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31篇
  免费   292篇
  国内免费   83篇
耳鼻咽喉   46篇
儿科学   36篇
妇产科学   35篇
基础医学   130篇
口腔科学   38篇
临床医学   1204篇
内科学   361篇
皮肤病学   38篇
神经病学   114篇
特种医学   223篇
外科学   401篇
综合类   1498篇
预防医学   716篇
眼科学   56篇
药学   870篇
中国医学   454篇
肿瘤学   86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145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225篇
  2013年   211篇
  2012年   398篇
  2011年   444篇
  2010年   446篇
  2009年   438篇
  2008年   417篇
  2007年   380篇
  2006年   395篇
  2005年   327篇
  2004年   297篇
  2003年   276篇
  2002年   217篇
  2001年   206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目的 探究分析胶质瘤患者术后伴随癫痫的临床特征及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protein B1,HMGB1)的表达情况。 方法 选择温州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1例胶质瘤术后痫性再发的患者,并选择同期该院收治的胶质瘤未发癫痫的患者70例、无肿瘤仅发癫痫的患者70例以及进行颅内减压手术的患者50例。比较胶质瘤并癫痫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对HMGB1表达的影响,比较4组患者的HMGB1表达情况,分析胶质瘤病理级别、癫痫的存在与否与胶质瘤组织中HMGB1表达的影响。 结果 胶质瘤并癫痫组患者致痫灶组织中HMGB1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致痫灶所处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致痫灶组织中HMGB1的表达与患者的胶质瘤病理级别、癫痫持续时间和发作频率有明显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胶质瘤并癫痫组的HMGB1阳性表达量高于胶质瘤非癫痫组、无肿瘤癫痫组的HMGB1阳性表达量。对胶质瘤并癫痫组和胶质瘤非癫痫组不同病理级别的HMGB1的表达,低病理级别组中,胶质瘤并癫痫组患者的HMGB1表达量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病理级别组中,胶质瘤并癫痫组患者的HMGB1表达量与胶质瘤非癫痫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胶质瘤术后伴随痫性患者的胶质瘤组织中HMGB1表达量高,并与患者的病理级别、癫痫持续时间和发作频率有关,HMGB1的高表达可能与癫痫发作有关,具有临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92.
医院信息化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医院图书馆,其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决定了与其直接相关的医疗保健、科研等工作的运作和发展。文章分析了医院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理念对提高神经内科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平均分为49例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49例优质护理理念的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舒适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内科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优质护理对促进其身体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关键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当地女性不良孕产史与染色体异常及多态性之间关系,对温州地区不孕不育人群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方法对2017年1月-2018年4月于温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 818例女性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染色体制备,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共检出染色体异常核型69例,检出率3. 80%。其中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47例。数目异常21例。男性假两性畸形女性化综合征1例。染色体多态性156例,检出率8. 58%。结论女性染色体异常和染色体多态性与不孕不育密切相关,加强对育龄期女性遗传学筛查工作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95.
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是临床心内科较为常见的危重疾病之一,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心率变异性是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进行无创评估的方法之一,能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作出判断,在临床治疗心力衰竭中起到关键性作用。本文就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情况进行综述,为后续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底颅脊索瘤的CT和MRI影像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底脊索瘤的18例CT和MRI表现,观察病变部位、生长方式、密度或信号特点、强化特点及与邻近组织关系。结果病变起源于斜坡14例,其中伴脑干和基底动脉受压后移4例,蝶窦、后组筛窦受侵2例,单侧或双侧海绵窦受侵2例,颅底及鼻咽部受侵并推压脑干1例,岩尖骨受侵并推压延髓1例;起源于斜坡外4例,其中伴突入鞍上池2例,累及邻近岩骨、枕骨破坏1例,向下延伸延髓并脑干受压1例。CT检查(11例):11例骨质均呈溶骨性破坏伴软组织肿块,其中骨质破坏区边缘硬化3例,病变内见斑点状钙化或残存骨6例。MR检查(16例):MRI信号均显示不均匀,其中T1WI呈高低混杂信号7例,等低信号5例,低信号4例;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6例,高信号7例,稍高信号3例。增强检查(13例):均呈不均匀强化,其中轻度强化6例,中度强化7例。病变呈缓慢渐进性强化8例,强化显示"蜂房征"6例,边缘轻度环形强化2例。结论 CT和MRI可清楚显示颅底脊索瘤的部位、形态、大小、周围组织侵犯范围及与邻近组织关系,对明确诊断、手术方式及术后随访评估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7.
黄珍娟  王含晖 《医学信息》2008,21(6):827-830
信息素质已成为医务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本文论述了医务人员应该具备的5个方面信息素质.并提出了图书馆员在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伴有COPD病人行腹部手术时的危险性、手术耐受力评估以及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主要分析35例COPD病人行上腹部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病人中术后有发生肺部感染、腹部创口破裂等并发症,无一例发生呼衰,术后均治愈出院.结论:COPD病人手术有一定危险性,主要在术后,但术前与术中应进行适当的准备与处理,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不能过分强调其危险性而丧失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对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氯吡格雷用药低反应性患者的疗效、预后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3年9月-2016年4月在温州市人民医院应用氯吡格雷75 mg/d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328例,采用血栓弹力图测定血小板聚集率,根据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筛选出氯吡格雷低反应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替格瑞洛组54例,氯吡格雷组56例,氯吡格雷组继续服用氯吡格雷75 mg/d,替格瑞洛组将氯吡格雷替换为替格瑞洛90 mg,2次/d。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不良反应情况以及尿酸水平和血小板聚集率变化情况。 结果 治疗后,替格瑞洛组患者用药3 d、7 d以及30 d血小板聚集率都明显低于氯吡格雷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患者出现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心力衰竭以及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明显的低于氯吡格雷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患者心原性死亡、出血以及卒中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的低于氯吡格雷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3 d、30 d替格瑞洛组患者的尿酸水平高于氯吡格雷组,氯吡格雷组痛风发生率(3.51%)低于氯吡格雷组(18.5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经氯吡格雷治疗后出现低反应性的患者采用替格瑞洛治疗,能够取得比较理想的抗血小板聚集效果,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00.
叶丛丛  姜辉  潘丽琴 《中华全科医学》2017,15(10):1714-1717
目的 探讨阿仑膦酸钠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DM)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疗效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间温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DM合并OP患者94例,经随机数表法将9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7例,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常规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阿仑膦酸钠联合胰岛素治疗,评价2组患者临床疗效,检测血清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血钙(Ca)、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TRAP-5b)、骨钙素(BG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水平。经DPX-LBMD双能x线测量仪测定股骨颈、Wards三角、大转子的骨密度(BMD)。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36%,高于对照组的7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AP、TRAP-5b、BGP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股骨颈、Wards三角、大转子的BMD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采用阿仑膦酸钠联合胰岛素对DM合并OP治疗可有效提高骨密度水平,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