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19篇
  免费   526篇
  国内免费   312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340篇
妇产科学   105篇
基础医学   358篇
口腔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4290篇
内科学   1240篇
皮肤病学   226篇
神经病学   97篇
特种医学   62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篇
外科学   1592篇
综合类   5395篇
预防医学   1299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1948篇
  26篇
中国医学   701篇
肿瘤学   59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236篇
  2022年   273篇
  2021年   346篇
  2020年   424篇
  2019年   407篇
  2018年   204篇
  2017年   329篇
  2016年   394篇
  2015年   454篇
  2014年   856篇
  2013年   829篇
  2012年   1139篇
  2011年   1210篇
  2010年   1163篇
  2009年   1072篇
  2008年   1276篇
  2007年   1131篇
  2006年   963篇
  2005年   1049篇
  2004年   730篇
  2003年   601篇
  2002年   515篇
  2001年   473篇
  2000年   380篇
  1999年   313篇
  1998年   262篇
  1997年   216篇
  1996年   207篇
  1995年   182篇
  1994年   186篇
  1993年   125篇
  1992年   98篇
  1991年   77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 观察心肺复苏(CPR)患者外周静脉血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及心电图ST段抬高的动态变化及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结果 ,探讨患者CPR后心肌损伤及心肌梗死的诊断及鉴别方法 .方法 选择26例CPR且自主循环恢复(ROSC)>24 h的患者,于入院后CPR 0(即刻)、4、8、12、16、20 h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CK-MB、cTnI活性,ROSC后每隔2 h复查心电图,CK-MB、cTnI活性升高并出现心电图ST段抬高,可疑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者,即进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无ST段抬高者(C组,5例)不进行冠脉造影检查.冠脉造影显示冠脉血流通畅、未发现梗塞者列为A组(15例);若冠脉主干或分支发现梗塞.出现心肌梗死.即列为B组(6例);D组为15例健康体检者.对各组患者CK-MB、cTnI的动态变化及心电图ST段抬高的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CK-MB、cTni于CPR 4 h开始升高,CK-MB于12 h达峰值,cTnI于16 h达峰值,之后逐渐下降;ROSC即刻心电图出现多导联ST段抬高,之后迅速下降,于ROSC 2 h ST段降幅多超过50%.B组CK-MB、cTnl于CPR 4 h开始升高,20 h内逐渐升高;心电图于ROSC即刻出现多导联ST段抬高,2 h后升高的ST段进一步上移.C组CK-MB、cTnI于CPR后逐渐升高,分别于CPR后12 h、16 h达峰值;心电图ST段压低或无明显偏移.D组CK-MB、cTnI在正常范围内表达,心电图ST段无明显偏移.结论 CPR过程中,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部分患者出现了急性STEMI.CK-MB、cTnI在CPR后逐渐升高,但对心肌损伤与STEMI的早期鉴别无特异性价值.相对而言,心电图具有较早的预测价值:抬高的ST段于ROSC 2 h回降>50%以上,或CK-MB、cTnI酶峰分别前移至CPR 12 h或16 h内多提示心肌损伤;而ROSC 2 h后ST段无回降趋势或CPR 20 h内CK-MB、cTnI逐渐升高多提示合并STEMI,此时需行紧急溶栓或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992.
肾上腺素与血管加压素在心肺复苏中的评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2000年8月15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在《Circulation》杂志上颁布了新的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2000,新指南在关于心脏停搏中应用升血压药物上,对肾上腺素在心肺复苏中的作用未做大改动,但强调了血管加压素的可能作用与希望。肾上腺素应用于心脏停搏的患者,主要因该药具有a-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的特性。其肾上  相似文献   
993.
失血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及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液体复苏是失血性休克早期最重要的治疗措施之一。重点综述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的时机、复苏液的选择、输注部位和途径、给液温度和速度及其护理进展。  相似文献   
994.
