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1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2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9篇
口腔科学   47篇
临床医学   108篇
内科学   77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110篇
综合类   224篇
预防医学   235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87篇
  2篇
中国医学   125篇
肿瘤学   2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某建筑工地发生一起急性混合性气体中毒事故,笔者参与了事故的调查和处理,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事故经过某工人到孔桩下取水突然倒下不起,随后,在场的3人在无任何个人防护的情况下先后下去抢救,相继昏倒。工地上其他人员见状急忙报警,附近的两位武警战士也赶来戴着非供氧式防毒面具在其他人监护下下去救人,也很快昏迷,即被送往医院抢救,后脱险。最后,消防特警中队的武警战士戴着供氧式防毒面具,穿着防化服,在其它人员监护下下到孔桩内逐一将中毒者救上来,这时,4名中毒者均已死亡。2现场调查孔桩的孔径约为70cm,深度8…  相似文献   
992.
维生素A预防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93.
原发性输尿管癌治疗体会(附36例报告)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 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与治疗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 36例经病理证实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男 2 2例 ,女 14例。平均年龄 6 3岁。右侧 14例 ,左侧 2 1例 ,双侧 1例。 36例 (37侧 )均手术治疗。 结果 随访 34例 (94 % ) ,随访时间 6个月~15年 ,死于输尿管癌转移和其他疾病各 6例 ,存活 2 2例。 3例输尿管部分切除术后 1~ 5年局部或膀胱再发肿瘤。 结论 患侧肾、输尿管和膀胱袖状切除仍是治疗原发性输尿管癌的金标准。下段输尿管癌 ,主张先行下段输尿管及膀胱袖状切除后再作肾切除 ,可减少或避免挤压所致癌细胞膀胱种植。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调查某镇鞋面加工厂接触正已烷作业工人的中毒情况.方法了解该镇家庭作坊式鞋面加工厂的基本情况,胶水使用的具体情况及生产工人接触胶水的方式和操作方法.用活性炭吸附法采样,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分析法测定生产车间空气中正已烷水平.对直接和间接接触胶水的工人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结果共监测鞋面加工厂接触正已烷的作业点112个,其中29个点正已烷浓度超标,超标率25.9%.体检接触含正已烷胶水的工人1738人,诊断为职业性慢性正已烷中毒者11人、观察对象9人.结论家庭作坊式生产是职业卫生监督的死角,是发生正已烷职业中毒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伤后24 h内削痂手术对深二度烧伤创面局部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释放的影响。方法 12例深二度烧伤患者,伤后24 h内实施削痂手术。削痂术前先切取手术前实验区组织标本。术中部分创面保留不予手术,作为未手术实验区。伤后5~7 d行再次手术,分别切取经削痂处理和未手术区的创面组织,作为手术后和未手术实验区标本。分别检测创面组织释放生长因子EGF、FGF-2和PDGF-AB的含量,并进行组织学观察和新生肉芽形成半定量分析。结果 削痂手术创面组织局部释放EGF、FGF-2和PDGF-AB的水平较手术前和未手术创面有显著升高(P<0.05);组织形态学观察显示,削痂手术后创面新鲜肉芽组织形成较手术前和未手术创面显著(P<0.05)。结论 伤后24 h内削痂手术可以促进局部创面组织释放EGF、FGF-2和PDGF-AB,促进新生肉芽形成,有利于深二度烧伤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996.
自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5月 ,我科使用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 (北京桀亚公司 ,J - 1型 )治疗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11例 ,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例中 ,男 8例 ,女 3例。年龄 10~ 5 2岁。应用部位 :颈颏 1例 ,肘关节 3例 ,腕关节及手背 4例 ,膝关节 2例 ,踝关节及足背 1例。移植面积 5cm× 10cm~ 10cm× 2 0cm ,供皮区均选择大腿。手术采用一步法 :瘢痕切除松解后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覆盖 ,其上再覆整张刃厚自体皮 ,加压包扎固定。术后 10~ 12d第一次更换创面敷料 ,发现 8例皮片全部成活 ,3例小部分坏死。…  相似文献   
997.
