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3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人乳腺癌阿霉素耐药细胞株MCF-7/ADR与其亲本细胞株MCF-7基因表达谱的差异,筛选阿霉素耐药相关基因.方法 选择人乳腺癌阿霉素耐药细胞株MCF-7/ADR与其亲本细胞株MCF-7为研究对象,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快速比色法检测、比较阿霉素对MCF-7/ADR细胞与MCF-7细胞的体外抑制率,然后应用含14 755个基因的人cDNA基因芯片检测MCF-7/ADR细胞与MCF-7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差异,筛选阿霉素耐药相关基因.结果 阿霉素对MCF-7/ADR细胞的体外抑制率明显低于MCF-7细胞(P<0.05),MCF-7/ADR细胞对阿霉素耐药性明显强于MCF-7细胞.MCF-7/ADR细胞与MCF-7细胞中表达差异的基因2374个,MCF-7/ADR细胞较MCF-7细胞表达上调的基因1099个,表达下调的基因1275个;10倍以上上调表达的基因99个,10倍以上下调表达的基因71个.表达显著上调的基因为Bcl-2、GSTP1、c-myc、MMP-1、NNMT,表达显著下调的基因为p53、p21、p27、CYPIA1.结论 乳腺癌阿霉素耐药是一个多基因、多环节、多途径参与的过程,涉及多种基因表达的变化.运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乳腺癌阿霉素耐药基因,有望为指导临床选择最佳个体化化疗方案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SBEM-mRNA和CD44V6-mRNA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寻找乳腺癌血道微小转移的肿瘤标志物,以利于早期发现乳腺癌的转移.方法: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RT-PCR)技术,检测67例乳腺癌、16例乳腺良性肿瘤及2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静脉血中的乳腺小粘蛋白(small breast epithelial mucin--SBEM)mRNA和CD44V6-mRNA.结果:SBEM-mRNA在健康志愿者、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均为阴性;67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SBEM-mRNA表达率为50.7%(34/67),在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Ⅰ、Ⅱ、Ⅲ和Ⅳ期中SBEM-mRNA表达率分别为25%(2/8)、45.8%(11/24)、43.75%(7/16)、73.7%(14/19),在Ⅳ期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SBEM-mRNA的检出率73.7%(14/19)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SBEM-mRNA的表达与患者年龄、原发癌灶大小、病理类型、ER和PR的状态无关(P>0.05);在乳腺癌、乳腺良性肿瘤及健康志愿者外周静脉血中的CD44V6-mRNA的检出率为55/67(82.1%)、12/16(75%)、14/20(70%).结论:SBEM-mRNA特异表达于乳腺癌患者的外周血,有可能作为检测乳腺癌血道微小转移的指标,SBEM-mRNA阳性提示血循环中有乳腺癌细胞,预示着有血源性转移的可能,SBEM-mRNA可能成为诊断乳腺癌和判断预后的一个指标;而CD44V6-mRNA能否作为乳腺癌微小转移的标志物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28岁。反复发作心悸5年。2004年6月再次发作心慌、胸闷、持续1d仍不能缓解。在我院做心电图示:宽QRS波心动过速,心率150次/min。体检:神志清,面色苍白,血压90/60mmHg,心脏无杂音,心电图检查如图1所示:各导联QRS波宽大畸形(0.12s),呈右束支阻滞图形伴西北向电轴,R R间距匀齐,心率143次/min,每个QRS波之后似有一逆行P波。胸片、心肌酶学、抗“O”、血沉均阴性,彩超示心脏结构正常。考虑患者无器质性心脏病史。经静脉给予心律平70mg后,心动过速终止,但仍有频发的室早,室早形态与心动过速时QRS波形态相同,考虑为室性心动过速。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马归液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7月间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1例,将选入的患者随机分为马归液组39例和吡柔比星组22例,其中马归液组予以自制中药马归液进行膀胱灌注治疗,吡柔比星组予以吡柔比星进行膀胱灌注治疗。结果经治疗后,马归液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吡柔比星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各组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最大尿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尿流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马归液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具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简称慢性心衰,CHF)中医体质特点及其与B型钠尿肽(BNP)及肾素(PRA)-血管紧张素(AT)-醛固酮(ALD)系统(RAAS)激活的关系。方法:对60例CHF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并获取BNP、RAAS作为神经内分泌激活指标,探讨不同中医体质间,年龄、病程、中医症候积分、BNP、RAAS各指标的差异性。结果:60例CHF患者,均为偏颇体质中的气虚质,其中有阳虚质倾向者34例(56.67%),与痰湿质(12例)、血瘀质(14例)倾向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体质类型倾向间年龄、病程、中医症候积分的比较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神经内分泌激活指标BNP、RAAS的比较中,除ALD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衰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相对集中,且各体质类型中,神经内分泌激活程度相似。  相似文献   
6.