笔者通过参加中国红十子会救护师资培训及心肺复苏(CPR)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对心肺复苏的新概念进行综合介绍,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心肺脑复苏后患者发生脑损害与其自身的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2013年6月-2015年2月收治的心肺脑复苏成功患者60例作为复苏组,另选6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对复苏组患者进行2h、5h、12h、24h、48h的动态HSP70测定,并对患者进行同一时间段颈静脉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 of jugular venous blood,SjvO2)的监测,分析HSP70与SjvO2的相关性.结果 进行心肺脑复苏的患者其HSP70的测得值在复苏后几小时即显著升高,于5h达到峰值,各个时间段的测定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复苏后2h、5h、12h、24h、48h这些时间段的HSP70值与患者的SjvO2值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患者清醒所需时间越短,其HSP70水平越高.结论 热休克蛋白70是具有细胞保护作用的应激蛋白,SjvO2值越低,HSP70值亦越低,脑损伤越重,其与心肺脑复苏后患者的脑损害程度存在相关性,可用于心跳骤停早期昏迷患者的脑损害估计.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院前CPR三种复苏方式的复苏效果。方法:选取院前需要进行心肺复苏的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成三组,分别命名为A组、B组、C组。对A组患者在保证畅通气管的同时进行胸部外压。对B组患者进行气管插管通气,对C组患者实施气囊面罩通气。结果:A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为30.0%,平均恢复时间为(8.94±1.28)min,B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为17.5%,平均恢复时间为(11.59±1.49)min,C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为12.5%,平均恢复时间为(14.18±1.22)min。从三种CPR复苏方式来看,A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最高,平均恢复时间最短。结论:在保证畅通气管的同时进行胸部外压的方式能够提高心肺复苏的效果,最大程度的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该种院前CPR复苏方式更为科学,临床应用价值更高,该种院前CPR复苏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性推广。  相似文献   
997.
杨树仙 《大家健康》2016,(3):214-215
目的:探讨复苏期护理在新生儿窒息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该院妇产科收治的60例窒息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对窒息新生儿行复苏期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窒息新生儿的复苏期护理中,护理显效的新生儿45例(75.00%),护理有效的新生儿14例(23.33%),护理无效的新生儿1例(1.67%).结论:在对窒息新生儿的护理中,合理的复苏期护理方式可以较好的提升护理成功率,进而可以有效的挽救窒息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998.
李勇  朱红阳  刘田 《大家健康》2016,(4):165-165
目的:探究早期规范化液体复苏治疗严重脓毒(SIRS)症、脓毒性休克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严重 SIRS、脓毒性休克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 N 末端-B 型钠尿肽水平、cTnI 水平、血乳酸及动脉血氧分压,评价患者治疗依从性对复苏结局的影响。结果:本组68例患者,经早期规范化液体复苏治疗,存活率为66.2%,其中存活患者24 h 治疗达标率(86.7%)及依从性(86.7%)均高于死亡患者(39.1%、65.2%),比较差异显著(P <0.05);与死亡组相比,存活组患者治疗后心脏功能及血气指标改善更为明显(P <0.05)。结论:早期规范化液体复苏治疗严重 SIRS、脓毒性休克,有助于改善患者心脏功能及血气状况,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99.
《西北医学教育》2016,(6):957-960
目的探讨中医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的标准化方案。方法选择于2016年4~7月期间在广东省中医院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参加心肺复苏技能考核的医生,根据是否自愿参加心肺复苏培训系列培训课程,将受试者分为A组以及B组,比较两组的考核情况。结果两组在胸外按压(P=0.001)以及通气效果(P<0.001)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A组的男性(P=0.001)以及BMI较大的人群(P=0.005)在胸外按压效果方面有明显的统计学优势。结论心肺复苏培训系列培训课程,通过小班制上课、教-练结合、强调心肺复苏的实际质量、增加培训频次,可切实提高心肺复苏的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1000.
崔耿  徐华 《海南医学》2016,(13):2138-2140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心肺复苏(CPR)的效果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间中山巿古镇人民医院急诊科80例实施院前或院内CPR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心肺复苏成功率,比较成功组与失败组性别、年龄、心脏按压开始时间、气管插管时间、电除颤开始时间、肾上腺素用量的差异,分析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因素。结果80例老年患者中CPR成功25例,失败55例。成功组患者心脏按压开始时间(≤5 min)、气管插管时间(≤2 min)、电除颤开始时间(≤5 min)、肾上腺素(1 mg)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失败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心脏按压开始时间(≤5 min)、气管插管时间(≤2 min)、电除颤开始时间(≤5 min)、肾上腺素(1 mg)为老年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保护因素。结论老年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因素较多,早期进行心脏按压、气管插管、电除颤并使用常规剂量肾上腺素有助于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