大鼠烧伤休克期切痂对烧伤后炎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烧伤后一些细胞因子的变化,以探讨休克期手术对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42只Ⅲ度烧伤30%总体表面积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烧伤手术组和烧伤未手术组。在烧伤后4h,切除大鼠烧伤创面,以辐照猪皮覆盖;伤后3、6、10d测定烧伤手术组和未手术组TNF-α、IL-2、IL-6和IL-10。结果 IL-2水平,手术组伤后3d和6d明显下降,伤后10d时继续下降;血清IL-6,烧伤手术组和未手术组伤后3d较对照组显著增高;血清TNF-α,烧伤手术组在伤后3d显著降低,伤后6d和10d较对照组显著增高;烧伤后3、6、10d时,烧伤手术组和未手术组IL-l0均有显著上升,其中未手术组上升更明显。结论 烧伤休克期手术去除创面坏死组织,在烧伤回吸收期炎症反应得到明显抑制,机体的免疫力恢复明显,抵抗回吸收脓毒症的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998.
95例慢性职业性混苯中毒患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省每年发生的慢性职业性混苯 (指含苯、甲苯和二甲苯的有机溶剂 )中毒病例约占职业中毒的 12 %左右。近年来 ,随着三资、乡镇和个体工业的发展 ,职业性混苯中毒又呈上升趋势。为摸清慢性职业性混苯中毒发病特点 ,制定防控措施 ,对近年发生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分析。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收集 1997~ 2 0 0 2年经省、地两级职业中毒诊断组诊断的慢性职业性混苯中毒 95例作为研究对象。1 2 方法 采用全国统一的职业性混苯中毒个案报告卡收集病例 ,由省、地职业性混苯中毒诊断组秘书负责填报。为加强质控 ,每年举办一次报告…  相似文献   
999.
背景:自体软骨细胞来源困难是束缚软骨细胞移植和软骨工程学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不同诱导条件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分化形成多种组织细胞,如软骨细胞、成骨细胞、成肌细胞及神经细胞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是一种对肢体和软骨的形成及发育起重要调控作用的生长因子。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和软骨细胞培养液是否能在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设计:开放性实验。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和医学研究中心。材料:实验于2003-03/11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学研究中心完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自因健康原因需终止妊娠的4~6月龄水囊引产的胚胎。方法:采用Percoll分离液分离培养人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扩增,用流式细胞仪测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CD44,CD71,CD34,CD45表达;在第4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基中加入100μg/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和软骨细胞培养液,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细胞内蛋白多糖含量测定等方法判断诱导细胞的形态变化和表达软骨基质的能力。主要观察指标:通过检测细胞CD34,CD44,CD45的表达,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型鉴定。通过观测诱导后细胞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及细胞分泌蛋白多糖能力的变化判断其是否向软骨细胞分化。结果:①倒置显微镜观察结果: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现成纤维细胞形态。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鉴定: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细胞均一性较好,第4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阳性表达CD44,阴性表达CD34,CD45,说明分离获得的细胞符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特点。③光镜下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为软骨细胞的形态变化:加入软骨细胞条件培养液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共培养,在培养过程中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逐渐变圆,15d后可见部分细胞呈短梭形或多角形,突起短,呈现软骨细胞的特征。④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组细胞在培养后第15天约72.5%的细胞可见棕黄色的颗粒分布于胞浆内,呈弱阳性或较强阳性。对照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第15天的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为阴性。⑤蛋白多糖含量测定: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和软骨细胞培养液共培养组培养15d后,细胞内蛋白多糖含量为(8.92±0.91)μg/L,高于单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组[(2.56±0.26)μg/L,P<0.05],但低于软骨细胞组[(13.69±1.51)μg/L,P<0.05]。结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和软骨细胞培养液能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000.
三峡库区重庆段疾病监测点1998年蚊媒监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掌握三峡库区重庆段蚊种构成、季节消长及其与相关疾病的关系,1998年在重庆市7个库区疾病监测点对蚊虫进行了监测。1 材料和方法1.1 资料来源 气象、疾病资料分别由重庆气象局、市防洪指挥部和市卫生防疫站提供。捕蚊工具为电动吸蚊器(广州智灵公共卫生研究所生产)。1.2 方法 在监测点距长江边直线3km内,固定调查32户,每户选人房和畜圈各1间,各点固定调查人员,经培训上岗。监测时间为5~9月间的每月上、下旬各1次,于黄昏后1~1.5h进行,每次捕捉15min,相邻两次间隔时间不少于13d;将捕获蚊分人房和畜圈编号,装入玻璃瓶或蚊袋,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