[摘要]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是一种少见的乳腺癌亚型,在乳腺癌中所占比例为3.0%~8.0%,故IMPC在临床实践中仍面临一些问题。鉴于其脉管侵犯率和淋巴结转移率高以及较高的局部复发率,越来越多的学者探索其病理学机制和诊疗方案。该文就乳腺IMP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王征  张传珉  杨华伟 《广西医学》2008,30(8):1214-1215
乳腺叶状肿瘤是一种少见的乳腺纤维上皮肿瘤,约占乳腺肿瘤的0.3%~0.9%和乳腺结缔组织与上皮组织混合性肿瘤的2%~3%.由于临床上少见,往往对它认识不足,术前误诊率高达82.5%[1,2].我们总结了近年来我院收治的21例乳腺叶状肿瘤,探讨它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原则和影响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外周血微转移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人乳腺珠蛋白hMAMmRNA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生物学预测指标的关系,探讨其作为乳腺癌微转移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应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RT-PCR)技术对乳腺癌、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外周血hMAM-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hMAM-mRNA阳性表达率为50·75%(34/67),而hMAM-mRNA在健康人外周血中无表达;16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中仅1例阳性表达,乳腺癌hMAM-mRNA的阳性表达率与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及健康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1735,P=0·000。乳腺癌患者临床分期为Ⅰ、Ⅱ、Ⅲ和Ⅳ期者,其外周血hMAM-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0%(2/8)、45·80%(11/24)、43·75%(7/16)和73·70%(14/19),Ⅳ期乳腺癌hMAM-mRNA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Ⅲ期,χ2=5·5268,P=0·0187。结论:hMAM-mRNA是一个有价值的检测乳腺癌微转移的标志物,对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估预后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杨华伟  王征 《海南医学》2008,19(3):1-2,46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原则,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3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21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诊断年龄,临床症状,肿瘤大体及组织学特征,手术方式,术后放射及化学治疗,复发率,死亡率,比较良性、恶性、交界性肿瘤的不同。结果23例患者平均年龄38岁,按WHO分类标准,其中良性11例,交界性4例,恶性8例。14例行局部切除术,5例行乳腺单纯切除术,4例按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式。随访18例,平均随访时间22个月(12~96个月),2例按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1年死于远处转移,4例行局部切除术后复发再次按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手术。结论保证1~2cm切缘的扩大局部切除术是治疗乳腺分叶状肿瘤的首选方案,局部复发的交界性和恶性肿瘤要选择乳房单纯切除术式或按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人乳腺癌阿霉素耐药细胞株MCF-7/ADR与其亲本细胞株MCF-7基因表达谱的差异,筛选阿霉素耐药相关基因.方法 选择人乳腺癌阿霉素耐药细胞株MCF-7/ADR与其亲本细胞株MCF-7为研究对象,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快速比色法检测、比较阿霉素对MCF-7/ADR细胞与MCF-7细胞的体外抑制率,然后应用含14 755个基因的人cDNA基因芯片检测MCF-7/ADR细胞与MCF-7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差异,筛选阿霉素耐药相关基因.结果 阿霉素对MCF-7/ADR细胞的体外抑制率明显低于MCF-7细胞(P<0.05),MCF-7/ADR细胞对阿霉素耐药性明显强于MCF-7细胞.MCF-7/ADR细胞与MCF-7细胞中表达差异的基因2374个,MCF-7/ADR细胞较MCF-7细胞表达上调的基因1099个,表达下调的基因1275个;10倍以上上调表达的基因99个,10倍以上下调表达的基因71个.表达显著上调的基因为Bcl-2、GSTP1、c-myc、MMP-1、NNMT,表达显著下调的基因为p53、p21、p27、CYPIA1.结论 乳腺癌阿霉素耐药是一个多基因、多环节、多途径参与的过程,涉及多种基因表达的变化.运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乳腺癌阿霉素耐药基因,有望为指导临床选择最佳个体化化疗方案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