁突软骨细胞Ⅱ型胶原、Ⅹ型胶原和SOX9表达无显著差异。 结论 使用本方法培养兔髁突软骨细胞简单有效。髁突软骨细胞体外培养存在去分化现象,但P2代以内的髁突软骨细胞生物学特性相对稳定,适合用于后期实验研究,P3代以后的髁突软骨细胞逐渐丧失原有细胞的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